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诗经·国风》俗与雅的嬗变

来源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诗经·国风》本原就是通俗文学,它面向普罗大众,语言浅显明白,生动描绘民间生活。周朝采诗活动使其最终成为文学经典,读者层面随之发生了位移。甚至后代的文人士大夫视其为高雅文学创作的典范。由此可见,文学从根本上说是没有严格的通俗、高雅之分的,只要是自足的文学作品始终会源远流长,“通俗”与“高雅”不过是嬗变的外壳。
  关键词:民歌;期待视野;通俗文学;高雅文学
  一
  伏羲划卦、姬昌演易、仓颉造字,民间是文学起源的沃土。中国的原始文学与民间社会生活息息相关,诵读《诗三百》,处处可寻远古人类的生活痕迹。且看《国风·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展开的是一幅伐檀造车的劳动场面——伐木者运送檀树来到河边,河水清澈、潺潺流动,伐木者眉头深锁、蹒跚前行。你听,“坎坎”的声响中有着劳动节奏的韵律,有着号子呼声的愉悦,有着忧伤压抑的低沉,更有着先民们心中的愤懑。这幅画面令人联想起俄国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两者具有同等宏伟深远的张力,不同的只是前者使用文字后者使用颜料罢了。鲁迅先生曾提出:“诗歌是韵文,从劳动时发生的;小说是散文,从休息时发生的。”从这看来,由民歌、民谣汇编的《国风》,本原就是通俗文学。
  《国风》诗篇的语言浅显明白,一阕《硕鼠》琅琅上口: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硕鼠如猫,嚼粮吮油,构成妙趣横生的市井生活画卷。市井百姓虽不能解深宫朱门之政事国策,但皆能随口吟唱民间歌谣,田间憩息亦能随心出口成歌。《国风》没有进入宫廷之前,从创作到传诵,从作者到“读者”,从语言到内容,无不充满着通俗文学的气息。
  如果没有宫廷文人,《国风》里的民歌还会保留最原汁原味的自然气息,犹如刚拔出的带有泥土的落花生,一颗颗跳动的字粒散发的是山民的犷野(《召南·驺虞》)、村姑的羞涩(《郑风·将仲子》)、征夫的感慨(《豳风·东山》)……一幅幅民俗风情画渲染的是猎户勇猛的英姿(《郑风·叔于田》)、青年男女的恋歌(《周南·关雎》)、思妇盼归的悲怆(《王风·君子于役》)……不为什么,只为了那一批荷锄农夫、莞尔浣女、望夫妇人……他们愿意引吭高歌,他们愿意低吟浅唱,因为歌谣里有他们的生活,有他们的希望,有他们的喜怒哀乐: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
  难怪鲁迅先生有言:“凡人之心,无不有诗,如诗人作诗,诗不为诗人独有,凡一读其诗,心即会解者,即无不自有诗人之诗。”更何况土生土长的《国风》歌谣呢?以民之口抒民之心,以民之言绘民之图,原始民歌与乡野山民一拍即合。
  二
  文学创作活动不是静止的。创作的过程,犹如一个不断辐射出不同方向射线的太阳图形,它的内涵可以被无限量地多向解读,可以理解重合,也可以曲线前进而殊途同归。由于生活阅历、趣味、素养、理想等对欣赏要求和欣赏水平的影响,所以不同读者的审美期待各有差异。那么以抒发性灵、寻求共鸣为目标的文学创作也无可避免要关注读者需求,这也包括最为淳朴自然的原生态民歌。《诗经·国风·王风》就有一篇向文人诗借鉴的作品《黍离》。
  中国有一首现存最早的文人诗,传说箕子过殷,见宫室毁坏荒凉,遍地野生麦黍,心甚伤之,欲哭则不可,欲泣则近于妇人,乃作《麥秀歌》,其诗曰:
  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
  无独有偶,在《王风·黍离》里也有相似的意境和情感: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平王东迁后的镐京,宫城坍颓,繁华不再,唯有黍稷葱郁,满目苍凉。物是人非,世事沧桑,这样的情和这样的景契合成空灵的意境,孤独的忧思者成为画龙点睛的一笔。化情为诗可以有多种写法,而《黍离》依旧采用民歌重章叠句的形式,以“苗”“穗”“实”字推动景致的转换,反映时序的迁移,借助浪迹天涯游子愤怒呐喊而感伤西周的沦亡。诗歌依然保持准确优美、富于形象的语言风格,但是措辞和意境上与小市民的环境有了距离,由慰藉自身、自娱自乐转而审视国事、鸟瞰民生。
