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绘本教学中的最佳“读写结合点”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tiger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利·诺德曼在《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中指出:“一本图画书至少包含着三个故事:一个是文字讲述的故事,一个是图画暗示的故事,还有一个是文字与图画相结合而产生的故事。”因此,绘本天然就具备了“用以教学儿童写作的特质”。许多绘本阅读课上,教师都运用了“读写结合”的方式。但是,其实好多教师采用的方式依然循着老路:观察绘本的某一幅图,写一段话;故事接下来可能会怎样发展,续写故事;读了这个绘本有什么感受,写写读后感。这样的教学方法,总感觉是为读写而读写,没有找到绘本故事中的“读写结合点”。其實我们可以通过读绘本故事来学习“写”,也可以通过“写”来促进读绘本故事,探寻到绘本教学中的最佳“读写结合点”。
  一、“仿写”:模仿有趣的体式语言
  学生是喜欢模仿的,无论是低年级的学生,还是高年级的学生。绘本中的语言形式、语言内容短小精悍,散发着有趣、迷人、活泼的魅力,值得仿写。教师要善于找到值得学生积累的有新鲜感的语言材料。
  如由任溶溶翻译的《奇先生妙小姐》绘本系列中有《错误先生》《糊涂先生》这两个故事。这两个故事的第一页分别是这样的:
  “错误先生做什么事,都是绝对、完全、彻底、百分之百错误的。
  不管他怎么努力,就是不能把事情做对。”
  “可怜的糊涂先生什么事情都做不对。
  他做的一切,想的一切,说的一切都是糊里糊涂的。
  完全、彻底、十分、绝对的糊涂!”
  这样有趣的语言形式孩子们一下就接受了,幽默诙谐的语言引得孩子们展开了仿写:
  “开心先生天天都是开心的,
  完全、彻底、十分、绝对的开心。”
  “忧郁先生天天都是忧愁的,
  好像跟所有人都有仇。
  绝对、完全、彻底、百分之百忧郁。”
  每一个绘本都可以找到特有的值得学习的语言样式,关键是教师要有这样一双“慧眼”,带领学生一起去“觉察”。
  在第二届海峡两岸和香港儿童绘本高端论坛上,特级教师何捷老师执教了绘本《第一次提问》,他是这样引导学生仿写的:
  1.绘本中呈现了“三十个诗意的提问”,静静地读一读。
  2.站起来说“自己的提问”,一组同学就编成了一首“问题诗”。
  3.对最有想法的问题尝试回答。例如一学生这样回答: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快乐。
  幸福是和喜欢的人在一起。
  幸福就是没有忧愁。
  幸福就是听何捷老师上课。”
  何老师借助绘本中的句式进行模仿训练,让学生明白提出一个个问题可以组成一首诗,回答一个个问题也可以组成一首诗。这样的仿写练习,降低了学习难度,又增添了趣味性。
  二、“改编”:创设有味的情境体验
  绘本阅读教学往往会采取“师生共读”的形式,师生投入朗读,很自然地浸润在故事中。学生会自觉结合故事的文字与画面展开想象。教师要紧紧抓住营造出的氛围,实施有味道地“写”。
  我校一位教师在执教经典绘本《爱心树》时,找到了读写结合点,学生非常喜欢。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小时候,男孩一直陪伴着大树,在大树下玩耍。长大后男孩来过三次,分别问大树索取“钱”“房子”“船”,大树给予了他“苹果”“树枝”“树干”。当男孩第四次来到大树边时,大树已经是垂垂老者,只要“休息”,就把“树根”无私地奉献了出来。
  故事讲到这里,这位教师让学生用五分钟的时间选择一个方面写一写:“此刻,坐在老树根上,男孩不禁回忆起小时候……男孩向大树倾诉长大后……”
  最妙的是交流环节,这位老师用一张凳子模拟树根,让学生坐在“树根”上,弯着腰,小声和树根交流,全班同学屏息凝神,完全沉浸其中:
  “大树啊,想想小时候我一直到你这儿来玩,那是多么快乐的时光。我蹭蹭蹭三下五除二就爬到你的身上,摘下大红的苹果,吃得那叫一个欢哪。我收集你的叶子,编成了皇冠,假扮国王,神气活现的。我还和你捉迷藏、荡秋千,累了就在树下睡着了……这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啊。”
  “大树啊,我发自内心地感谢你!是你当初给了我苹果,我才有了钱,才过上了好日子。你把树枝给了我,我才能娶上老婆,结婚生孩子,过上了幸福日子。我问你要船,你把树干给了我,我才能去周游世界,算是开了眼哪……现在,我老了,我想还是要回来多陪陪你啊!”
  用一张小小的凳子,创设了一个有滋有味的情境,使学生把自己当成了那个男孩,产生了表达的欲望。学生把绘本故事中的内容和情感,自己的语言“改编”,合理地迁移表达出来表达效果很好。这就是图画书的魅力,能让学生自然走进故事,体验角色悲欢,充盈个体经验。
  三、“创编”:编写有意义的故事情节
  绘本如今已成为习得语言的一个媒介,而习得语言的最高目标是发现创造性的素材,且学会创造性地表达。在绘本教学中,高年级的孩子要学会关注隐藏的情节,感受留白的深意,学会创意表达。
  在第二届海峡两岸和香港儿童绘本高端论坛上,特级教师张祖庆老师执教了绘本《弗朗索瓦与消失的时间》这一课。这个绘本最有创意的是主人公弗朗索瓦拥有一只可以快进的手表。张老师在课堂上花了近十分钟的时间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引导学生关注隐藏的写作密码:
  1.引导学生想象:“弗朗索瓦因为这只快进的手表,错过了哪些生活的场景,他还可能错过哪些事情?”
