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是用来交流的一种语言。英语教师除了用有声语言进行教学,与学生交流外,还可以借用丰富的体态语辅助教学。体态语它由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肢体动作和体位变化等构成。心理学家得出一个有趣的公式:一条信息的表达=7%的语言 38%的声音 55%的人体动作。这表明,人们获得的信息大部分来自视觉印象。由此可见在课堂中使用好体态语更能令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布鲁斯曾对教师的体态语这样论述过:“体态语对教师帮助学生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以完成任务而言,不失为一种强有力的措施。”在英语课堂中,体态语作为主要的辅助教学手段,形象生动,不仅帮助学生理解,活跃课堂气氛,更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融洽师生的关系。
一、 融洽师生关系,调节课堂气氛
刚工作的年青教师大都有这样的经历:学生喜欢活跃的英语课堂,可是课堂一活跃,又难将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做不到该静则静,该动则动。课堂里像有好多个小蜜蜂在嗡嗡作响。于是老师们怒火冲天大声地训斥,但机灵的孩子们并不买年轻老师的帐。几个回合下来老师们搞得喉咙嘶哑,精疲力竭。如果我们采取合适的体态语,就能有效的改善这种状况。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熟练地运用眼神的变化,能表达出内心的思想和意图。一个盯住别人三五秒责备的眼神,能使那些不认真听讲,交头接耳的学生立刻体会到:老师正看着我呢,正给我警告呢,我要认真听讲啦。一个严肃的扫视全班的眼神,能让教室立刻安静下来。当然如果学生没有注意到你的眼神,你也可以用力拍两下手掌,学生的注意力也会被这两下掌声所吸引。学生回答问题积极主动,声音响亮,老师可以竖起大拇指说声:Good!对于英语学习薄弱的学生,老师一个抚摸头的动作,一个拍拍肩的动作,都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注,期望和爱护。在这样一个充满信任和爱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怎能不爱上英语课,怎能不把英语学好。
二、 简化课堂用语,帮助学生领会教师指令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用英语进行教学,如果学生听不懂教师的课堂用语,不明白教师的指令,就会感到英语学习十分困难,学习兴趣也会越来越低,久而久之造成学生反正听不懂,还不如不听的消极心态,班级两极分化现象也会日趋严重。借助手势语言,可以让原本复杂的用语简单起来,指令信息更明了。如,三年级用双手掌心向上,手臂上抬的动作表示“stand up”,用双手掌心向下,手臂下压的动作表示“Sit down”;用食指指向耳朵表示“listen”,用食指竖着放在紧闭的双唇上表示“Be quiet”;“goodbye”挥挥手; “come here”招招手;”work in pairs”就用两只手分别指着两位同学,再双手合掌。总之,只要我们老师多动脑筋,许许多多的指令都可以用手势来表示。手势语言的运用真正让学生听懂了英语。
三、 降低新知难度,帮助学生理解接受新知
小学阶段的学生可塑性强,模仿能力也异常突出,因此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以听清老师发音,模仿发音为主。但时间一长学生会对机械的模仿失去兴趣,学习难度加大,英语学习变得不再轻松。这时就需要教师运用恰当的体态语,将复杂的单词形象化,易混淆的句型清晰化。当然,新授知识阶段体态语的运用,要比其他时候更加准确,手势应做的舒展自如,手的动作使用合理,否则就会起到画蛇添足的效果。如,四年级在学习“What is this?What is that?”时,如果仅将this和that的中文意思告诉学生去理解的话,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这两个句型的区别,实际运用中也会错误百出。我们可以这样做:老师面前课桌上放一物品,老师远处的课桌上再放一物品,教What is this?时,用食指指着近处物品问,教What is that?时,五指并拢,手掌向上指着远处的物品提问。两个很明确的动作语言,简单地区分了两个句型的不同之处。在学生操练环节要求学生模仿老师做出动作,这样一来,印象也就更加深刻。又如,教动物类得单词时,我们可以模仿动物们的动作:小猫双手抬起,五指分开,掌心对脸,两手随着“喵喵”声滑动;两手食指相扣握拳,手臂伸直,置于胸前,背部弯曲,甩动双臂,一头活灵活现的大象就出现了……“running swimming jogging……”运动类的单词也都可以用富有动感的动作来表示。肢体语言的运用化解了知识的难度,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
