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年慢性病家庭护理干预效果探究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z880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分析家庭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78岁以上慢性病患者80 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干预组提供家庭护理服务,运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干预前后效果分析。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心理、社会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明显提高,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疾病转归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家庭护理干预可提高社区老年患者健康生命质量。
  关键词:家庭护理 社区 老年 慢性病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是:人口老龄化提前达到高峰[1]。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从过去的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转变为现在的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逐渐延长,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性的变化趋势。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种器官的生理机能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和不良的生活方式会诱发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2]。因此,如何发挥社区护理的作用,为老年慢性病患者提供适宜的护理服务,解决老年人居家养老问题显得尤为迫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1年首先选择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了家庭护理干预对照试验,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78岁以上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80人,其中男38人,女42人;年龄78~92岁,平均年龄(83.12±2.21)岁。以第一诊断疾病分类,高血压60人、糖尿病7人、脑梗死3人、冠心病4人、慢性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共6人(同一患者可患多种疾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人。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家庭条件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建立个人档案资料,卫生服务站免费测量血压,记录病情变化及健康教育情况等。对照组不接受家庭护理干预,只接受普通的门诊治疗、随访。干预组给予家庭护理干预,由专职的社区护士每周上门随访1次,干预时间为1年。家庭护理干预内容具体为:
  1.2.1健康教育 向患者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慢性病是可防可控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防止疾病的基础,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及家属合理饮食,控制食盐的摄入,食物做到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多吃高纤维素的食物。
  1.2.3运动指导 发放运动处方,运动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从小运动量开始逐步增加,并注意运动安全。可选择适宜患者的运动,如太極拳、步行、慢跑等。
  1.2.4心理指导 通过开设谈心室、建立心理热线电话,使患者主动排解内心的郁闷,建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教育患者善于控制情绪,学会自我调节,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心境,使机体免疫力能处于最佳状态[3]。
  1.2.5遵医行为指导 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正确的服药方法,明确服药剂量、服药时间等,教会患者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护士定期随访。
  1.2.6并发症的预防 告知患者及家属慢性病并发症的特点和可能发生的先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糖尿病患者经常观察足部的变化,冠心病患者避免精神紧张或突然用力,出门可携带硝酸甘油片预防急性发作等。
  2家庭护理的作用
  2.1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疾病、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的恢复
  大量实验结果表明,在家庭内对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实施家庭医疗与护理可以达到同类病人住院治疗的康复效果,但从病人的心理功能恢复程度看,社区家庭医疗护理的效果更好一些。这可能与社区家庭医疗的工作特点有关。首先,病人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可与家人在一起生活,日常生活也比医院方便,这对病人的心理功能恢复非常有益;其次,社区医生与护士在给病人治疗的同时,还花大量的时间进行卫生宣教,包括心理健康指导及行为干预,由于医院的条件所限,这些工作很难开展。由此可见,社区家庭医疗与护理不仅可以解决病人的疾苦,同时还能减轻病人家里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促进病人的心理及社会功能康复。
  经过1年的干预,干预组ADL治疗前为(33.72±16.07)分,治疗后为(31.58±14.54)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干预组患者经过干预后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改善。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医疗知识水平的缺乏,服药依从性差与不恰当的生活方式均影响患者的治疗与康复。如许多高血压患者在血压稳定的时侯就自行减药或停药,以致血压不稳定,引起病情反复。通过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改变患者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做到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学会自我心理调适,能按医嘱服药,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发生,减少并发症。通过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有利于慢性病患者的心理和社会功能的改善,提高生活质量[4]。而将生活质量引入慢性病治疗效果的评价,是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实现整体护理的关键所在[5]。
  从调查结果来看,通过1年时间的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服务,包括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心理指导、遵医行为指导等内容,使患者掌握了有关疾病的相关知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解决了患者在治疗和康复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在社区实行家庭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健康生命质量,不需要增加额外的经济负担,而且更加富有人性化,为社区居民所欢迎。但本试验仅仅在生活自理能力和抑郁情绪上进行评价,对涉及生理、心理、社会其他方面的指标未进行评价,如降低慢性病发病率及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幸福度等,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继续加以观察,使慢性病家庭护理干预模式更加完善,更加成熟。
  参考文献 :
  [1]王敏,李爱华.社区老年护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4):1847-1849.
  [2]李小明,庞玲玲.护理干预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作用[J].社区康复,2010,16(9):882-883.
  [3]杨笑笑 陈丽佳.社区老年慢病管理与护理干预[J].中国保健营养,2009,28(28):1111.
  [4] 吴运莲.社区家庭访视护理对老年慢性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社区护理,2008,22(21):1969-1970.
  [5]张鹏,高盈盈.城市社区慢性病患者家庭护理干预模式的效果[J].护理研究,2006,20(4):1124.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对老年痴呆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诊断并接受治疗的老年痴呆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对于观察组患者,除了接受常规护理外,另外对其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然后,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并相互对比。结果:与護理干预前相比,干预1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40例胃癌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术后肠外营养支持护理,观察组运用肠外与肠内联合营养支持护理,而后分析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恢复速度的差异。结果: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为5%,对照组为20%,p<0.05;在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长上对比,观察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3月间本院收治的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0例,加强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Harris、SF-12评分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临床中给予常规护理干
期刊
摘要:目的: 对骨科急性创伤的临床护理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 :对2011年3月到2015年3月我院骨科收治的1160例的急性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出现的护理风险。结果: 本组患者中出现44例护理风险事件,主要因素有护理人员方面、患者及医院方面;实施前后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均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在骨科急性创伤的护理中风险类
期刊
目的比较小切口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方式治疗疝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本院收治的疝气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分为传统组和小切口组。传统组患者接受传统手术治疗,小切口组患者接受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和术后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满意度评分和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小切口组住院时间、术后自主活动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