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坤 胶片是我的见证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ck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道坤住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黄埔村以东,遥远且荒芜。
  他早早站在街道口等我们,穿过香蕉林和小水沟,拐进看不到尽头的小巷,扭头一问:“你猜我住哪栋?”他头发微卷,双目有神,面露微笑,像任何一个慈祥的老人。我看了看他的腰,之前一篇文章写他干瘦到“几乎挂不住皮带”。其实还好。
  王道坤住在一栋四层楼的别墅,客厅摆着两台电影放映机,现在依然能动,右边是《东方红》,左边是《望乡》——他最爱的栗原小卷主演的片子。这只是他一千多部收藏中的两部。往上三层楼,每个房间都装满电影胶片,一进门便是胶片特有的醋酸味,熏得人想往外跑。胶片加起来重好几吨,他一直瞒着房东,怕房东知道了担心房子被压垮。
  你很难理解,一个60岁的老人,在可以乐安天命的年纪,竟然花了多年时间折腾老旧的胶片,且在可见的时间内会一直折腾下去。他说:“已经没有人会像我这么做了,但我就想这么做。”

杭州人


  多年以后,面对波澜不兴的西湖,王道坤总会想起,那些夏天在农村的小院,父母津津乐道城市美好的光景。蚊子声嗡嗡不绝,西瓜味甜腻绵长。
  1962年干部下放,王道坤一家去了湖北一个乡村,父母本是电工,不识种地,父亲成了企业管理员,母亲继续做电工。村里是没有电的,父母说要有电,把电线拉过去,于是有了电。父亲管送电,成了资产阶级电工,母亲的声音开始出现在高音喇叭里,成了广播员。村民觉得城里人有思想,父亲就成了村支书,母亲成了妇女队长,兼职赤脚医生。后来文化娱乐开始了,又成了一个演员。夏天晚上,他们家成了一个八卦场所,父母与村民们分享城里人的生活,王道坤听着想着,自认“与乡下孩子还是有区别,好像血统不一样”。即便是玩泥巴、偷地瓜、放牛、钓鱼,他都比别的孩子学得快、干得好。
  政策允许后,王道坤回了杭州工作。他放下行李第一件事就是看西湖。明明走到西湖边了,问路人,西湖在哪?路人一指:这就是了。他彻底傻了,这和自家的池塘有什么两样?
  王道坤有些幻灭。同样幻灭的还有阶级认知,父母常说工人阶级如何高尚,他发现其实只是工人服高尚,工人服带着符号,脱了和农民一样。在城里工作久了,才发现很多东西都是被拔高的。工人炼钢炼铁,农民犁地犁田,行业不一样,哪能相互领导。越是思考,自小形成的逻辑越是混乱,世界越是怪异糊涂。没有寻求的东西,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看个电影,看个戏,看个书,你只觉得非常需要一些地方,需要看见卖衣服的店铺、理发店、电线杆,除此之外你需要什么都不清楚。”
  这么在浙江过了好几年,王道坤成了杭州人,满脑子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哪怕是上街开出租车,皮鞋也擦得锃亮,白衬衣上身,西装笔挺。他说自己是个诗人,在摇滚青年的80年代,他写的诗上过《青年文学》,两组,两三百行,几百块稿费。即便后来进了报社,在一堆文化人里头,他的诗也是“敢挂到墙上读的”。
  时至今日,他仍会在入睡前读一两首诗。他也一直记得“如果我看到秋风起来,梅花就落了一地”之类的句子,要命的诗,太能把人软弱的地方打中。

