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

来源 :未来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be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认为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就是让学生经历“初步建构模型——深化模型——知识迁移——用数学解释生活”的过程。下面结合我执教的两节课——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和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谈谈我在解决问题教学上的一些教学策略。
  策略一:用直观、简约的情境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模型
  片段一:用乘法两步计算中初步建构模型
  师:同学们看,今天张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生:果冻
  师:1箱还是2箱呀?
  生:2箱
  师:想要吗?
  生:想
  师:如果张老师把这2箱一样的果冻分给在座的每一位同学,每人1个,够分吗?
  生:要知道一箱有多少个果冻
  师:你们真不简单
  师:看到了什么?
  生:一箱有4袋果冻。
  师:眼睛真厉害。现在知道了吗?
  生:还要知道一袋有多少个?
  师:(师再拆)看到了什么?
  生:一袋有5个果冻。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数学。通过与学生两次拆封获得信息,在操作中获得“一箱有4袋”和“一袋有5个果冻”两个信息,为接下来解决问题,展示思维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奠定基础,两次拆封,不仅获得了信息,更开启了学生思维的大门。通过分果冻的过程,直观地深化了除法和余数的意义,而用一个除法算式把分的过程展现出来,学生则初步构建了模型。
  策略二:巧用对比,深化模型
  片段二: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中的对比
  师:刚才我们解决了分果冻问题,不知道分人的问题你们会不会呢?
  师:看,他们在干嘛
  生:跳绳
  师:想玩吗?
  生:想
  师:我也想,在玩的时候你碰到过这样的问题吗?(幻灯片出示:55个同学跳绳,6个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还多几个?)
  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请同学们在纸上列式看一看。(板书并巡视学生)
  师:这样列式的同学举手。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1:把55人分组,一组有6人,分成9组,还多人。
  师:说得真好!同学们看(展示幻灯片)
  师:那在这个问题里面,55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9示什么,1表示什么?
  师:还是55人跳绳,如果我把6人一组改成平均分成6组,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全班一起来:55÷6=9(人)……1(人)(师板书)
  师:刚才是我们三(3)班,55人,那如果是56人呢,分到最后还多几人?57人呢?分到最后还多几人?如果全校的同学都来跳绳,分到最后还多几人?请同学们前后两桌四个同学讨论一下!
  生1、1到5人!
  師:为什么不可能是6人呀?可以是7人吗?
  生:(略)
  师:理解得很深刻,看来老师要向你们学习。
  吴正宪老师认为,在解决问题教学时,对比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得出不同的解题思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重点是要理解余数的意义,为什么算式相同,而单位名称不同,通过这样的对比,余数的意义不攻自破。
  策略三:用具有现实意义的练习,迁移知识,事半功倍
  在巩固练习的时候,我设计了如下习题:
  一箱苹果有2层,每层有6排,每排有4个苹果,一箱苹果有多少个?
  教室里每排坐4人,有6排,这样的2组有多少人?(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中的练习)
  我们三(3)班55人,去玩激流勇进,每条船最多能坐7人,需要租几条船?
  (1)25个轮胎可以装几辆四驱车?
  (2)卡车限载4吨,运完25吨货物,需要几辆卡车?(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中的练习)
  这两节课设计的练习,我选用的素材都是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学生都知道家里买来的苹果一箱有2层,要知道一箱有多少个苹果,先要知道一层有多少个。解决这个问题,既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又能激发学习的欲望,有效地帮助学生深化模型。而在执教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时,为了更直观地演示什么时候去尾,什么时候进一,我采用了本班的实际人数55人,剩下6人要不要再租一条船,我采访了我们班最后6名同学“有同学说租7条船就够了,剩下你们这6个人,没船坐不能玩激流勇进了,你们心情怎么样”,有学生说“我很难过,应该再租一条船”有学生说“必须再租一条船,要不然我们怎么办”这样活生生的问题,学生更容易理解“进一”问题。而题目的出示都图文结合,学生能直接获得相应的信息,构建问题情境;这些问题也都是现实中碰到的问题,需要学生运用数学手段从生活中寻找信息,能有效突破难点。
  策略四:用数学解释生活,认知与现实冲突,形成数学思想方法
  片段三: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结尾
  师:55÷6=9……1还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生1:55个英语单词,我一个星期(6天)学完,每天学9个还多1个。
  师:那剩下的这个还学吗?
  生2:今天是南宁无车日,我们小区6辆小车不开,可以节约55升汽油,平均每辆汽车节约9升还多1升。
  师:瞧,汽车的问题也可以这个算式解决,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
  这两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又回到算式,但这又不等同于计算,而此处学生需要的是概括算式寻找生活中的问题。“这个算式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生活到数学,又从数学到生活,学生的思维经历了两次跳跃,数学思想方法基本形成。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的地方。在这里只是谈谈个人的一些感受,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还有待提高。在这两节课里都出现了时间不够、课上得深度不够的问题,啰嗦、内容过多、难度大是主要原因。如何在有限的35分钟里,让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彰显“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自己今后努力的主要方向,请各位老师指导。
其他文献
数学训练不能只追求短期的效果,而应该追求长效。那种只重视技能训练,而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只让学生掌握知识而忽视学生能力发展的练习不是我们所提倡的有效练习。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和形式,既要整体考虑练习方式,又要考虑练习的具体内容,把握好练习的度和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抓纲务本,注意基础性  新课程理念强调“小学数学课程必须突出体现基础性”,基础知识和
摘要:新课程标准关注的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还包括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通过教和学的方式方法的转变怎样来贯彻实施,因为,作为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无法由简单教和学的方式方法获得。此时,数学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就理应成为我们关注的对象。  关键词:数学文化;数学教育;作用  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学内涵十分丰富,数学应该作为一种文化走进小学课堂,渗入实
进入初三,我们的天就塌了。学校为了提高升学效率,将我们按照成绩优劣重新编班。初三年级九个班,分了四个快班,四个普通班,一个慢班。初三(9)班成了慢班。  我是初三(9)班的班长,就像当了丐帮头目一样,没有尊严,只有耻辱。  我决定起义。  我鼓动全班的学生找校长理论:“凭什么对我们这样歧视和羞辱?”校长的一句话让我们颜面扫地,他说:“快班的大门随时向大家敞开着,我们每月一考,有本事,随时可以考进快
期刊
期刊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国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会议。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寄托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期盼的重大民生问题。教育系统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  深刻认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