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要警惕威胁性言语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7458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调研发现,幼儿园中的威胁性言语竟已司空见惯,它的普遍存在直接动摇了“儿童本位”,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究其原因,除因立竿见影被长期广泛采用以外,主要在于应试教育牵引的小学化倾向、制衡漏洞产生的监督缺失和施事方不良情绪的宣泄表现。回应的基本策略是,对威胁性言语隐患保持高度警惕,消解幼儿园滥用威胁性言语的社会土壤,使之“不想用”“不乱用”“用不上”。
  关键词:幼儿园;威胁性言语;师生互动
  师幼互动是师幼间相互作用构成幼儿园人际关系的核心,而教师与幼儿行为的性质都有积极、消极之别——威胁性言语是典型的负向行为。与教育批评不同的是,它是指当幼儿某种行为与特定要求背离时,教师对他们使用的某种威慑性言语。威胁性言语时常要根据语境判断。对此,语言学、心理学等领域的学者给予了不同程度关注——威胁、恫吓等概念的产生和近年来对于“语言暴力”概念的研究就是证明。[1]总体上说,这种关注及其由此形成的共识大多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
  与共识相同的是,笔者认同威胁性言语在我国幼儿园普遍存在,认同幼儿认知局限、对成人依恋和崇拜是威胁性言语发挥作用的心理机制,认同幼儿在教师威胁下常常没有反抗余地——正如俗话说的“孩子就是吓大的!”;与共识不同的是,笔者不仅体察幼儿处境的“可悲”,还认为它存在巨大隐患,应该引发幼儿教师的足够重视——因为,笔者认为:“吓大的孩子长不好!”全文紧紧围绕幼儿教师职业自觉展开,希望笔者的探索能够抛砖引玉。
  一、洞察教师滥用威胁性言语的严重隐患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道:“教师的言语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2]而作为一种客观事实,威胁性言语在幼儿园中普遍存在,它在幼儿教师职业言语中有某种滥用的倾向,这为幼儿的身心发展埋下巨大隐患——而这种隐患还需要引起社会及各方面重视。
  (一)漠视幼儿权益,违背幼教理念
  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需要“不忘初心”。“儿童本位”——“一切为了儿童,为了儿童的一切”,这要求教育服务于幼儿的根本利益。鲁迅先生说:“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所以一切设施,都应该以孩子为本位。”“驯良之类并不是恶德,但发展下去,对一切事无不驯良,却绝不是美德,也许简直倒是没出息。”[3][4]从接受教育作为幼儿根本利益的视角分析,社会尤其是幼儿园要努力保障幼儿的这一根本利益。但是,不少教师忽视幼儿权益,忘却教育“初心”。显然,好的教育,不是教师需要什么,而是关注幼儿需要什么,什么是对幼儿长远发展有利的。
  (二)制造紧张气氛,妨碍班级和谐
  正如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所指出的,人的复杂行为主要是后天习得的。教师习惯性使用威胁性言语,幼儿就会在心理上认同并模仿这种方式;长此以往,会对班级气氛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笔者在调研中,经常看到这种情景:
  情景1(在园):为了争抢某个玩具而发生矛盾,“你不给我,我就去告诉老师”。
  情景2(在家):幼儿常常这样“要挟”成人,“**,一定要给宝宝买**,不买就躺着不起来了”。
  前者是习惯把威胁言语用到同伴身上;后者是变本加厉把威胁用到成人世界。所有这些,都是成人尤其是教师长期有意无意使用威胁性言语树立的不良榜样。显然,教师习惯性使用威胁性言语会制造紧张气氛,对和谐班级氛围产生消极影响。[5]
  (三)引发心理阴影,影响身心发展
  当今社会心理学如“依恋理论”特别强调早期体验对人成长及与人相处产生的“基因性影响”。调研发现,教师习惯性地使用威胁性言语,可能对幼儿身心发展造成障碍。幼儿受教师呵斥后,常常导致负面情绪的郁结,形成所谓的“心理阴影”。[6]通常情况下,教师如果预见某些行为有危害会立即制止——起初可能会轻声细语,但如无效就会用威胁性言语。其消极影响具体表现在教师更多地运用强制,忽视个别差异,这样不利于幼儿积极情感发展和培养幼儿形成独立而自信的人格。显然,过多滥用威胁性言语,必然降低威慑效用,甚至有更大风险。
  二、追究教师习惯性言语威胁的深层原因
  威胁性言语给幼儿园各方面工作埋下隐患。为何它还普遍存在呢?笔者认为,除了社会轻视心理健康和它能“立竿见影”,还有应试文化、制约缺失和教师心理等深层次原因。
  (一)应试教育,导致幼儿教育的小学化
  幼儿园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场所,还是道德教育的阵地。但是,受功利思潮影响,教育日趋形成“应试教育”。这导致教育价值迷失、教师思想混乱和行为失范。应试文化不仅弥漫于大中小学,幼儿园也难以幸免。幼儿教师追求行为立竿见影,习惯性使用威胁性言语。人们常常看到的师幼互动,其主导的动因是执行事务性职能而不是关注情感,内容是传授知识而不是个性发展,模式是教师高控制而幼儿高顺从。尽管政府三令五申,幼兒园“小学化”倾向也没有弱化迹象。
