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备课 提高效率 相信学生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tyg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课异构下看老师的胆量,更看老师的素养,现在我就一次外出听课的收获通过两节课的对比来分析教师相信学生,大胆放手,精心备课,构建新课改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话题。
  一、课堂特点(关键词:自主性 能动性 创造性)
  此次乌鲁木齐市八中送課的教师都是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在他们的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是学生积极的思维、踊跃的回答,看到的是那些教师在陌生的班级里,在有限的45分钟内进行小组构建以及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生本”理念在每堂课上都展现地淋漓尽致。
  1.创造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课堂的情景设计不合理,枯燥乏味,学生很容易产生抵触和应付的消极情绪。这三节八中教师的课堂上,教师们精心设计了具有新意、丰富多样的课堂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他们依靠学生,相信学生,让学生也来参与课堂的活动,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生本”课堂离不开讨论,离不开小组的合作学习,这些送课教师面对的都是陌生的面孔,但他们在上课中间临时分组安排合作交流,最后让学生在班级内展示学习成果,学生参与面宽。这个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3.先学后教,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在课堂上教师把大部分教学内容交给学生,教师在后,学生在前。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进行讨论、展示,这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有扎实的教学功底,而且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能做到随机应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让其满意的回答。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更加仔细认真,充分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反应,做好应对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又使学生的创造性得以发挥。
  总之,教师始终还是教学的“引导者”,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条件和根本保证。
  课堂繁荣景象的背后看到的是教师厚重的文化底蕴,对知识精心的课堂设计,以及整合知识时对自己精益求精的要求。
  二、备课(关键词:精心)
  1.教师精心备课、用心设计
  24这个数据让我看到的是王晓红教师整合素材对学情分析的能力以及课堂设计精益求精的精神。
  乌鲁木齐市八中原计划安排授课人当晚生病,晚上12点临时安排王小红第二天授课,王老师是一位从教20多年的老教师,关于语病这个专项内容对她来说已烂熟于心,但她毅然接受任务,备课到凌晨5点。5个多小时只为45分钟高效的课堂设计,不论是题的典型性,还是学生课堂上的参与活动,抑或是教师实时的点拨语,一切都是那么的恰当、流畅。最终将枯燥繁杂的语病理论和解题技巧在学生轻松愉悦的讨论展示中完成。学生学的轻松,教师教的轻松,这两个轻松的背后是王老师深夜5个多小时精心备课换来的。讲到这,我想起了曾经共过事的几位老教师,在办公室里曾多次谈起他们在半夜起来备课。由于课备的不精,让他们彻夜难眠。由于有新的想法,让他们在深夜时再次拿起书本、教案。他们对教学精益求精的精神让我感动、让我钦佩。
  要想“生本”之花开的大、开的艳,想要提高课堂效果,就需要我们钻进教材,挖深度,扩广度,精心备课,用心设计。学生的时间耽误不起,课备地不好,课堂45分钟无效果。一个班按40人算,一节课45分钟,40×45分钟=1800分钟,即30个小时。这就意味着教师的课备不到位,将要浪费掉30个小时,为了弥补这无效的45分钟,还得重上或巩固,又得一节课,累加起来就是60个小时。60个小时就因为教师一个人的备课不到位造成了浪费。所以我要说,一个人努力辛苦换来的是40多人的轻松。这很难,又真的很容易。只要教师用心、精心备课设计。
  2.学情分析及重要性
  再来看一组数据,50+24句和24句。这组数据的背后反映的是教师对学情的分析和安排课堂容量的能力以及对课堂效果的预测能力。
  74句病句在一堂45分钟的课上完成,这就意味着36.48秒读一句话并找出语病,不包括理论知识讲解的时间。这样的容量会有怎样的效果?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必然直接影响课堂效果。而24句则是王小红老师在深夜几百道题海中精选出来的,2分钟一句,符合人们的思维认知规律。陌生的班级,精准的学情分析,有效的课堂预测,这无不体现着教师驾驭教材,分析学情、预测课堂效果的能力。
  所以,我们在备课时要根据授课内容,对学情进行认真的分析,根据学情确定容量,备学生的学情也是备课的重要环节。
  3.合理恰当的运用辅助工具提高课堂效率
  9张幻灯片的背后看到的是王老师根据上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学情,教师有选择地确定课件内容,课件是为教学服务的,课件是以提高课堂效率,高效完成教学目标的辅助工具的形式出现的,而非24张幻灯片背后师本的生拉硬拽,课件唰、唰、唰,一张接一张,从记忆的角度来看这也是瞬时记忆,学生一堂课下来大脑空空,两眼花花,内心烦躁,最终一无所获,所以在生本的课堂上多媒体课件是必要的,但我们在备课时应根据学情和授课内容制作适合我们学情的课件。
  教育是门艺术,既然是艺术,模仿照搬是不行的,这需要我们在备课时对文本知识进行整合,再加工、再创造。在授课时要进行艺术的再创造、再突破。
  在脚踏实地走进教材、分析学情、精心备课、认真授课的前提下,我们方可静待“生本”之花的绽放。
  杏坛有路勤为径,教海无涯苦作舟。让我们以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座右铭,携着老教师精益求精的精神在生本的路上前行。
其他文献
期刊
【摘 要】根据一般的社会常识,当一种资源的使用效率由于技术进步或观念创新而导致明显上升时,行业对这种资源的耗用量一般会有明显的减少。但现实情况往往使得我们得出一个“反常识”的结论——即对于某种资源,其使用效率上升会造成行业对其的需求提升。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基于经济学中经典的需求定理,弹性定理,经济人假设和公共物品理论,利用反弹效应这一经济学工具,对这一具有杰文斯悖论的“反常识”问题作出综合分析
新版地理课本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各种类型的图形、图像很多。它们是地理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地理课堂教学现成的直观教具。  地理課本中的插图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主要用于诠释文字难以说明的教材重点和难点问题。教学中运用好这些插图既能使教材变得简明易懂,便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丰富感性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地理课本的插图类型多种多样,从其表现形式来看有地图、示意图、素描
期刊
泉者,钱也,古音泉钱相通,又因货币如泉水一样流转不息,古人喜欢称钱为泉。辽海故地,雄踞一隅,自古就是多元文化共生之处,由此也形成了不同于祖国其他地区的独特的泉货文化。
期刊
从油气资源的储运方式上来看,在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油气资源的储运中都采用的是地下管道的运输方式,因为它不仅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其运输的稳定性即不会受外力作用的影响而引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各种建筑工程项目也如同雨后春筍一般,不断的出现。但是随着建筑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多,其中也出现各种质量不高或者就不合格的工程建筑,这样严重的影响了整个行业,同是也威胁到了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所以在建筑工程中,要加强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保证其建筑质量。但是在这其中也面临许多的问题和挑战。这其中自有来自外界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也有行业内部对经济效益的
【摘要】我们国家每年的建筑安全事故数量众多,死亡人数也很多。有关部门应对安全事故更多的是去整改、处罚,从最终的结果反映,这种方法并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安全事故,在至因理论行为安全“2-4”模型的基础上,人们探讨研究出了适合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新型管理模式。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方法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建筑项目规模巨大,建筑工人数众多,国家统计局发布消息,2004年~201
2013年,围绕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区域规划和区域性政策文件分类指导特征更加明显,国家区域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国土整治、扶贫开发、区域合作等方面工作扎实推进。总的来看,20
主要讲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怎样看待这些年的区域经济发展,第二个是如何做好下一阶段的地区经济工作。  一、怎样看待这些年的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发展战略是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区域发展事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区域发展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演进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从改革开放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实施的是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国家采取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