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配置对西藏农牧民增收减贫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民族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sqlfal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根据机会的功能、供给与制约主体,就机会配置对西藏农牧民增收减贫所产生的效用进行了分析。首先,以不同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几个重要发展时期为线索,就机会的市场配置对农牧民收入水平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进行了分析。其次,以自治区政府在不同时期出台的针对农牧民增收减贫的政策为线索,就机会的政策配置对西藏农牧民收入水平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西藏农牧民的贫困性质是相对贫困,基于效益优先的机会配置是导致一段时期西藏农牧民增收乏力和相对贫困的重要原因。第五次西藏工作会议召开以后,政府针对西藏农牧民机会
其他文献
厕所革命是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农村全面小康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也是民族地区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殷切期待,更是通过新材料新工艺解决民族地区高寒、缺水等
近年来街舞作为一种流行文化的现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不同语境中产生的街舞艺术,已经使亚文化街舞逐渐转向多元化发展,而不是仅仅局限在自我封闭的“亚文化社群的舞蹈”环境
民国时期四川省的边区治理是随着抗战前国民政府逐步控制川政而开展和实施的。因而1935年后四川省边区治理的理念、策略和措置均深受国民政府西南边疆政策的影响。“边民”“
舞蹈作为一门通过身体动态来传情达意的视觉艺术,其肢体动作的流动变化不但占据观者的视觉空间,还隐喻着舞者的内在情感。本文通过对羌族“巴绒”舞蹈的视觉文本解读,对其最
更敦群培1934年前往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南亚国家游学深造,历时12年之久。在南亚期间,他以文化行者的身份和跨文化视角,撰写了《智游列国漫记——金色的疆域》《锡兰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