  (二)制衡漏洞,导致消极影响的负循环
  幼儿园威胁性言语的普遍存在与教师、幼儿园、政府、社会等多层面因素有着复杂的联系。从幼儿教师角度审视漏洞,除了性格与经历影响,主要是对威胁性言语没有防范意识;从幼儿园角度审视漏洞,除了重视不够与条件限制,主要是缺乏管理依据;从政府层面审视漏洞,除了要加大幼教投入,主要是制定相关法制使幼教管理有法可依、有规可守;从社会层面审视漏洞,除了要改变应试文化观念,主要是教育专业组织要有所作为。
  (三)不当宣泄,导致师幼互动的情绪化
  当代社会,在生活节奏加速等多重现实挤压下,从业者职业倦怠问题凸显,教师也常常表现出低劣劳作和抑郁发泄。虽然幼儿园没有升学“硬压力”,但幼儿教师职业相比较而言更为繁重。例如,被要求参加本园乃至与其他园的才艺比赛等。笔者通过调研发现,由于“看班”需要,上述要求大多要通过加班才能完成。又如来自家长的压力:家长都希望教师多关注自己孩子,反馈孩子近况,这要求教师花大量时间关注每个幼儿,并且“不能有一点点闪失”。所有这些压力严重影响教师情绪——我国幼儿教师常常处于高度紧张中。[7]于是,在教师身心疲惫而负面情绪堆积又缺乏途径排解时,难免将幼儿当作情绪宣泄对象。   三、消解教师滥用威胁性言语的社会环境
  综上所述,幼儿园威胁性言语普遍存在有其多方面的因素。不幸的是,素质不高、资源短缺、缺乏指导和监管漏洞,这些主客观因素恶性循环导致了教师威胁性言语的滥用。正因为致因来自多方面,所以问题的消解也需要各方协作——努力达到“不想用”“不乱用”“用不上”。
  (一)思想引领,强化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思想引领的实质,就是幼儿教师要树立尊重儿童权益的儿童观。[8]幼师职业与其他职业一样,也有其特殊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要求。这意味着,威胁性言语使用的控制要从教师入手,丰富大脑、掌握技能,大力提高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使教师达到“不想用”的理想状态。因为教师高智在身才不会“黔驴技穷”,才不会“出此下策”用威胁方式处理问题。以幼儿园层面的努力为例,思想引领、素质提高可以从“纵横”两方面使力。纵向上,重视员工综合素质,对教师进行职前职后培训。横向上,强化园本培训,以园内、园外两个平台,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两种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广泛借鉴园内外经验教训。幼儿园管理者还应高度重视教师语言行为,及时发现问题并帮助他们提高言语使用水平。
  (二)优化机制,健全法制,实现有效考核
  苏霍姆林斯基曾多次提到“教育秘诀”,在他看来,这个秘诀就是教师关心学生的尊严感。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学前幼儿正在发展中,“尊重儿童,就是尊重人类本身”。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是独立存在的人,他们的合理需要应该受到尊重。这意味著教师要“知己知彼”,时刻将儿童权益放在心中。政府管理层面要建立有关幼教言语使用的相关制度法规。与此相应,教育专业组织可以“应知应会”方式提醒教师,对习惯性使用威胁性言语的隐患保持高度警惕。幼儿园则要优化管理机制,按期进行在职考核,由制度的“限制用”达成教师“不乱用”的目标。
  (三)“人性化”办园,疏通出口,合理宣泄情绪
  教师行为是慎用威胁性言语的关键,幼儿的情感是最敏感的。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过,没有热情,任何事情都不能成功。各种研究和实践都表明,幼儿教师积极的情感十分重要,如教师的鼓励可使幼儿保持对学业的信心和更高的创造性。客观地说,尽管近年我国幼教事业有空前发展,但是优质资源短缺的局面依然存在。这就造成幼儿园班额偏大、师资配备不达标,极大增加了教师工作的压力。换言之,除了加大投入和加强道德建设,如何“人性化”办园,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也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以幼儿园层面工作改进为例,要让幼儿教师有家的归属感,在一个良好情绪状态下从事教育活动。例如,幼儿园领导者要及时了解教职工近况并给予必要帮助;又如,开展吐槽会,园内设置心理咨询室等。所有这些,就是使教师的负面情绪没有源头和由头,实现威胁性言语的“用不上”。
  参考文献:
  [1]李柯慧.汉语威胁型话语的言语行为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2.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4]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鲁迅论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 17-18,137.
  [5]沈 彦.把威胁性语言“扫”出幼儿园[N]中国教育报,2015-11-15.
  [6]刘晶波.“老拐子”故事——一份关于恐吓教育法的研究报告[J].学前教育研究,1999(5):25-29.
  [7]谢全民.语言伤害,不容忽视的软暴力[J].教学与管理,2005(11):41.