出口


  混沌的日子里,电影好像成了情绪唯一的出口。
  第一部电影还是在乡下看的,8岁还是9岁,名字已经不记得了。10岁“文革”就开始了,《小兵张嘎》很难看到,《地雷战》也是很难得的,西片更少。几个村子跑来跑去,一部电影百看不厌。都是革命的、打仗的。现在他收藏胶片,鉴定证书到手一看,那会儿的一些片子都放到500场、1000场,胶片寿命200场就应该报废了。
  即便在那时候看,银幕上也是有云雾模糊的。乡亲才不管,白布上有人在晃就行了。有块白布挂着,就是一个期待已久的节日。一场电影生产队得出16块——那会儿有时连买袋化肥都是欠钱的,尽量一年放个一场两场。他们几个生产队、几个村子到处跑。看同样的片子,看白布上动着的人。“片子不丰富,很单调。不能想象的艰苦和简陋,人过着赤贫的生活。什么叫赤贫?赤贫大概是一年能吃到两回猪肉,这我都经历过。贫得像毛泽东时代,红色的贫,真的是这样一点都不夸张。”
  第一年参加工作工资16块,第二年18块,第三年21块。到食堂买饭,两毛钱是好菜,他舍不得,只买三分钱,米饭加青菜。最节约的时候是买一坨饭,用铲子铲一个方块,加一块霉豆腐,泡着开水吃掉。一个月八九块。攒下的钱发狠买双布鞋,三块五。再攒段时间,买 双涤纶袜子。
  看电影反倒是没那么省,虽然看之前仍然会纠结挺久。印象最深的是《生死恋》,震撼。怎么资产阶级国家会拍出这么好看的电影呢?资本主义社会都是腐朽社会啊。但《生死恋》不腐朽,即便三角恋爱也拍得很有情操。栗原小卷一袭运动白衣,半袖上衬,飘逸短裤,微笑着说,对不起,球太高了。“很阳光。我觉得找女朋友就应该找这样的。帮助你成长。”王道坤看了七八遍。到现在,他仍然没有找到《生死恋》的拷贝,吉林有个收藏家有缺本,8000元,可惜不完整。

