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过六十别折腾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vin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展奋

  身边好几个朋友年过六十迁居新居后,不是缠绵病榻,就是一病而亡。
  比如著名作家C,迁入新居前还和我吃饭,胖乎乎,笑呵呵的,出了名的乐天派,但搬入新装修的豪宅后却成天说不出的不舒服,浑身东痒西痒,夜间噩梦连连,问我怎么回事,我叫她做个体检,结果居然白血病!
  另一个作家朋友Z,好好地在法国侨居,做生意,写书,很开心的,忽然想叶落归根了,便回来买大房子,装修,住进去才一年,皮肤就不断地往外渗水,一查,肾癌!
  还有一个内子的闺蜜,女强人,退休前买了新别墅,当然不免折腾,结果简直让我猜到:住进去也是一年,乳房癌。

  本来是追求幸福生活的,结果可能导致意外的不幸,这就是生活的悖论。

  最初我当然认为都是“巧合”而已,并不是每个迁入新居的老人都生病呀。怎么解释其他老人没事呢。
  其实这就是个体差异了。所谓“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事实上,大概率的花甲老人尤其是年过古稀的,身体都开始走下坡路,年轻时能够承受的环境变化,年老时未必能行,比如有害气体甲苯,四十岁时的承受力与六七十岁的怎么有可比性?常说的“风水”实质上是一种环境科学,它所追求的理想环境,是指一定小环境内部各种综合环境因素的相互协调。拿“气”来说,风水中说要“气勿外泄,气勿秽戾”,实质上就是要在一个小范围内构建出一个小型生态环境圈,这个小环境,已经和你安然相处数十年了,气场相当协调了,你现在重起炉灶,体质重构能力强的,可以过关,而体质差的,就要中招,装修材料再“环保”也是含有害物质的。
  明代的高濂写过一本名著,叫《遵生八笺》,他不提倡豪宅,反对“华堂邃宇”,认为“阴阳适中,明暗相半。屋无高,高则阳盛而明多;屋无卑,卑则阴盛而暗多。故明多则伤魄,暗多则伤魂。”意思是,房屋太高大,太敞亮就“伤魄”,而太幽暗则“伤魂”,过于高敞或幽暗都会使人生病。
  本来是追求幸福生活的,结果可能导致意外的不幸,这就是生活的悖论。
  根子在哪里呢?根子在“欲望太盛”,也就是时风影响,“拜物拜金太甚”。懂得满足的人,时时刻刻都会自足;相反,时时刻刻不满足的,永远不会有幸福感。人的很多疾病是某种生活方式“作”出来的,我那几个身患不治之癥的朋友,本来生活都已不差,然而悲剧也许就在搬入豪宅前的瞬间埋下。
  去过故宫的应该都知道:皇帝的卧室并不比平民百姓的大多少,也不过 10 多平方米左右。而且历史上,历朝历代的皇帝卧室大多20 平方米以下,苏州十大园林和广州四大名园里的豪族卧室也大都在10平方米左右。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民间的说法是“屋大人少,是凶屋”,“房子太大吸走人气”,所以皇帝为了保存体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便遏制欲望,居住在狭小而精致的空间里。我就此说问过国医大师裘沛然,他说,这句话一点不假。人体散发出来的能量,就是我们所谓的“人气”“气场”,是有限的,当一个人日日夜夜地用那么多的能量去充溢一所大房子的空间时,它对于身体损减是可想而知的。身体能量消耗多了,自然体质就变弱了。如果你正好处于“亚健康”状态,那么,对不起,你就开始为你的亚健康买单了,倒霉事也就接踵而来。
  可见“知足常乐”实乃千古不易之言,本来你五十以后就应该“知天命”的了,结果你到“六十”还看不破,还频频折腾,孜孜以求身外之物,想“长生”岂不是缘木求鱼吗。
其他文献
自11月17日始,每周六都会在凯旋门、香榭丽舍等附近出现一群穿黃背心的示威者,到了12月8日,除巴黎迎来新一波暴力示威高潮、被拘捕的抗议者达上千人之外,法国“黄马甲”的身影开始漫延到比利时的布鲁塞尔、荷兰的海牙、德国的柏林及其他周边欧洲国家。  正如世界上出现过的“符号革命”一样,一旦某一场群体事件被符号化和暴力化后,事件已经上升为社会思潮与阶层对立相结合的运动,它更具有持久性、组织性和对抗性,对
