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阳县有机肥料资源利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建议

来源 :科学种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si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肥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在提高土壤肥力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肥源广,可就地取材,就地利用,对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具有明显效果。下面以千阳县为例,分析有机肥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几点建议供参考。
  1. 有机肥料资源现状
  经调查,千阳县有机肥料种类多,资源丰富。全县年有机肥料资源总量209.96万吨,其中农家肥资源总量174.7万吨,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区和川塬乡镇养畜农户家;年播种作物面积30.7万亩,秸秆资源总量14.82万吨,分布于全县粮食种植区域,其中小麦15.2万亩、资源总量4.5万吨,玉米13.4万亩、资源总量9.4万吨,豆类、高粱、薯类作物2.1万亩、资源总量0.92万吨;春夏绿肥作物年播种面积11.3万亩,资源总量20.2万吨(其中多年生牧草作物年保留面积10.0万亩,资源总量20.0万吨,分布于丘陵山区;春夏豆类绿肥年播种面积1.3万亩,资源总量0.2万吨,分布于山、塬地区的部分农户家);养殖场奶牛、莎能奶山羊存栏0.082万头(只),资源总量0.24万吨,主要分布在川塬畜牧小区。
  2. 有机肥料资源利用情况
  从调查情况看,不同有机肥料种类利用模式各异。农家肥(堆肥、厩肥、土杂肥)资源主要采取黄土搬家式垫圈,堆制腐熟后,用作粮、果、桑、菜等作物施基肥,一般亩施用量5000~6000千克。此类肥料由于养分全面、肥效长、耐旱性好,施用后粮经作物可增产10%以上。秸秆资源以小麦、玉米为主,兼有薯类、豆类、高粱等作物,其中小麦秸秆利用机械收获高留茬面积占10%,过腹还田50%,烧灰还田40%;玉米秸秆利用以活秆青贮喂畜和烧灰还田为主,分别占资源总量的40%和60%;豆类秸秆以烧灰还田和过腹还田为主,分别占资源总量的70%和30%;绿肥资源利用以多年生紫花苜蓿、黄花苜蓿和豆类为主,其中紫花苜蓿用于饲料和经济绿肥的分别占资源总量的80%、20%,豆类用于压青还田、饲料和其他的分别占资源总量的30%、30%和40%;养殖场有机废弃物利用以传统堆沤为主。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有机肥料资源现状和利用情况看,千阳县种类较多,资源利用广,施用效益显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有机肥料知识覆盖面小,农户合理利用有机肥意识淡薄;二是利用方法不当,造成资源浪费,效益低;三是政策支持不够,资源利用率低。
  4. 对加强有机肥料资源利用的几点建议
  ①大力普及有机肥料知识,提高农户科学利用意识。一是按生产季节和关键环节,编写不同种类有机肥利用技术规程,逐乡逐村开展技术培训。二是利用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介,宣传有机肥料有关知识。三是深入乡村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合理利用有机肥料资源。
  ②科学利用有机肥料资源,提高效益。一是因地制宜,确定有机肥料种类。丘陵山区的农牧业区以农家肥和绿肥为主,川塬粮果主产区以秸秆还田和种植短期绿肥为主。二是科学利用,发挥肥效。农家肥应采取基施,杜绝表施,以免肥料养分损失;秸秆资源以直压还田和过腹还田方式为主,杜绝烧灰还田,避免资源浪费;绿肥资源以做饲料压青还田为主;养殖场有机废弃物应做到无害化处理利用,达到无环境污染。
  ③政策扶持,加大有机肥料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机肥料资源利用对确保农业生产效益持续增长非常重要,因此,各级领导必须重视其合理利用。一是从保护耕地肥力不断增加的前提出发,制定有关法规,加强有机肥料资源利用。二是采取资金扶持,从绿肥种子、无害化处理、商品有机肥料生产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以加大资源利用的深度。三是理顺有机肥资源利用运行机制,以保证资源挖掘充分、利用合理,促使农业生产效益不断增长。
  (作者联系地址:陕西省千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邮编:721100)
其他文献
介绍了一种用于冲压毛坯设计的新方法——基于正、反向模拟的毛坯外形设计技术,即先用全量法进行反向模拟,快速得出近似的坯料,再用增量法进行正向模拟修正毛坯的外轮廓,从而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将弯曲模设计中常见的几种单、双斜楔结构进行了分类总结,介绍了各种单、双斜楔的结构及在弯曲模中的应用、工作过程和适用条件.
数控加工刀具运动轨迹是确定数控加工工艺的重要环节,刀具运动轨迹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零件的加工质量及加工成本。为此,进行了基于切削力波动控制的球头刀铣削刀具路径优选
结合现有10工位生产线的特点,确定了压缩机电机端盖多工位传递模的布置形式,以其中的落料拉深模为例,介绍了模具结构设计、工作过程以及模具主要零件设计,并对设计注意事项进行了
近年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三七新品種选育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滇七1号”“苗乡三七1号”两个新品种获得新品种登记,结束了文山州人工种植三七数百年来没有品种的历史。  文山三七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中坚介绍,由苗乡三七公司、文山三七研究院、云南农大历时10年持续不断地开展三七新品种选育工作,已成功选育出了“紫茎三七”“绿茎三七”两个品系,其纯度已经接近100%。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岗头村处于丘陵地区,是当地有名的桃树生产专业村,全村80%以上的农户种植桃树,2002年引进栽培红不软桃,亩产量达2000千克左右,果园价格6~8元/千克,经济效益显著。现结合个人实践,总结出太原地区红不软桃丰产栽培技术,供广大果农参考。  红不软桃果实长圆形,果顶平圆,梗洼较深,缝合线明显;在山西太原7月上旬开始着色,7月下旬至8月初可上市销售,8月中旬果实全面着鲜红色,成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