买卖


  王道坤爱上了花鸟市场。古玩店、陶瓷店,从废旧货物里淘东西,每次出差一定会在当地花鸟市场晃悠。
  淘东西得看运气。王道坤运气还不错,经常能淘到好的。有段时间他什么都收,看到一个电影机器,旁边两个胶卷,第一个放出来没声音,老板以为是坏的,让他把胶卷和机器都拿走了。买回去才发现,第一卷是个默片,讲的是周恩来、江青接见伊朗王室,是伊朗随行记者拍的。第二个也是伊朗拍的——《伊斯兰教是怎么回事》。第二卷一放,声音就出来了。
  从那以后,他开始收藏胶片。
  收藏多了,精品不少。卓别林系列,省电影公司没有,广东也没有一个厂家有。外国的片子,数王道坤最多。中国电影110年,4万多部电影,王道坤收藏了一千多部,太多好电影找不到来源。
其他文献
采访前,和一些朋友聊张震。大家对他的印象出奇的一致:男神、戏好、神秘,打拳好像很厉害,其他就不清楚了。  仔细想想并不奇怪,除了角色,我对他也所知甚少。近几年看到关于他的报道,大都在讲他打拳“不小心”打成冠军的事,听上去像个励志故事。  采访时谈起练拳,张震有些无奈。“角色需要嘛”,就跟明天考试今晚要复习一样,哪有那么多为什么。还有“演技”,近几年被媒体问得太多,慢慢有了一套自己的解释系统,但有些
坐落于航龙村的平塘国际射电天文科普旅游文化园正在加紧建设当中。文化园规划面积达3平方千米,预计总投资逾120亿元,包括四星级旅游度假酒店,漩涡星系广场、中轴迎宾广场、FAST访客服务中心、天文体验园、暗夜观星园、天文教育园、天文时光村、万国风情美食街、星空游乐场等15个项目  2016年7月3日,随着现场工作人员将最后一块反射面顺利地安上索网,全球最大射电望远镜FAST反射面安装工程宣告结束。全世
在市中心不远处有一条南大街,街上有一间炖鸡面馆。面馆很大,门口有一个玻璃窗,是柜台兼外卖部,卖些卤肉、香肠。一节节香肠,密密匝匝的,像水管一样绕来绕去。  吃面要先买票,不同口味买不同颜色的票,共有七八种颜色,票面上印着一两二两三两。卖票的是个三十来岁的女人,很胖,脸上的肉好像随时要掉下来。大家叫他胖妹。她坐在香肠下收钱,撕票,抽烟,庞大身躯显出一股威慑力。  有时候,你说,要二两炖鸡面。她眼皮都
全世界的海运集装箱中,中国产品占到了99%。这些金属制的货运容器由世界各大航运公司的货柜轮承载,在全球海域中辗转漂泊。无论是海运巨轮,还是穿梭于近程港口之间的中小型船舶,舱中和船面上几乎全都是使用中国生产的货柜。    中国拥有很多生产各种货柜的大型企业,其中包括赫赫有名的中集集团,其下属企业遍布中国各地。  早在2008年,中集集团的集装箱产量就已占据了全球货柜的大部份额,该企业拥有数万名员工和
几盏铭黄色吊灯悬挂,印象派插画装点着办公墙。意大利进口的面膜模型摆放在进门处最显眼的地方,一黑两白,恰好契合了贝豪主打的两款核心产品:黑膜和白膜。  这里每一处装潢的细节,都流露出特有的精致与简约。“我们是把整个工厂当成品牌在打造。”在梁宏丽看来,化妆品是时尚产业。比起传统的厂房,她更想打造一个非同寻常的面膜文化艺术中心。  说起贝豪,你可能不太感冒。但倘若提到市面上火爆的“隐形蚕丝面膜”和“备长
冬季去长春出差,整个城市都灰蒙蒙的。考虑到室外零下十几度的天气,几个人决定晚饭在酒店解决。  酒店餐厅的人并不多,服务员是位上了年纪的圆脸阿姨,五十岁左右,说话是地道的东北口音,有一种生机勃勃的喜感。菜单是黑白打印的简陋纸张,点了辣白菜烧土豆片、酸菜排骨,我随口问了一句:有拔丝地瓜吗?好多年没吃过这道菜,之前有个东北叔叔拔丝菜品做得极好。  阿姨说,菜单上没有,我可以给你问问师傅能不能做。她去了趟
很多人担心,津巴布韦新总统的统治是换汤不换药  11月24日,津巴布韦新任总统埃默森·姆南加古瓦(Emmerson Mnangagwa)宣誓就职,成为该国自1980年独立以来的第二位总统。  而仅仅在18天前,时任总统穆加贝以觊觎总统之位为由,解除了75岁的副总统姆南加古瓦的职务,这普遍被解读为是在为其夫人格蕾丝接班铺路,从而惹怒了军方,引发了11月15日的政变。  最终,穆加贝辞职,军方承诺不对
吊 唁  贾平凹穿着深蓝色的衬衣,站在悼念人群第一排靠左的地方。身旁都是深色着装的人。他们神情凝重地看着前方。陈忠实巨大的画像悬挂在黑色的幕布里,仿佛陷入浓重的夜色。画像里的陈忠实身着蓝色的衬衣,同样望着前方,面目安详。他的遗体躺在画像下的白色花丛中,稀疏而整齐的花白头发枕着一本《白鹿原》,身上覆盖着党旗。  陈忠实活了74岁。他是在50岁的时候,有了用来垫棺材的枕头。1992年完成《白鹿原》后,
兴来随意步南阡。夹道垂杨相带妍。  万木沉酣新雨后,百昌苏醒晓风前。  四时可爱惟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  我与野鸥申后约,不辞旦旦冒寒烟。  ——王国维《晓步》  春天读这一首诗,似乎再贴切不过了。  谈起王国维,不少人可能首先想到的是《人间词话》,该书的价值此处不论,里面所提到的人生三境界,其实只是一段漂亮的空话,在后世也产生不少流弊,例如近人喜欢东抄西摘一些古人诗文来敷衍成长篇大论,多少是因
每个歌手都会唤起一种通感。想起郑智化,我就想起遥远的台北的夜、路灯、血红的玫瑰、哀伤的女郎、《将军族》、《孽子》、火车站、流浪的少年。  把郑智化和这些形象带到我们中间的,是小魏。学校里,他跟我是同桌;学校外,他跟我是邻居。他没有念高中,初中毕业进了铁路技校;技校毕业,到小站当扳道工。在1990年代,他每月薪水一千多块,是地方普通职工的三四倍,因此可以买得起引进版的磁带,一盒十三四块,磁带盒子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