自小我就是个爱吃的小男孩,在美食面前,总是让我有一份好心情,就算跌至低谷,只要美食还在,心情就能好起来。  下午,因为自己的小失误,有题目出现错误,被老师批评了一通,回家后依旧无法从郁闷中退出。此刻,我开始向美食领地——冰箱,进军了!  打开冰箱,哈,凉爽的酸梅汁正在等着我。伸手拿过来,喝它一大口,啧,世上怎会有如此甘之如饴的冰饮;美味的布丁,圆润润的,闻起来就香甜可口,我拿起一块塞进了嘴巴,嘿嘿
后世技术处理过的鲁迅年轻时候的照片。  说到少年鲁迅,除了三味书屋刻“早”字,阿长讲山海经的故事和月光下闰土刺猹,你还能想到什么?1926年,鲁迅写了10篇散文回望自己的童年和青年时代。10篇散文合为一个集子,称《旧事重提》,后改名为《朝花夕拾》。这个集子记述了鲁迅生命中比较重要的一些人和事。周家长男,从长庆寺到三味书屋  1881年,清光绪七年,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会稽县新台门周家。家中除了有继祖
口述实录  方方,作家。疫情面前,为病患、去世者痛心,也为武汉人正名。武汉市武昌区首义路街大东门社区居民领取社区免费提供的蔬菜。  初十那天是又一个阳光明亮的日子。昨天以为会继续下雨,但今天却突然晴好。求医的人,或许会因这阳光,多一点温暖。  向一位在一线奋战的医生朋友了解情况,对方抽空告知:一、武汉的医疗用品处于“紧平衡”状态,形势严峻,不能掉以轻心。二、基层政府、社区及村庄隔离措施得力,但仍望
口述实录  池莉,武汉市文联主席。疫情面前,强烈呼吁“将隔离进行到底”。  已经呼吁多天了,要采取切实隔离措施与行动到社区!人们为了买食品蔬菜还在超市拥挤,极容易造成再次感染传播。武汉疫情还在蔓延攀升。为什么不能“配给制”送菜到社区?公交车和单位公车都闲置着,为什么不动用全社会力量进行彻底隔离?纵然有再多医疗支援,抵挡得了烈性传染病的不断再传播吗?!  眼下新型冠状病毒爆炸式的传播方式,是教科书上
孟晖  在最意外的情况下,我再次与波斯语里的“瑟瑟”一词相遇。  据伊朗法尔斯通讯社的波斯语网页报道,苏莱曼尼将军的女儿泽纳布在纪念活动上发表讲演,有这样的话:“我的父亲就像一只玻璃香水瓶,当被砸碎的时候,用美好的香气缭绕全世界。”她用伊朗的国语——波斯语发言,在说到“玻璃瓶”的时候,使用的那个原词发音为shishei。  我曾经写过《华清池的瑟瑟山》和《玻璃幻成的瑟瑟》两篇小文,在文中讨论,自北
“统计报告曾显示,三个成年中国人里,就有一个是超重肥胖的。另外,现在大家都以纤瘦为美,一胖非但生百病,还影响身材和颜值,双重暴击啊!”  在上海巅峰体育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巅峰减重和美寸轻体品牌创始人余安奇那间简朴的办公室里,他直截了当地向《新民周刊》记者阐述了减肥行业的两大刚需,“减肥是为了让你更健康,减肥也是最好的美容。”2005年, 上海体育学院大三学生余安奇及小伙伴们,在上海体育学院陈
尹福康到上海当摄影师  我父亲是南京城里小有名气的金石篆刻家、书法家。当年,他和他的弟子曾为建造南京中山陵无梁殿刻过石碑。我就是在这样一个家境贫寒而又充满艺术氛围的家庭中长大的。1942年为谋生计也为能学到一技之长,父亲送我到南京“美丰”照相馆当学徒,那年,我才15岁。但我非常刻苦好学,三年学徒满师,不但成了暗房冲洗能手,而且已开始可以担纲肖像拍摄的重任了。  说起人物拍摄,新中国成立后上海万象更
探针盒子、智能骚扰电话、化妆土鸡蛋、问题纸尿裤……刚刚过去的3·15晚会,在“太平淡了”的舆论声音中收官,但多年来,在未曝光的那些坑中,“直销变传销”始终是一个去不掉的“顽疾”。  《直销管理条例》规定,直销员厂家需直接面向客户销售,薪酬不得超过产品零售价的30%。但真实情况是,目前获牌的91家直销公司,有些拉人头、金字塔式团队计酬、炒作原始股,屡遭投诉,屹立不倒,有的人卖房卖车填窟窿,有的人家人
晚饭后,陪外公去公园散步,我们忽然被传来的一阵歌声吸引住了——“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外公满脸笑意,对我说:“这歌声之所以动听,除了它的旋律优美,最重要的是唱出了人们对祖国的眷恋与热爱。”我点点头,心里也在想,如果说鸟儿离不开蓝天,花草树木离不开土壤的话,我们与祖国,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鱼水不可分离。  回到家,外公翻出了一本厚厚的相册,一页页地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