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型的管理模式构建有利于师生发展的学校文化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123456he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它是一个多元素、多层次、多系列、多结构的复杂综合体,要把这个综合体里每一位成员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并最优化地组织起来,高质、高效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就要进行创造性的、科学的管理,以新型管理促进和谐学校文化的形成。
  美国管理学家戴尔在《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指出:学校要发展,就需要管理创新——只有不断开拓创新,学校才能更快地、更好地、更有效地求得发展。在最近6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积极探索新型的管理模式,构建有利于师生发展的学校文化,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绩效。
  
  一、新型的学校管理应成为学校文化构成的核心
  
  学校活力来自于人文化的管理,来自于新型学校文化的构建。学校管理最大的意义在于构建利于师生发展的学校文化,在于打造团结向上的教师团队,使教师不断学习、改进、获得,使他们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成长发展。只要教师达到这种境界,学校和学生的发展就是必然的。这才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1.明确学校的发展目标,是构建学校文化的第一步
  只有思路明确,才会保证学校发展方向正确;只有管理到位,才能为学校腾飞提供保障。对于一所学校来说,目标是发展的方向。系统思考,确立切实可行的办学目标,是有效的学校管理方法之一。系统思考可以将自我超越、共同愿景、组织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成为学习型组织的灵魂。我们在对学校的过去、现在、将来进行分析和思考的基础上,确立了学校的发展目标——“构建和谐愉悦的学习型组织,培养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才”。
  2.立足于管理的本质,构建和谐学校文化
  学校环境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被教育者,担负着教育的责任。蕴涵浓厚文化气息的学校环境能净化师生的心灵,使师生汲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健康发展;动态精神文化则是师生成长的源泉,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支撑。新型的学校文化能使学校变得具有吸引力,成为师生舒展心灵、成长发展的场所。
  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只能保证最基本的教育教学工作。因此,我们立足于管理的本质,从“升华学校环境文化”和“营造动态精神文化”两个方面,努力营造高洁与宽松、清新与明丽的学校文化氛围。
  
  二、升华学校环境文化,创设富有生命成长气息的校园
  
  学校环境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是师生学校生活的重要场所,是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影响源。我们充分利用校园挖掘教育内容,在有限的空间内,想方设法,致力于学校的“绿化、净化、书香化”建设,为师生创设富有生命成长气息的整洁明丽的校园。
  1.营造“墙体文化”
  在校园中营造“墙体文化”。我们设立了文化长廊、健康专栏、学习园地、作品园地、楼梯画廊等文化教育项目,体现出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师生一踏进校园,就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气息,师生的心灵在无形中得到熏陶,对人生的感悟得到升华,师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2.征集校徽
  “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体现在我们能充分汇集众人智慧上。我们在广大家长、教师、学生中间征集校徽设计方案,我们最后选定的校徽主题是双手托起明天的希望,它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的艺术化表现,是学校历史和传统的积淀。校徽字体部分以“纬一路小学”开头的两个字母“W”“Y”组成,字母“W”变形为双手,代表老师的精心呵护和培养,字母“Y”变形为嫩芽,代表学生们像嫩芽一样在老师的培育下茁壮成长。背景是一轮太阳,既代表学生们是初升的太阳,又代表老师的关怀像阳光一样温暖。周围用花瓣镶边,象征学校就像一个美丽、温馨的大花园。在整个征集校徽设计方案活动的过程中,家长、学生、教师都积极参与,这既体现了师生的自主意识,又加深了师生和家长对教育的理解、对人生的感悟。
  3.营造充满“生命对话”的人文氛围
  “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还体现在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我们改善教师办公条件,在办公室放置了生机盎然的花卉、方便实用的更衣柜,给学生卫生间配上了防滑垫、镜子、洗手液,营造充满“生命对话”的人文氛围。这成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
  4.开展读书活动
  “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还体现在为师生的成长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我们积极筹资、精心安排,开放图书阅览室,使每一位教师和学生能在学校图书室里汲取精神世界的精华,给师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他们努力向上。
  5.营造“网络文化”
  我们充分利用校园网营造“网络文化”,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促进教师成长。我们在校园网上设立了《教学感悟》《教育故事》《教研案例》《教后反思》《教研论坛》等栏目,实行专人管理,及时将教师的教研成果发布在校园网上,利用网络环境最大限度地进行有效的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责编 流 水)
其他文献
中小学教师教育包含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两个阶段,它们共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良好的职前教育能够为教师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优质的职后教育可以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但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职后教育中却存在着诸多矛盾和问题,严重影响了职后教育的质量。因此,分析造成职后教育薄弱的原因并寻找突破的路径,已成为教师职后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职后教育面临的困境 
在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语文学科不够重视,学习兴趣不强,这直接导致其语文综合能力低下。究其原因,既有语文学科自身的原因,如知识点零碎,涉及的知识面广,某些问题难于把握等;也有教师的原因,如教学方法陈旧,死搬教参资料,课堂语言不生动等;还有学生的原因,如认为不学语文对其他学科的成绩影响不大等。事实上,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只有先学好语文,才能更有效地学习其他学科,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其综合素质与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不应只局限于课堂.而应延续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活动中。英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学生课外学习英语的有效手段。在布置作业时,我尝试了以下做法。
腊月二十九下午,很冷。街上人并不多。我在林州市二实小的门外偶遇原绿色校长,不免有点诧异。问他还在学校干什么,他说在办公室看书。当时我猜想他一定不只是看书,而是在电脑里“
实践表明,由于一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或者虽然给了学生学法指导,但督促、落实力度不够,导致师生虽付出很多精力,但教学效果仍然不甚理想的状况。为此,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法,更要善于归纳总结,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语文学习方法有很多种,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在此,仅列举其中的几种学习方法。    一、理清人物与环境法    学习小说时,不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还是短篇小说,都可以在
传说中,天地间有一种花,名为双生,花儿两朵共生一枝,彼此温暖,相互依赖。一旦有一朵花枯萎,另一朵必定同时死去。  双生,相生相伴,相伴而生,相伴而死。  我不知道这故事所说的,是不是生命的相互感应。其实,寻常的生命,很难营造出这种极富艺术巧合的相伴,然而,生活中的相依相恋、相互搀扶,却无时无刻不在人生的大舞台上,表演着各样的生命故事。这些故事,多数看起来平淡无奇,细加品味,却又别有一番滋味。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