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术特征及传承角度谈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音乐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YAN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湘西土家族哭嫁歌音乐的艺术特征及传承价值,体现土家族哭嫁特色文化的意义,强调少数民族文化的价值以及对其保护的必要性,唤醒人们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从而达到保护民族风俗与民族文化的目的。
  关键词:哭嫁歌 湘西土家族 婚俗
  湘西土家族没有独立的文字,但有独立的语言,主要通过语言来传承文化。“哭嫁歌”是湘西土家族的传统婚俗,其内容完整、形式多样、感情深刻,是成年女子表达与发泄感情的重要途径,对土家族文化的传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湘西土家族的哭嫁主要分五部分:一是哭开声、哭自己,二是哭爹娘、哭哥嫂、哭姊妹与哭亲友,三是哭媒人,四是哭入席、哭开脸、哭祖宗与哭穿衣,五是哭上轿。通过“哭”的方式来表达新娘对家人的不舍、对媒人的痛恨以及对未来的不安。在包办买卖婚姻的封建历史条件下,哭嫁是湘西土家族女性的唯一自由,只有在“哭嫁”的时候,她们才能毫无顾虑地宣泄,对土家族的女性具有重大意义。
  一、湘西土家族哭嫁歌音乐的艺术特征
  (一)演唱形式多样
  哭嫁歌是哭唱形式的歌曲,演唱形式多样,主要分四种:一人独哭、两人对哭、多人陪哭与群体众哭。一人独哭是新娘出嫁前独自在闺房里哭,哭自己对离家的不舍以及对自己要到陌生环境重组家庭的不安;两人对哭是新娘对不同对象的哭诉,采取一对一问答的形式,主要是为新娘解惑;多人陪哭是姐妹对新娘的安慰,陪着新娘一起哭、一起睡;群体众哭是婚礼的最后阶段,新娘要上花轿,亲朋好友一起哭,是他们对以后无法再跟新娘一起生活嬉戏的哭诉以及对新娘未来的祝福。
  (二)哭腔应用独特
  哭嫁歌全曲采用独特的哭腔,用真嗓音来演唱,哭诉声哀怨悲悯,哭唱声调低沉,时而柔和时而有力,唱到情绪激动时语速加快、吐字不清,唱到累的时候思绪暂停、哭唱暂停,歇息片刻之后再继续,断断续续、悠扬绵长。唱到叹句的时候,通常一字多音,频繁采用托音与抖音,还会在句末加上语气助词来增强哭叹的效果。在演唱时充分利用这种独特的哭腔,能使感情更具感染力,催人泪下。
  (三)歌词结构固定、内容丰富
  由于哭嫁歌基调一致,以悲为主,所以歌词都会采用传统的结构模式,即句首往往是称呼对方,句尾再加以感叹。哭嫁歌内容丰富,因为在女性地位低下的封建社会,哭嫁歌演唱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他人对新娘整体素质的评估,间接影响到新娘婚后的生活,所以新娘往往会充分运用自己的文采,使用夸张、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歌词押韵、通俗易懂、易于传唱,以便于哭出自己心底的真情与感染他人。
  (四)音乐结构优美、感情表达强烈
  哭嫁歌以短乐句为核心,句式相近,采用山歌小调的曲调和民族五声羽调式,加上不断变化与重复的方式发展和延伸构成了整部乐曲,句式优美、结构平稳、节拍严密、节奏规律。通过暗淡的色彩与纯五度、小三度音程的运用,结合哭腔的特色,充分表现出哭唱者内心的波动,强烈地表达哭唱歌内心的感情。
  二、湘西土家族哭嫁歌音乐的传承价值
  (一)充分展示土家族婚俗的独特性
  汉族文化中有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由此可知,汉族婚姻的主线是喜,而土家族的主线恰好相反。具有湘西土家族生活气息的哭嫁歌是土家族婚俗的特色文化,传唱于整个婚礼过程,其产生于对非自由婚姻的不满,表达土家族女性的悲愤与哀怨。据历史显示,湘西土家族早期的婚俗是自由婚姻,在受到封建制度的冲击之后,变为包办买卖婚姻,使女性的社会地位进一步下滑,几乎让女性完全失去自由,此等情况下,湘西土家族的女性通过哭嫁的方式来争取唯一的情感自由,因此整个哭嫁过程都是以悲为主线。
  (二)充分体现亲人之间的深厚感情
  哭嫁歌直白地表达哭唱者内心的感受,使得听者伤心,闻者流泪。独哭表达新娘对自己亲人的不舍与思念以及对自己即将长大成人的复杂感受。对哭是新娘和与对哭对象之间的感情倾诉,表达了每个亲人对新娘的深切关心之情,主要是长辈与亲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陪哭表现亲友对新娘的安慰,分担新娘心中的悲伤与不快,让新娘在心灵上寻得依靠,主要表达新娘与朋友和姐妹之间的浓浓深情。众哭预示着新娘马上要离开娘家,预示着失去,也预示着新生,所有亲朋好友心中的悲痛与复杂心情达到高潮,表达众亲友对新娘的祝福与不舍。
