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不对称畸形颞下颌关节盘的磁共振研究

来源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旨在探讨面部不对称患者两侧颞下颌关节盘的形态和功能是否存在差异及面部不对称与关节盘内部结构紊乱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37名面部不对称者(10男,27女)的74个关节应用高清晰度的磁共振技术在矢状位(开口和闭口)和冠状位(闭口)进行扫描.将关节盘移位的类型分为部分前移位、前移位、旋转及侧向移位五种类型.将关节盘的功能分为正常、可复性移位和不可复性移位三组.在矢状向闭口位影像上将关节盘的形状分为双面凹、双面平、烟囱状和严重变形五种.同时对关节盘的位置、开口运动中的移位和旋转进行定量测量.对偏斜侧和非偏斜侧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样本中约70%的面部不对称患者存在一侧或两侧的关节内部结构紊乱;关节盘前移位,特别是旋转性前移位在偏斜侧较多见(P<0.01);偏斜侧和非偏斜侧的关节盘形态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偏斜侧形态异常者较多;偏斜侧关节盘的位置明显靠前、靠下(p<0,01);非偏斜侧关节盘在开口过程中表现出较大的运动幅度.结论 面部不对称患者其两侧关节盘的形态和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关节内部结构紊乱与面部不对称畸形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七氟烷可能通过类似于缺血预处理的机制、减少兴奋性氨基酸和单胺类递质释放、抑制神经元的凋亡、抑制脑代谢和调节体温等机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腹腔镜手术后早期疼痛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其强度、时限存在很大个体差异.腹腔镜手术术后疼痛是由不同成分组成,引起疼痛的机制不尽相同,因此目前多主张采用多种方法联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