  2.写一写:弗朗索瓦还可能错过了哪些重要的时刻?请你用同学或者亲人的口吻,以对话的形式,告诉弗朗索瓦他错过的时间里,曾发生了什么。写得越美好,弗朗索瓦会越觉得遗憾、可惜。
  3.弗朗索瓦突然明白了什么?
  在《弗朗索瓦与消失的时间》这个绘本故事中,弗朗索瓦错过的生活场景没有呈现,张老师借助绘本故事情节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的生活,创编弗朗索瓦可能错过“妈妈的生日”“某个亲戚过世”“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旅游”等特别有意义的情节,并深刻领悟到:“有快乐,有悲伤,才是完整的一天。”学生在画面和故事的双重激励下,插上想象的翅膀,发挥联想,体会到了绘本故事中蕴藏的人生哲理。
  在教学的最后,张老师继续推荐阅读绘本《弗朗索瓦与重回的时间》《毛毛》,跟本课的图画书对比着阅读,去发现不同的故事情节。阅读众多的绘本,我发现有的绘本情节曲折,可以从中学习如何安排故事发展。有的绘本细节感人,能学会如何将文章写得更加细腻。有的绘本故事结局出人意料,可以学习尝试写不同结局。
  总之,绘本阅读教学,首先应关注“语言样式”,在语言文字的切入点上沉进去、展开来、连起来。其次,将绘本故事中的图画与文字,内容与情感,和表达方式的运用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达到“言意共生”之效果。最后,找到绘本教学中的最佳“读写结合点”,从“仿写”,到“改编”,到“创编”,慢慢地,儿童一定会成为语言的主人。
其他文献
一篇优质的习作不仅需要语言准确清晰、表意流畅,结构完整规范、符合要求,思维也要具备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要基于具体问题做深入细致的论述,有效表达与阐明文章的核心主题和观点。因此,在作文教学时,教师应当更多地关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多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写作要求,有助于文章主题和核心观点的形成,而且可以辅助学生有效组织构建文章的结构,组织、推敲语
期刊
作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是学生高考试卷中容易失分的部分,创新作文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是当下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本文基于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教学方法展开了深入探讨。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许多高中生“谈文色变”,“胡编乱写”“花瓶式”等写作问题频繁出现,可见,当前高中生的写作水平整体较低,创新作文教学理念与方法势在必行。任务驱动型作文是一种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教师除了重视知识和技能传授外,还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作文教学中,要从指导学生收集写作素材和掌握写作技巧逐渐过渡为让学生形成独立谋篇布局意识,具备个性化的写作能力。思维导图是一种常见的思维工具,更是锻炼学生思维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个体逻辑思维和已有阅读经验的图形表达形式,应用于作文教学中,能促使学生站在全新的角度写作,增强创造力,改善以往写作中存在的毫无头绪和
期刊
小学生年龄偏小,形象思维能力强,喜欢模仿他人的一举一动。可借助学生这一特征开展作文仿写训练。仿写有着显著的实用性和基础性特征,更源于学生对语言文字和生活经验积累,教师可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思维,指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使之逐渐写出彰显个性的文章,提高写作质量。本文将从多方面分析仿写训练方法,望能给同仁一点参考。  一、运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提升仿写能力  阅读和写作均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补
期刊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通过作文教学教师可以掌握学生在思维表达、词汇积累等方面的情况。但现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能力、思考能力等方面都很弱,所以教师应该积极推行生本教育,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1.围绕生本教育理念,注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在小学教育中,大部分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写作课程去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仅仅把教学重点放在理
期刊
在素质教育日益推进的大背景下,教师在写作教学中,需要更加重视新材料作文,引导学生关注时评,向学生讲授科学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既要表达自己的看法,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写出满足题目要求的文章。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生活化写作教学,引导学生贴近生活,写出打动人心的作文。  具体而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举例,使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尤其在写作教学中,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联系更加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国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教学不再是以往的文化课教学为主,而是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传统文化的学习尤为重要,它不但能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本文将具体阐述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以优秀传统文化来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感悟能力在写作中尤为重要,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直接感悟能力和间接感悟能力,为学生在写作中积累素材。教师在讲授传统
期刊
在我的成长历程中,去过许多地方,有鬼斧神工的张家界,有古老美丽的紫鹊界梯田,有开满杜鹃的国家森林公园大熊山,有神奇绚丽的梅山龙宫……但感觉好看好玩又亲切的地方,还要数我们村附近的檀山排了。  去年,7月6日,阳光灿烂,小叔带着我们去檀山排游玩。开始的时候,大家精神抖擞,兴致勃勃,谈笑风生,好不容易爬到半山腰,大家就有点上气不接下气了。我一边走一边想,檀山排有什么好玩的呢?  想着想着,就到了养殖场
期刊
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处理过程,即信息的输入、加工和输出过程。小学三年级学生之所以经常感觉写作时无话可说、不知如何下笔,其根本原因是“输入”太少,因为他们的阅历尚浅,积累有限。因此丰富学生的“输入”是提高习作“输出”质量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要求。那么该如何丰富学生的“输入”,增加积累呢?在此,笔者不揣浅陋,与大家分享自己平时的一些做法。  1.多渠道积累写作素材  (1)
期刊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个性,发散学生思维。作文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很多学生写作时都面临无话可写或写出的内容千篇一律的问题,写作质量不高,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个性化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高质量的文学作品和作者的独立思考有着紧密联系,小学生刚接触作文,学习和生活经验较少,在写作中缺少创新,此时,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写作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新颖的角度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