  (三)充分表达女性对包办买卖婚姻的控诉
  在封建制度与思潮的冲击下,湘西土家族的女性失去了婚姻自由,同时也失去了人身自由。哭嫁歌是女性宣泄感情的唯一出口,因为在这个习俗中,她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会受到任何指责,也不用担心“秋后算账”的发生,所以,她们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控诉自己低下卑劣的地位和包办买卖婚姻对自己的禁锢。比如说,哭媒人等同于骂媒人,通过哭唱的形式,骂出对媒人乱点鸳鸯谱的不满。
  三、结语
  湘西土家族的哭嫁歌具有独特的音乐艺术特征和民族特色,凭着独特的哭腔自成一系,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随着封建制度被推翻与社会主义的诞生,湘西土家族的婚姻恢复自由,原本以悲伤为主线的哭嫁歌逐渐汉化,喜悦的感情分量逐渐加大,哭嫁婚俗的性质也在慢慢转变,同时由于汉文化的普及,土家族多数族人都趋于学习汉化婚俗,逐渐忽略土家族本族的哭嫁婚俗,使哭嫁婚俗陷入断绝的危机。如果少数民族文化全部消失、完全汉化,那少数民族就不会继续存在,这将是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对中国文化来讲是一场灾难,我们必须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文化的发展,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问题。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湘黔桂边区侗族聚落存遗与文化生态变迁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4CMZ016;湖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湘西南侗族生态文化保护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C761。
  参考文献:
  [1]邹珺.土家族哭嫁歌女性的音乐情感探索[J].才智,2010,(22).
  [2]谢小燕.土家族俗音乐探析——“哭嫁歌”[J].大舞台,2011,(03).
其他文献
提出新的像素标记算法,与以前的像素标记算法不同,该算法首先对目标点进行分类,然后根据不同的标记规则对不同的目标点进行标记。该算法不仅在算法复杂度上有所减少,只需一次扫描就能完成目标的描述,而且能够得到目标的面积、重心和边界坐标等信息。该算法已经应用于带钢表面缺陷检测,具有快速、准确等特点。
针对人工蜂群算法存在的收敛速度较慢,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人工蜂群优化算法,并应用于数字图像相关的整像素位移搜索中。该算法借助相关度值的变化来动态调整跟随蜂的搜索步长,平衡其全局和局部的搜索能力;侦察蜂利用遗传算法的交叉运算产生新解,改善全局搜索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能有效地提高收敛速度,改善整像素位移搜索的性能。
C语言的模块设计主要是通过函数实现的,函数间信息的传递主要是通过参数实现的。函数的参数传递包括传值和传址。为了区别两种传递方式的不同,采用实例和图示两种方法,列举了
摘要:在男高音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懂得判断声乐作品的难易程度,这样有利于辅助教师进行日常的教学,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从不同声乐作品的选择方式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判断作品难易程度的标准,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男高音 声乐教学 作品选择 对比研究  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人能够很快掌握演唱技巧,特别是男高音演唱具有一定的难度。在进行作品的选择过程中,一定要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