总之,一个会意的眼神,一个形象的手势,一个活泼的动作,都会让学生注意到老师,大大增强课堂学习凝聚力。小学英语教师应当准确、适当、自然协调地运用体态语。体态语的巧妙运用已成为课堂教学中一种必要而有力的辅助教学手段。
一、 融洽师生关系,调节课堂气氛
刚工作的年青教师大都有这样的经历:学生喜欢活跃的英语课堂,可是课堂一活跃,又难将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做不到该静则静,该动则动。课堂里像有好多个小蜜蜂在嗡嗡作响。于是老师们怒火冲天大声地训斥,但机灵的孩子们并不买年轻老师的帐。几个回合下来老师们搞得喉咙嘶哑,精疲力竭。如果我们采取合适的体态语,就能有效的改善这种状况。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熟练地运用眼神的变化,能表达出内心的思想和意图。一个盯住别人三五秒责备的眼神,能使那些不认真听讲,交头接耳的学生立刻体会到:老师正看着我呢,正给我警告呢,我要认真听讲啦。一个严肃的扫视全班的眼神,能让教室立刻安静下来。当然如果学生没有注意到你的眼神,你也可以用力拍两下手掌,学生的注意力也会被这两下掌声所吸引。学生回答问题积极主动,声音响亮,老师可以竖起大拇指说声:Good!对于英语学习薄弱的学生,老师一个抚摸头的动作,一个拍拍肩的动作,都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注,期望和爱护。在这样一个充满信任和爱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怎能不爱上英语课,怎能不把英语学好。
二、 简化课堂用语,帮助学生领会教师指令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用英语进行教学,如果学生听不懂教师的课堂用语,不明白教师的指令,就会感到英语学习十分困难,学习兴趣也会越来越低,久而久之造成学生反正听不懂,还不如不听的消极心态,班级两极分化现象也会日趋严重。借助手势语言,可以让原本复杂的用语简单起来,指令信息更明了。如,三年级用双手掌心向上,手臂上抬的动作表示“stand up”,用双手掌心向下,手臂下压的动作表示“Sit down”;用食指指向耳朵表示“listen”,用食指竖着放在紧闭的双唇上表示“Be quiet”;“goodbye”挥挥手; “come here”招招手;”work in pairs”就用两只手分别指着两位同学,再双手合掌。总之,只要我们老师多动脑筋,许许多多的指令都可以用手势来表示。手势语言的运用真正让学生听懂了英语。
三、 降低新知难度,帮助学生理解接受新知
小学阶段的学生可塑性强,模仿能力也异常突出,因此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以听清老师发音,模仿发音为主。但时间一长学生会对机械的模仿失去兴趣,学习难度加大,英语学习变得不再轻松。这时就需要教师运用恰当的体态语,将复杂的单词形象化,易混淆的句型清晰化。当然,新授知识阶段体态语的运用,要比其他时候更加准确,手势应做的舒展自如,手的动作使用合理,否则就会起到画蛇添足的效果。如,四年级在学习“What is this?What is that?”时,如果仅将this和that的中文意思告诉学生去理解的话,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这两个句型的区别,实际运用中也会错误百出。我们可以这样做:老师面前课桌上放一物品,老师远处的课桌上再放一物品,教What is this?时,用食指指着近处物品问,教What is that?时,五指并拢,手掌向上指着远处的物品提问。两个很明确的动作语言,简单地区分了两个句型的不同之处。在学生操练环节要求学生模仿老师做出动作,这样一来,印象也就更加深刻。又如,教动物类得单词时,我们可以模仿动物们的动作:小猫双手抬起,五指分开,掌心对脸,两手随着“喵喵”声滑动;两手食指相扣握拳,手臂伸直,置于胸前,背部弯曲,甩动双臂,一头活灵活现的大象就出现了……“running swimming jogging……”运动类的单词也都可以用富有动感的动作来表示。肢体语言的运用化解了知识的难度,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
总之,一个会意的眼神,一个形象的手势,一个活泼的动作,都会让学生注意到老师,大大增强课堂学习凝聚力。小学英语教师应当准确、适当、自然协调地运用体态语。体态语的巧妙运用已成为课堂教学中一种必要而有力的辅助教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