  [8]蔡迎旗.学前教育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老公出差多日,我家里家外一大堆事忙,竟然半个多月没有去看爸爸了。  下了班,从单位出来买了点水果,又遇到一熟人聊了半天。分别后一抬头,天色都暗下来了。  到了爸爸家,他正坐在客厅里戴着老花镜看报纸。  我问:“您怎么不看电视呢,天都黑了,看报纸眼睛多累啊。”    爸爸笑笑说:“没有信号,我检查了,电视和机顶盒都没有问题,应该是有线故障,好几天了,打了几个电话都不对。”  我埋怨:“怎么不告诉我呢
01  大概骨子里有漂泊的基因,这些年我一直在漂泊。先是不满十八岁就去了大洋彼岸,一个叫墨尔本的城市。辗转到了堪培拉,毕业后兜兜转转又回了墨尔本读研究生。后来终于告别学生时代,再三纠结还是选择了北京。  看起来多多少少离家近了一些,但又好像离家一直都是这么远。  我的家乡叫张家港,如果你不认识张家港的话,那我这么说好了。张家港是苏州的一部分,类比的话,相当于朝阳区是北京的一部分。  我从小就庆幸生
01  师妹刚刚拍完毕业照,疯完闹完突然一阵孤独。室友前天就撤了,她决定留在学校最后再走。拍毕业照时她没哭,送室友走时她没哭,今天她走在操场上突然哭了,然后给我发微信说自己这样是不是很傻。  我说,不是,不傻。  她说自己还没来得及好好跟男神认识,转眼就见不到学长了。原本都在忙着工作忙着未来的打算,没想到回过神来连告别都来不及。  毕业之后,你们不能在教学楼偶遇了,也没办法去图书馆学习了。四年你常
在古老的胆大镇,居民们都非常胆小,他们什么都怕,怕蛇、怕狗、怕猫,连最小的蚂蚁也怕。人们都渴望自己胆子大,自己的孩子胆子大,所以他们把原本名字好听的茉莉镇,改成了胆大镇。  胆大镇的居民们因为胆子小,都不爱打架、不爱赌、不爱外出游玩,他们最大的爱好,就是捏泥人,他们捏的泥人不同凡响。  每年春天到来,气温转暖,草木发芽,牡丹花开,人们日夜准备着他们的参赛作品。到了三月三这一天,他们都拿出自己满意的
赏三月花园,朵朵殷红,芳香四溢;观六月夏荷,圆叶田田,芙蓉满脸笑意;看九月枫叶,火红秋蝶,翩翩起舞;览凌雪腊梅,冰清玉洁,傲骨铮铮。漫步于红楼王国,红香飘逸四季。  春雨绵绵,溪水潺潺。只因得到神瑛侍者无意的慈悲灌溉,便要用一生的泪水回报。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在这个戏台一般的世界里,她不会妥协,不会作假,只是一意孤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可惜知音的琴弦已断,清高的诗魂已冷葬明月西风中,就
摘 要:文章对新课程标准进行全方位的解读。以新、旧课程标准对比为主线,揭示新课程标准变化的本质;在纷繁芜杂的信息中提炼出要点,形成“关键词”,让课程标准更清晰地呈现出来;以实例分析课程标准,为教学和命题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修订;总体特点;创新点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
摘 要:语言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是幼儿阶段,幼儿园在这个时期应当为幼儿创造一个有益的语言交往环境,让幼儿能在这种环境中体验语言交流带来的乐趣,学会交流,懂得如何交流。科学地开展语言教育活动,让课堂中的“主角”在角色游戏教学中提升语言能力,对幼儿园教育来说十分重要。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如何利用好角色游戏教学,培养幼儿语言能力是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当加以重视的。教师要把握好角色游
如果你有一台时光机,能穿越回若干年前,与十六岁的自己相遇;如果你一觉醒来,发现时空倒转,面前坐着十六岁时的你。你会有什么反应?你会对Ta说些什么?  @西洲  16岁的你要记得时常擦防晒霜,不然3年后的你黑成炭。  @A-K槍  有地方借到钱的话,就去深圳、厦门、北京、上海买房,越早买越好,买越多越好。  @ 排到城墙的人  喜欢就去表白,暗恋有个毛线用。  @ wyJIE  如果再遇见他别再耍小
摘 要:建筑设计课是建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为新生代建筑师的成长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再完全适合新一代建筑师的培养,跨学科教育和智慧教育是必然的趋势。文章通过对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和国内高校的建筑设计课的比较研究,探索适合中国新时代的建筑设计课教育模式。新时代建筑设计课教育应该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的基础上,将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建筑设计课的教育特色本土化,走出一條
编辑部是个有趣的地方,在这里,我们会因为一个选题而争论得面红耳赤,转眼间,又坐下来兴致勃勃地分享同一份外卖,而窗外往往已是朗夜疏星……本期杂志样书出来的那天,编辑部门前的木樨花刚好开了,大家进门出门都染上了木樨香气,而我们彼此之间,也只隔了一段香的距离。  苹果公司召开iPhone7官方发布会那天,资深“果粉”连雨连吃午饭都走神,因为在纠结到底要不要入新手机。  耗时一个小时的午饭结束后,她艰难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