新工科背景下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 :现代信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w82296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工科专业群建设体现了学科交叉、突出技术应用的特点,非常契合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途径,文章通过介绍滇西边疆高校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办学经验,探讨实践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挑战,提出实践教学体系,文章认为实践教学改革应当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改革之路,紧扣物联网和新工科技术发展方向,努力实现校企间人才无缝对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新工科;物联网;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20)09-0196-03
  Research o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Reform of Internet of Things
  Engineer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Take the School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as an Example
  SI Biao
  (School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Information Engineering,West Yunnan University,Lincang  677000,China)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new engineering specialty group refl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disciplinary and technology application,which is very suitable for the way of talent cultivatio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experience of running the internet of things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the universities in the west of Yunnan Province,discusses the ways and challenges of practical teaching reform,and puts forward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The article holds that the practical teaching reform should be carried out with students as the center on the way of reform,we should closely follow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nd new engineering technology,strive to realize the seamless connection of talents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and improve the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of students.
  Keywords:new engineering;internet of things;practical teaching
  0  引  言
  物联网一词的提出最早可追溯到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中提及的物品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的观点,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正式提出物联网的概念。1999年我国开始了传感器网络的研制与开发,国内在2009年提出了“感知中国”的概念,2010年成立了传感(物联)网络技术产业联盟,物联网技术成为了继计算机与互联网之后又一次信息产业的革命性发展。自2010年起,教育部批准开始在高校设置物联网相关专业[1],国家正式将物联网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目前国内已有200多所高校设置有此专业。
  在工业智能化转型背景下,麻省理工学院(MIT)建立了“大工程观”的改革理念,提出了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2]。2016年以来,国家推动创新驅动发展,实施“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战略,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蓬勃发展,对工程科技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创新[3],“新工科”成为各高校工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方向,其主要内涵是强调实际应用性和理论知识的综合交叉性,增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满足新兴产业对创新性、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4]。物联网工程专业特点亦是如此,二者一脉相承,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成为推动“新工科”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新工科背景下研究物联网工程教学改革对夯实国家战略具有积极意义。
  1  技术应用对实践教学需求变化趋势产生的影响
  2010年全国展开物联网技术的人才培养以来,实践教学始终作为工科人才培养的重点环节,物联网产业起步阶段,没有形成明确的应用领域,人才培养与市场契合度不高[5],主要从传感器、RFID、无线传感网络等技术的应用来建设实践教学体系,重点建设感知层的技术应用教学体系,包括以51单片机、传感器、CC2530、ZigBee等设备为主的实践教学内容。
  2015年以来,随着智能终端、互联网等技术迅速发展,产业需求逐渐多元化,以智能终端为中心的物联网技术应用对实践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数据的流动体现物联网的应用价值,实践教学以数据传输和数据共享为主要内容,特别是开发计算机网络之下的数据传输教学案例[6],实践教学逐渐增加和完善关于嵌入式开发、无线传感网、Wi-Fi无线传输、蓝牙传输、NB-IoT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2018年以来,信息技术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萌发,大数据的形成、理论算法的革新、计算能力的提升及网络设施的演进,驱动人工智能发展进入新阶段,智能化成为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7]。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化的道路上,起到关键的支撑作用,更加细化和多元化的产业发展对物联网专业的实践教学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体现在M2M的硬件智能化能力需求提高,另一方面体现在基于互联网的平台化应用趋势突显,实践教学倾向于更具创新性的项目拓展和应用,包括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硬件集成创新、基于互联网的SaaS物联网平台应用等,实践内容包括了Arduino、树莓派智能开发、总线设计、人脸识别平台应用、热成像集成开发等。
