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了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以及危害特点,提出了防治方法,以期为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加拿大一枝黄花;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危害特点;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 S45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1-0204-01
加拿大一枝黄花在分类上属于菊科,一枝黄花属(Soli-dago L.)。该属全世界有约125种,主要分布于北美洲,少数分布于欧洲和亚洲;中国有4种,南北均有;浙江有2种,即为加拿大一枝黄花(S. canadensis L.,英文Canada Goldenrop)与一枝黄花(S. decurrens Lour.,英文Common Goldenrop)。属于裸子植物。
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 L.),又名黄莺、麒麟草。这种花色泽亮丽,为加拿大进口花卉,在花市上被称为“幸福草”,常用于插花中的配花。加拿大一枝黄花原产北美,据记载:1935年作为观赏植物引进,最初作为庭园花卉栽培于上海、南京一带,后逸生野外。20世纪80年代扩散蔓延成为河滩、路边的荒地、铁路的两侧、农田边、平原城镇住宅旁、甚至绿化地带的杂草,并且是恶性杂草。加拿大一枝黄花主要生长在河滩、荒地、公路两旁、农田边、农村住宅四周,植株高1.5~3.0m。它是多年生植物,根状茎发达,繁殖力极强,传播速度快,生长优势明显,生态适应性广阔,与周围植物争阳光、争肥料,直至其他植物死亡,从而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1]。黄花过处寸草不生,故被称为生态杀手、霸王花,被列入中国重要外来有害植物名录[2]。在泗阳县众兴、李口、临河等镇都有零星分布。临河镇何庄村胡庄大桥东50m徐淮路南有一处、曹码村盐徐高速34km处有两处,村部东50m有一处。
1加拿大一枝黄花形态特征
加拿大一枝黄花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具横走的根状茎,直立茎高1.5~3.0m,茎杆粗壮,中下部直径可达2cm,下部一般无分枝,常成紫黑色,密生短的硬毛。叶互生,椭圆形、顶渐尖,基部楔形,近无柄,长12~20cm,宽1.0~3.5m,大都呈三出脉,边缘具不明显锯齿,纸质,两面具短糙毛。蝎尾状圆锥花序,顶生,长10~50cm,具向外伸展的分支,分支上侧密生黄色头状花序。头状花序总苞片长3.5~4.0 mm,舌状花雌性,花柱顶端两裂成丝状;管状花两性,花柱裂片长圆形,扁平。连萼瘦果长1mm,有细毛,冠毛呈白色,长3~4mm。
2生物学特性
加拿大一枝黄花是多年生的根茎植物,以种子和地下根茎繁殖,从山坡林地到沼泽地带均可生长。每年3月开始萌发,4~9月为营养生长,7月初,植株通常高达1m以上,10月中下旬开花,平均每株有近1 500个头状花序,每个头状花序中又能平均长出14枚种子(瘦果),11月底至12月中旬果实成熟,一株植株可形成2万多粒种子,种子具有较高的发芽率,能萌发成近万株小苗。每株植株地下有4~15条根状茎,以根茎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状伸展生长,最长近1m,其上长有2~3个或多个分枝,顶端有芽,根状茎内储有大量的养分,第2年每个根状茎顶端的芽萌发成独立的植株,1棵植株在第2年就能形成一丛或一小片,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
3危害特点
加拿大一枝黄花具有极强的繁殖和快速占有空间的能力,在刚被搁置的空地上,第1年长出几株或几簇,第2、第3年即连成片,压抑其他植物种类的生长,能迅速形成单生优势,破坏入侵地的植被生态平衡。上海近20年来已经有30多种土著物种因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入侵而消亡,占当地土著物种的1/10,严重破坏了上海地区原有植被、生物的多样性;此外,管理较粗放的绿化地,栽种的绿化灌木也因此成片死亡;同时,加拿大一枝黄花还蚕食棉花、玉米、大豆等旱地农作物和种植茭白的水田,严重影响这些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3]。因此,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本地生态平衡的破坏和对本地生物多样性的威胁,以其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生长期长,使得它对所到之处的本土物种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4防治方法
一是焚烧。将其花穗剪去,把地上部分和块状茎拔出,集中焚烧干净,防止种子、根状茎和拔出部分的传播扩散。二是翻根。在其生长部位进行土地耕翻,拣出块状根茎晾晒或焚烧,以防止翌年出苗。三是药剂防治。在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出苗季节和开花前后,利用药剂对植株进行防治,可選用草甘膦或农达在开花以前混合喷洒;利用草甘膦和洗衣粉5∶1的比例混合液在其幼苗期进行防治;也可使用其他灭生性除草剂进行防治[4]。四是加强绿地农田管理。广泛宣传发动其危害性,见之即灭。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生态学专业的学生通过野外调查筛选出可能的替代物种——芦苇,利用替代控制法,首次使生态治理加拿大一枝黄花成为可能。
5参考文献
[1] 洪中苗,任从堯,景卓琳,等.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发生与危害[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1):56-57.
[2] 黄振,黄可辉.加拿大一枝黄花在中国的适生性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8(6):48-50,54.
[3] 庄卫红.加拿大一枝黄花在南江地区的发生和防除[J].上海农业科技,2009(1):123-124.
[4] 徐永昌,徐建芳,钱彪,等.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化学防除技术[J].杂草科学,2009(2):71-72.