  由此可见,如果周朝的专门采集民间歌谣的官员没有出现,即使没有为朝廷考察民情风俗﹑政治得失而四处采诗的活动,作为通俗文学起源的民歌还是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并不断演进,也免不了有向文人诗借鉴,或直接由文人参与创作的情况出现。
  三
  宋代朱熹曾言:“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从读者群而言,“风”是流传于民间的俗曲或小调,它从未想到会被推为高雅文学。   政治策略与时间改变了《诗经·国风》的位置。为了礼乐教化、赋诗言志,《国风》在原来编辑的基础上被不断充实、调整,最终成为一部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集各地民歌创作之大成的文学经典。当然,《国风》的读者也发生着变化。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朝代的更递、语言的演变,已经定格的先民民歌与市井百姓产生了距离,当距离愈来愈远的时候,读者数量大量削减,再加上已经被蒙上的“经典”光环,《诗经·国风》的读者层面发生了位移。
  《国风》后的读者群,更多的是精通高雅文学的文人士大夫们,他们一面从中汲取文化历史传统和民俗民情,一面惊叹远古民歌反璞归真的纯净明朗。甚至,后代的士大夫们自愿屈尊学习樵夫渔父的呕哑嘈咂。
  同是抒黍离之悲,吐胸中块垒的南宋词人姜夔之作《扬州慢》就是一例: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对比发现:同是从游故地,哀叹国土荒废,遭人侵凌。姜夔用了“黍离”的典故,同样把黍离之悲视作国耻之悲。
  原本只能流传于山野的通俗文学——民歌,在世代的传播中,由于时间的距离及其不可替代的美学价值而“升格”为经典文学,甚至成了后世高雅文学模仿的典范。这已经超越了读者个人的“阐释性的接受”,已经上升为文学再创造的“集体无意识”。
  正如尧斯所认为的一样:“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并不是永恒的不变的,也不是纯客观的,对所有时代的所有读者都完全一样的,更不仅仅由作者意图或作品本身的结构所决定的,而是在读者的阅读中才逐步得到实现的。因此,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系统是一个无穷延伸的可变曲线,一个有作者与读者共同参与的主客体交互作用的动态实现模式。”那么,我们亦可归纳为,文学从根本上说是没有严格的通俗、高雅之分的,只要是审美內涵与价值本身具足的文学作品,那么在时间的流脉里,在文学的支流里,在人类共同的情愫里,它始终会源远流长,“通俗”与“高雅”不过是嬗变的外壳。
其他文献
白蚁:大马力推土机  白蚁是一种令人惊叹的动物。蚁后比普通的兵蚁和工蚁大30倍,为了确保家族繁盛,蚁后平均每分钟产下30个卵。可是,比起它们建筑的奇观,这不算什么。白蚁的体长约1厘米,但它们建造的蚁穴重达数百吨,最高可达约12.2米,这个数字相当于人类造出约1402米的大楼!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12.2米只是地面部分,它们还能在地下挖出68.6米深的洞穴。  织布鸟:公寓建筑师  喜欢群居的织布鸟
事实上,只需要很少量的脂肪酸就可以让人体会到脂肪的味道,最近的一项研究为此提供了新证据。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让受试者品尝3种溶液(其中一种含有脂肪酸),他们需要尝出含有脂肪酸的溶液。如果回答错误,研究人员就会加大脂肪酸的剂量重新开始,直到受试者能够正确辨识为止。最后,所有受试者都成功完成了脂肪酸溶液识别实验。研究人员还据此建立了受试者血液中脂肪信号分子的浓度变化梯度。  a,就可以尝到甜味,但是