  2  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讨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新工科人才培养以工程应用为主要的培养途径,针对物联网工程专业来看,可以总结为突出集成创新能力的培养。物联网工程专业是我院最早开办的新工科专业,经过多年实践教学总结,形成了“1+2”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所谓“1”,是指以数据传输为主的一个实践教学基础;所谓“2”,是指向单片机及以下的集成创新和向物联网云平台应用开发两个方面拓展。“1+2”实践教学体系贯穿于专业课的课内实践、学科竞赛、集中实习和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从实践项目的前期准备、设计方案、团队开发协作、项目测试和运维等多个维度强化学生对工程技术的应用和创新。
  2.1  以数据传输为主的实践教学基础
  我院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中,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以数据传输为主的实践教学,基于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分别在PC平台和嵌入式平台以Windows桌面应用开发(.NET框架)和智能移动端应用开发(Java/Android平台)作为应用基础进行实践教学。高级阶段,将两个平台技术融入到无线传感网、RFID原理及应用、物联网通信等课程中,加强对串口编程、TCP传输编程、Wi-Fi通信、蓝牙模块通信等方面的实践教学,以智能网关本地数据汇聚为中心展开学习和实践,从物联网技术体系上进行理解,主要对“互联网最后一公里”物品互联的技术实施实践教学。
  2.2  单片机集成创新实践拓展
  将集成创新实践设置为集中实践项目,在职业技能综合训练、课程设计等教学任务中,以小学期形式展开教学。单片机的集成创新,主要强化学生对硬件技术的设计开发能力。一方面进行PCB设计,开发多样性的电路板,用于传感器元器件的集成;另一方进行智能硬件的设计开发,典型实践应用如Arduino、树莓派、OpenMV等。单片机的集成创新比较直观,小学期形式的实践教学所见即所得,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提供了支持。
  2.3  物联网云平台应用开发
  我院在集中实习阶段和毕业论文撰写阶段,重点对物联网云平台的应用开发进行实践教学,这两个阶段是综合应用的集中体现,学生通过掌握数据采集-数据汇聚-数据计算分析的过程,将物联网构建的底层系统采集到的数据整合到云平台,实现物联网行业应用的最终目的,强化学生对物联网应用、项目管理、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实践能力,典型实践应用如Web Service、SSH框架、Web前端开发、数据可视化技术等。
  2.4  学科竞赛对实践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
  把学科竞赛纳入教学体系的一部分,通过学科竞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8],特别是物联网工程专业,在智能硬件设计开发、数据汇聚和数据可视化等方面,能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探究学科前沿技术,发挥集成创新的优势,在项目实施、团队协作、工程应用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实践和锻炼。近年来,我院物联网工程专业通过参加学科竞赛,结合区域特点,制作出了“智慧仓库管理系统”“茶叶智慧溯源系统”“精神病院病人行为检测系统”“重症监护室智慧看护系统”等一些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作品,这些作品通过不断迭代完善,形成了非常好的实践教学案例,对实践教学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我院近三年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趋势如图2所示。
  从2017年开始,我院物联网工程专业逐步深化实践教学课改革的同时,不断促进学生打造实践作品,推荐优秀作品参加省级和国家的竞赛,从图2来看,参加学科竞赛的数量和质量逐年提高,特别是支持本文的教改项目立项以来,学科竞赛促进实践教学的成效明显,目前最好成绩是全国二等奖,在同等院校中具有明显优势。
  3  结  论
  目前,新工科专业群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本文介绍了滇西边疆高校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办学经验,总结了物联网工程实践教学中学科交叉、技术应用突出的特点,探讨了技术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提出的新挑战,提出了“1+2”的实践教学模式,立足数据传输的实践核心,展开智能硬件和数据平台两个方面的实践教学和学科竞赛。物联网实践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拉近企业人才需求和学校人才培养的距离,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改革之路,努力实现无缝对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王毅,张沪寅,黄建忠,等.新工科背景下物联网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探讨 [J].软件工程,2018,21(8):57-59+50.
  [2] 周慧颖,郄海霞.世界一流大学工程教育跨学科课程建设的经验与启示——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例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2):50-53.
  [3] 国家教育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 [R/OL].(2017-02-20).http://www.moe.gov.cn/s78/A08/A08_gggs/A08_sjhj/201702/t20170223_297158.html.
  [4] 唐小平,李靖云.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物联网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J].智库时代,2019(48):181-182.
  [5] 黄东军.新工科语境下物联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J].计算机教育,2018(3):68-72.
  [6] 司飙.以数据传输为切入点的物联网课程教学案例设计思考 [J].信息化建设,2016(5):287-289.
  [7] 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產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 [R/OL].(2017-12-13).http://www.miit.gov.cn/n1146295/n1652858/n1652930/n3757016/c5960820/content.html.
  [8] 赵荣阳,杨忠强,郭哲,等.物联网工程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探讨 [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9,18(8):83-84.
