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条状钨酸铅的沉淀法合成及荧光特性

来源 :人工晶体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J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采用沉淀法合成了板条状钨酸铅晶体。用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镜、热分析、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表征产物的结构和性质。结果表明,随着沉淀物熟化时间的增加,钨酸铅晶体结构从四方晶型转变为单斜晶型,外貌从层叠的塔状结构演变成板条状结构。相变还引起了571cm^-1的红外吸收峰强度的增大,但对热稳定性影响较小。不同熟化时间制备晶体的荧光发射光谱基本一致,都出现较强的378nm蓝光发射峰。
其他文献
本文实时测定了312.16K时一水甲酸锂晶体(LFM)(010)和(021)面的生长速率。根据Bennema修正的用于水溶液晶体生长的BCF表面扩散模型,计算了晶体生长过程的激活能以及动力学系数
推导出了NGW行星轮系回差与侧隙的关系式以及环境温度变化所产生的NGW行星轮系回差的计算式,可为有关的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通过改变电化学腐蚀电流密度的大小成功剥离了多孔硅层,并分析了多孔硅层的剥离机理,测量了多孔硅层的反射率曲线。结果表明:影响多孔硅层剥离的主要因素是多孔硅的形成临界电流
相场方法已被发掘出用于直接求解时的自由边界问题-著名的斯特藩方程。该方法作为晶体生长过程中模拟复杂图形成图的计算工具,已呈现出强有力的生命力。目前的研究在于努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