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无形:罗伯特塞德的数字媒体艺术

来源 :美术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ssall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象无形”并非真正无形,而是在想像空间中对形象的抛弃,其目的和结果是缔造出一个超越现实的突兀的意象,以直觉的方式使读者感受到对现实形象世界的超越,以及伴随这种超越而来的自由和紧张。罗伯特·塞德成功地游走在抽象美学的界域,运用视觉语言和科学技术来表达他的情感世界,以冷与暖、轻与重、动与静、粗野与柔和、线条的流畅与色块的凝重来编织欢乐与悲哀的视觉语言。 “The Invisible Image of the Elephant” is not really invisible, but rather the abandonment of the image in the imagination space. Its purpose and result is to create an obscure image that surpasses the reality and intuitively enables the reader to feel the image of the real world Beyond, and the freedom and tension that comes with this transcendence. Robert Seid successfully walked in the area of ​​abstract aesthetics, the use of visual language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express his emotional world, with cold and warm, light and heavy, dynamic and static, crude and soft, smooth lines and colors Block dignified to weave joy and sad visual language.
其他文献
苏格拉底坐牢时,听见隔壁牢房里有个新来的犯人在哼歌,那是一首新歌,他以前从未听过。苏格拉底急忙请求唱歌的狱友教他那首新歌。监牢里的人都知道苏格拉底是死囚,行刑日期
本文首先对索绪尔语言符号价值理论进行诠释,然后针对何兰对我国学界关于索绪尔语言符号价值交换原则主流阐释的批评进行了质疑,最后对何兰关于索绪尔语言符号价值理论的“重
相对于其他科目课堂教学,大学英语课堂的情绪调节有其特殊性。为验证这一点,从学生的情绪调节、教师的情绪调节以及消除由于语言焦虑而引起的心理障碍三个方面入手,探讨大学
马克思主义批评家考德威尔在《幻象与现实》中阐释了阶级社会中诗歌与社会现实和精神幻象的辩证关系,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诗歌观点的区别与联系加以分析。考德威尔对柏拉
对227名大四学生生涯转换中的心理资源及求职行为与结果的研究发现:(1)大学生在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中拥有的心理资源总体处于中等略高的水平,且在不同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准
韩非构建了以君主为本位的法、术、势严密结合的政治哲学,然而这一学说在根本上内含着一些无法克服的深层矛盾:他崇尚法治,但他的法是凭势而立、依势推行的,由此形成法与势的
法家所提倡的法,只是君主意志的体现,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工具,是君主实现富国强兵的工具,是君治"民"的工具."法治"程度越高,"专制"程度也就越高,最终也没跳出人治的窠臼.本文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图书馆事业要实现可持续的发展,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增强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才能迈上新的台阶,有
文章分别对《论语译注》中杨伯峻所释的“所以”、“罔”进行了重新的解释,认为“所以”是“所作所为,所做的事情”;“罔”是“无所得”,并在最后进行了小结。该文主要借助字典辞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真正把"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建立在对大学生个体生命的理解与尊重的基础上,这是"以人为本"教育价值观的根本体现.反思高校因对人文关怀关注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