  作者简介:司飙(1982—),男,汉族,云南弥渡人,物联网工程、机器人工程专业负责人,副教授,工学硕士,本科,研究方向:物联网技术应用、机器人工程集成应用等。
其他文献
摘 要:“互联网+教育”的深度融合,使得教育信息化得到可持续发展。文章探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通信原理”课程的多元信息化建设路径,主要包括“自发自主、个性辅导”的实践课程教学、“以测促学、过程评价”的理论课堂互动、“高效便捷、及时反馈”的作业管理模式。借助计算机及互联网的优势,可有效地提升实践课堂效率、激发课堂参与热情、促进高校信息化平台建设。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多元信息化;通信原理
期刊
摘 要:在线教学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标,设计了一种智慧职教平台和微信群相结合的在线教学方式。该方式在课前阶段设置探索性学习任务,在课中阶段形成合作性的在线环境,在课后阶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该方式应用到“虚拟化技术”课程中,实践结果证明,该方式能够促进学习效果由浅入深,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从事在线教学的教师提供了参考借鉴。  关键词:在线教学;教学
期刊
摘 要:“多规合一”业务协同系统是城市工程项目审批中通过各类空间要素“一张图”,明确项目落地建设的相关事项,使项目具备可决策、可落地、可明确实施条件的工作过程。基于智慧柳州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对系统的支撑作用进行研究,借助时空信息云平台在地理信息、云计算、大数据以及共享交换方面的优势,为“多规合一”业务协同系统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并从基础设施层、数据层、应用层、平台层四个方面构建系统的技术框架,来为柳
期刊
摘 要:信号的运算和分解是“信号与系统”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中,结合章节的内容要点,设计多个算例,采用MATLAB软件进行编程仿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直观的图形演示相结合。由于解题思路和编程逻辑并不唯一,促使学员主动寻找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的答案,开阔了学习思路、激发了创新热情,为“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方式改革实践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信号与系统;信号运算和分解;仿真教学  中图
期刊
摘 要:由于疫情防控需要,教育部及学校提出“停课不停学”的教学要求及目标。通过研究钉钉直播、群课堂直播、腾讯会议直播等平台在“文献检索与文献分析”课程的应用,从课程的特点出发,将上述平台应用到课前准备、授课方式与内容、课堂安排、实习课的现场操作、课后作业,最后通过形成性评价的考核方式评价教学方式是否可行。结论发现,“文献检索与文献分析”课程采用网络直播结合数据库实习课的网络在线操作取得了理想的教学
期刊
摘 要:文章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为契机,引入课程思政元素,将传统的“满堂灌”课堂形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学科之间的联系,将信息课程教学内容与专业群特色相结合,提出适合不同专业的课程思政元素,做到一模块一课程思政元素,丰富课堂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理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混合模式教学改革;课程思政  
期刊
摘 要:文章基于“金课”建设标准,针对民办高校“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通过引用网上优质教学资源、利用网上优质教学资源,展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研究,主要包括:课程资源凝练、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内容梳理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时,基于MOOC和钉钉教学平台构建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课程建设中,将创新创业、课程思政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为专业课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建设思路。  关键词:数控技术;金课;混合式
期刊
摘 要:教室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成为教学改革的前沿。“互联网+”时代构建符合学校需求的智慧教室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西安财经大学经过调研,结合自身实际,启动了智慧教室建设。文章阐述了构建智慧教室的目标与功能需求,分析了智慧教室的基础构架及其功能设计,以期能为更好地建设智慧学习环境提供具有实际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智慧教室;互联网+;设计与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碼:
期刊
摘 要:在艺术类工业设计CAID教学中,通过明确的课程重点讲解和针对性的课程训练使学生掌握建模思维和自主方法已成为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的重中之重。通过对三亚学院产品设计专业CAID课程教学的跟踪研究,归类出普遍存在于CAID课程学习的三类误区,提出了工业设计CAID课程教学应以思维建模为主,以识图建模、比例建模、细节建模和曲率建模为辅的五位一体课程训练建议。  关键词:工业设计;CAID;课程重点 
期刊
摘 要: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孪生平台是对智慧校园的进一步扩展与提升,构建智能感知环境和新型教育教学空间,促进教学、教研、教育管理和生活服务的流程再造与智能管理,实现万物互联,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决策水平,形成“可感知、可诊断、可分析、可自愈”的新型校园生态管控系统,突出“集中、智慧、定制、个性化”四大特色,打造高效、智能、幸福的智慧校园。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智慧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