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通过甘油醛与葡萄糖滴眼,意在评估糖基化交联对大鼠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实验研究.将25只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每组五只,两组分别给予浓度为0.005 mol/L、0.05 mol/L.的甘油醛,另两组分别给予浓度为0.5%、5%的葡萄糖滴右眼,每天2次,第五组为空白对照.7天后处死大鼠,应用微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系统进行生物力学条带实验比较极限应力σ max(MPa),极限应变εmax(%),6%弹性模量E(MPs),并观察大鼠角膜的透明度和组织学检查.结果 甘油醛滴药组大鼠角膜生物力学强度明显增加.对照组角膜极限应力、极限应变、6%弹性模量分别为(2.053±0.853) MPa、(43.87%±1.89)%、(3.252±1.717) MPa.大鼠角膜极限应力0.005 mol/L、0.05 mol/L甘油醛组分别为(6.043±2.084) MPa (P =0.026)、(10.759±3.337) MPa (P =0.000);0.5%、5%葡萄糖组分别为(2.101±0.463) MPa (P =0.976)、(2.373±0.569) MPa (P =0.847).四个实验组的极限应变分别为(36.57%±3.09)%(P =0.276)、(28.53±1.89)%(P =0.009)、(34.80±8.14)%(P=0.090)和(34.32%±4.33)%(P=0.072).6%弹性模量分别为(7.718±1.076) MPa (P=0.004)、(14.102±4.011) MPa (P =0.000)、(3.927±0.314) MPa (P =0.629)、(5.492±0.659) MPa(P =0.120).组织学检查提示甘油醛滴药组胶原纤维间隙变窄,且与浓度有一定相关性,葡萄糖滴药组胶原纤维密度变化不大,5%葡萄糖组角膜上皮出现水肿,而透明度无明显变化.结论 糖基化交联可以有效促进角膜胶原交联,增加其生物力学强度.甘油醛交联力比葡萄糖强,其作为治疗圆锥角膜的交联剂有待于进一步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
甘油醛与葡萄糖滴眼对大鼠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影响对比观察
【摘 要】
:
目的 通过甘油醛与葡萄糖滴眼,意在评估糖基化交联对大鼠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实验研究.将25只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每组五只,两组分别给予浓度为0.005 mol/L、0.05 mol/L.的甘油醛,另两组分别给予浓度为0.5%、5%的葡萄糖滴右眼,每天2次,第五组为空白对照.7天后处死大鼠,应用微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系统进行生物力学条带实验比较极限应力σ max(MPa),极限应变εmax(
【机 构】
:
300020天津,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天津市眼科医院天津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天津市眼科研究所,300020天津,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天津市眼科医院天津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天津市
【出 处】
: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发表日期】
:
2013年31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7~2012年期间在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眼科接受玻璃体手术治疗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95例(116只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病例分为3组:第1组为单纯玻璃体积血,第2组为纤维血管性增殖合并局限性视网膜脱离但未累及黄斑组,第3组为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组.对以上3组病例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第1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
目的 探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原发病因和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 对NVG患者97例108只眼的病因和手术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在所有的患者中,视网膜静脉阻塞导致NVG的患者最多,其次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两者之合共67例74只眼,占总例数的69.1%,总眼数的68.5%.其他的病因包括眼缺血综合征5例6只眼,Coat病4例4只眼,慢性色素膜炎3例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的有效治疗靶点,也是眼前节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抗VEGF药物能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新生血管形成,还可能抑制纤维增殖.它在眼前节疾病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雷珠单抗在国内仅批准用于wAMD,可能还会批准用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和视网膜静脉阻塞后的黄斑水肿.实际上,抗VEGF药物也作为适应证外药物用于眼前节疾病,如角膜新生血管、翼状胬肉和
目的 探讨应用黏弹剂冲洗针冲洗抛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对2009年10月至2012年6月在襄阳市军工医院眼科就诊的107例(156只眼)后发性白内障患者采用黏弹剂冲洗针冲洗抛光治疗,分析手术前后患者的视力变化和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所有病例都成功去除后囊膜混浊,视力提高.裸眼视力由术前平均(4.11±0.21),增加到术后平均(4.61±0.15).并发症:术后出现穿刺口水肿47只眼(30
目的 观察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单光框架眼镜、渐变多焦镜、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调节滞后及近距隐斜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75例9~14岁中低度近视患者,根据患者的屈光度数、角膜参数、近距隐斜及调节滞后将患者平均分为3组,单光眼镜组、渐变镜组、RGPCL组,分别测量配戴前、配戴1年后的调节滞后和近距隐斜量,比较三种矫正方式两参
目的 评价劈核勾联合显微镊分核技术在白内障摘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41例白内障采用劈核勾联合显微镊劈核技术进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后患者的手术外切口的弦长均小于5.5mm,术后1周矫正视力0.5者85例(60%);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0.5者为124例(88%),平均散光度为(0.83+0.64)D.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见.结论 劈核勾联合显微镊劈分核法简便
目的 进一步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摘除手术中晶状体囊膜的处理方法,观察不同手术方式下晶状体囊膜的处理特点以及对玻璃体手术结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4年1月1日至2007年3月31日的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摘除病例167例(196只眼),年龄4~75岁,平均35.3岁.其中眼球穿通伤94只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33只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37只眼,其他病例32只眼.根据对晶状体摘除的手术方式不同,患
目的 台盼蓝染色标记技术引进到睫状沟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手术流程中,评估其术中辅助术者精确定位光学中心的可行性.方法 临床系列病例分析研究.对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无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37例(37只眼)接受睫状沟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台盼蓝标记人工晶状体光学中心,术中观测标记点与角膜中心点重合度;术后裂隙灯前段照相分析光学中心位置;对比全部病例术前最佳矫正
杨×男 72岁于2008年6月10日来院.入院诊断:左眼屈光不正,左眼人工晶状体眼.患者于1994年在外院行左眼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008年5月在我院行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曾有高度近视史;否认伞身疾病史.入院时眼部情况:视力右眼0.8左眼0.15,红绿色觉正常,光定位止常。
期刊
例1 男 21岁 2005年8月在外院行双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2007年5月18日被拳头击伤右眼,当即视物不清,6 h后来我院就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