狼这种动物,生性狡诈贪婪,虽只是在食肉目动物中居于次要地位,但生存能力很强,分布范围也较广,食物面大至骆驼小到老鼠,无所不吃。但是以鱼类为主要食物的狼却鲜为人知。    一段时间来,加拿大一位生物学家,克里斯·达里曼每天都要花上几个小时划着独木舟慢悠悠地沿着加拿大西部的不列颠哥伦比亚沿海的一个小岛划行。他常常静静地坐着,眼睛不停地注视着海岸线和树林,他在寻找“海狼”,这是加拿大的几种最神秘的生物之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自称“甜心宝贝”的澳大利亚烟草大亨特拉弗斯·贝农花费25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42万元),在自家豪华别墅内举办了一场奢靡派对,令人哗然。派对的布置极度奢华,有各种各样的娱乐设施,有名酒,有镀金的兰博基尼,有直升机,甚至还有大象负责看守大门。
1993年,在俄罗斯阿尔泰共和国的乌卡克高原出土了大约公元前500年的年轻女性的木乃伊。这具被叫做“乌卡克公主”的木乃伊目前被收藏在阿尔泰共和国阿诺欣国家博物馆。  但是最近却因为诅咒的原因该木乃伊又要被再次改葬。这具女尸的陪葬品有两个士兵和装着马鞍的六匹马,年龄在25~28岁之间,身长162厘米,死因经证明为乳癌。左肩纹有鹿、格雷芬的嘴和一对茸角的刺青。手腕上刺有鹿的头,左手的拇指上刺有几何图形
英国火山专家表示,如果全球1500座潜在火山同时喷发,将形成一场全球性灾难。火山碎屑流温度高达1000摄氏度,传播时速达到724公里,全球气温将下降,导致大暴雨,毁坏农作物。火山灰将传播至数千公里外,影响交通工具的发动机启动并使建筑物下沉,人们吸入火山灰将带来健康问题。同时,火山灰遮蔽了太阳光线,将导致人们出现缺钙症,心情抑郁。  全球除了海底有连续的火山带,大约有500座火山曾喷发过,然而它们并
广东一考生  友情如春日和煦的阳光,如秋日清爽的山风,如冬日泊岸的小船。暖阳环绕,清风吹拂,安静的小船载着我到达温暖的彼岸……  “啪啦……”调皮的眼镜从手中挣脱,在地上壮烈牺牲了。“啊!”我愣住了,不知所措地呆滞在那里,这已经是我第三次摔烂眼镜了。“你要是再把眼镜摔了,我就不给你配了!”妈妈严厉的话语霎时回响在耳畔,我忍不住一哆嗦,心也一点点往下沉,犹如跌落万丈深渊,“怎么办?”我心急如焚却又无
你出生时太阳、月亮和几大行星的位置,真能影响你的性格乃至命运,甚至影响到具体某一天你的运气是好是坏吗?  占星术是从远古时期到17世纪科学革命以前的观念,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发展,占星术所依赖的基础早已被否定,但在今天的世界中,占星术作为一种带有迷信、神秘主义色彩的文化现象,依然流行于世。许多占星术的信徒,他们之所以对占星术感兴趣,只是因为媒体上老是宣扬星座,而他们又没有相应的科学知识来看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定都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朝代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在人类步入大航海时代之前,一股来自蒙古草原的旋风曾席卷亚欧大陆,蒙古帝国令人震惊地占领了人类当时所知世界的三分之二!为何这个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帝国,竟如此强大?  蒙古帝国的胜利,一方面依靠其技术优势、将领才华、士兵勇敢、物质条件等因素,另一方面,对待被征服政权的开明态度,亦使其遭遇的抵
外界的香难入梦  科学家早就在探究气味和梦境的关系了,但大多数都集中在外界气味如何影响人的梦境内容方面。比如,我们只是通过对睡眠中的人灌输各种气体,令人愉悦的花香以及令人恶心的臭鸡蛋味儿,来观察参与实验的人的梦境发生什么变化。但是科学家却并没有特别关注,梦里会不会出现味道的感觉。  不过,尽管我们没有特别关注梦的味道,但幸运的是,我们仍然可以找到这方面的蛛丝马迹。比方说,那些实验参与者在描述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