关键词加拿大一枝黄花;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危害特点;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 S45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1-0204-01
加拿大一枝黄花在分类上属于菊科,一枝黄花属(Soli-dago L.)。该属全世界有约125种,主要分布于北美洲,少数分布于欧洲和亚洲;中国有4种,南北均有;浙江有2种,即为加拿大一枝黄花(S. canadensis L.,英文Canada Goldenrop)与一枝黄花(S. decurrens Lour.,英文Common Goldenrop)。属于裸子植物。
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 L.),又名黄莺、麒麟草。这种花色泽亮丽,为加拿大进口花卉,在花市上被称为“幸福草”,常用于插花中的配花。加拿大一枝黄花原产北美,据记载:1935年作为观赏植物引进,最初作为庭园花卉栽培于上海、南京一带,后逸生野外。20世纪80年代扩散蔓延成为河滩、路边的荒地、铁路的两侧、农田边、平原城镇住宅旁、甚至绿化地带的杂草,并且是恶性杂草。加拿大一枝黄花主要生长在河滩、荒地、公路两旁、农田边、农村住宅四周,植株高1.5~3.0m。它是多年生植物,根状茎发达,繁殖力极强,传播速度快,生长优势明显,生态适应性广阔,与周围植物争阳光、争肥料,直至其他植物死亡,从而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1]。黄花过处寸草不生,故被称为生态杀手、霸王花,被列入中国重要外来有害植物名录[2]。在泗阳县众兴、李口、临河等镇都有零星分布。临河镇何庄村胡庄大桥东50m徐淮路南有一处、曹码村盐徐高速34km处有两处,村部东50m有一处。
1加拿大一枝黄花形态特征
加拿大一枝黄花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具横走的根状茎,直立茎高1.5~3.0m,茎杆粗壮,中下部直径可达2cm,下部一般无分枝,常成紫黑色,密生短的硬毛。叶互生,椭圆形、顶渐尖,基部楔形,近无柄,长12~20cm,宽1.0~3.5m,大都呈三出脉,边缘具不明显锯齿,纸质,两面具短糙毛。蝎尾状圆锥花序,顶生,长10~50cm,具向外伸展的分支,分支上侧密生黄色头状花序。头状花序总苞片长3.5~4.0 mm,舌状花雌性,花柱顶端两裂成丝状;管状花两性,花柱裂片长圆形,扁平。连萼瘦果长1mm,有细毛,冠毛呈白色,长3~4mm。
2生物学特性
加拿大一枝黄花是多年生的根茎植物,以种子和地下根茎繁殖,从山坡林地到沼泽地带均可生长。每年3月开始萌发,4~9月为营养生长,7月初,植株通常高达1m以上,10月中下旬开花,平均每株有近1 500个头状花序,每个头状花序中又能平均长出14枚种子(瘦果),11月底至12月中旬果实成熟,一株植株可形成2万多粒种子,种子具有较高的发芽率,能萌发成近万株小苗。每株植株地下有4~15条根状茎,以根茎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状伸展生长,最长近1m,其上长有2~3个或多个分枝,顶端有芽,根状茎内储有大量的养分,第2年每个根状茎顶端的芽萌发成独立的植株,1棵植株在第2年就能形成一丛或一小片,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
3危害特点
加拿大一枝黄花具有极强的繁殖和快速占有空间的能力,在刚被搁置的空地上,第1年长出几株或几簇,第2、第3年即连成片,压抑其他植物种类的生长,能迅速形成单生优势,破坏入侵地的植被生态平衡。上海近20年来已经有30多种土著物种因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入侵而消亡,占当地土著物种的1/10,严重破坏了上海地区原有植被、生物的多样性;此外,管理较粗放的绿化地,栽种的绿化灌木也因此成片死亡;同时,加拿大一枝黄花还蚕食棉花、玉米、大豆等旱地农作物和种植茭白的水田,严重影响这些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3]。因此,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本地生态平衡的破坏和对本地生物多样性的威胁,以其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生长期长,使得它对所到之处的本土物种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4防治方法
一是焚烧。将其花穗剪去,把地上部分和块状茎拔出,集中焚烧干净,防止种子、根状茎和拔出部分的传播扩散。二是翻根。在其生长部位进行土地耕翻,拣出块状根茎晾晒或焚烧,以防止翌年出苗。三是药剂防治。在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出苗季节和开花前后,利用药剂对植株进行防治,可選用草甘膦或农达在开花以前混合喷洒;利用草甘膦和洗衣粉5∶1的比例混合液在其幼苗期进行防治;也可使用其他灭生性除草剂进行防治[4]。四是加强绿地农田管理。广泛宣传发动其危害性,见之即灭。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生态学专业的学生通过野外调查筛选出可能的替代物种——芦苇,利用替代控制法,首次使生态治理加拿大一枝黄花成为可能。
5参考文献
[1] 洪中苗,任从堯,景卓琳,等.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发生与危害[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1):56-57.
[2] 黄振,黄可辉.加拿大一枝黄花在中国的适生性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8(6):48-50,54.
[3] 庄卫红.加拿大一枝黄花在南江地区的发生和防除[J].上海农业科技,2009(1):123-124.
[4] 徐永昌,徐建芳,钱彪,等.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化学防除技术[J].杂草科学,2009(2):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