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背景下化学教学的生活化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yu203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其原理来源于生活,也应运用到生活中去。新的社会时期,需要的是理论、实践相结合的人才。作为培养人才的教师,应结合学科的特点,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构建良好、有效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回归生活,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感受去体验、感悟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了解生活与知识的密切相关性,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激发其学习自主性,实现“生活走向化学”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新背景下;化学教学;生活化
  
  化学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提出: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由此可见,化学教学内容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化学教师,应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发展特点相结合,构建生活化的化学教学课堂。本文结合笔者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新背景下化学教学的生活化,与各位同仁共同进步。
  一、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化学教学生活化没有定性的概念,就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其大概范畴为:教学中,根据化学教学内容,结合人与自然和谐、相通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生活案例探究、实践、总结理论的教学过程,其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更直观、更真实地了解和认识其知识原理,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由浅到深,逐步引导学生熟悉化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
  对生活化教学,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我国的陶行知也曾说过“生活教育”等,这一系列的教育理念让我们教师深刻认识到生活本身的教育意义的重要性。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结合新课改理念,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激发学生学習知识的兴趣和欲望。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更好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生活,验证生活,加强化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体验生活中化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对学习化学知识有着正确的价值观念。此外,生活无限大,蕴含着太多的知识和道理,是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学不完的。化学教学生活化,可以拓展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空间,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化学与科学、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密切性,激励学生学习化学,为社会作贡献等。真正实现让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二、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
  1.分层教学
  传统教学中大多教师注重以尖子生的培养为构建课堂教学方法的基准,忽略了尖子生外其他同学的想法,打击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我们知道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其个性差异、对事物的接受能力差异等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分层教学法,确保每个层次的每位学生都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如:让全班同学以身边的事物为例来体现化学知识的存在。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其发现的结果不尽相同,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对自我的发现进行交流、评价,鼓励学生从生活中认识和了解化学,同时将化学运用到生活中去。教师在此应注意的是,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尊重学生的选择,从而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发展动向,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渗透化学教学生活化的理念。
  2.探究教学
  探究教学,即: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出示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思考、讨论,查阅资料等突进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总结并掌握相应知识点的一种方法。化学教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可以理论联系实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同时树立学生正确认识化学的价值观念,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不断的实践、探究、争论。如:在物质鉴别教学中,设置疑问“在一次做饭中,妈妈将放盐的瓶子与放纯碱的瓶子相混淆,你有什么办法帮助妈妈分清哪个是盐瓶,哪个是纯碱瓶呢?”通过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究,总结其特点,这样能够提高了其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加强了化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亲身实践、感悟化学知识的重要性,体会化学知识的价值所在,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化学知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情境教学
  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世间万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将化学知识与生活情境相结合,构建生活化的教学课堂,使学生产生相见不相识,然而又似曾相识的状态,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激励学生探究的动力,加强生活与化学知识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让学生了解、体验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空间,从而也使得科学性的化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接近学生的生活空间,便于学生更好的认识和了解。因此,教师可以将真实的生活情境引进教学中来,让学生由感性升华到理性,对化学知识有个整体的把握,树立正确的化学价值观,激励学生学习的动机。
  三、化学教学生活化应注意的问题
  1.寻找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衔接点
  各科教学内容与知识之间都有着一定的联系的衔接。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其知识内容有着很强的衔接性,作为教师,在构思教育知识回归自然时应注重寻找教学内容与生活之间的衔接关系,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实践中掌握学习方法、思路模式,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如: 奥苏伯尔提出的“先行组织者”理论强调,新的概念和原理的学习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建立合理的联系,才能产生有意义的学习。新旧概念的相互作用,就是新旧意义的同化,其结果是新概念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认知结构得以丰富和扩大。诱导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况,与化学教学内容在某些方面产生共鸣,构建化学学习环境,使得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创新、总结,得出结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同时也达到了教学内容与生活的同化。
  2.构思应选择倾向学生生活的教学模式
  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在构思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时,应结合全部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适合各个层次学生了解和认识的生活实际情况,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经验,激发学生从不同的生活经验中探究出不同的化学知识,感受化学学习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帮助学生在教学与生活之间搭建“桥梁”,拉近教学内容与生活之间的距离,由浅到难,用学生身边的实际例子解释化学内容,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推动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步伐,使得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读懂“简易化”,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促进知识与生活的同化,实现“从生活走向化学”的教学理念。
  四、结语
  综上所述,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积极性的源泉在于读懂“生活”,“生活是一切活力源泉”。新课改也一直注重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知识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作为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引导学生感知化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再将化学知识回归到生活中去,知识、生活融为一体,让学生感受到学化学的价值所在,用科学的眼光对待生活,加强学生生活中的化学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知识与生活同化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何 新.让化学走进生活[J].新课程,2008(1).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王祖浩,王 磊.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4]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钟启泉,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阅读有什么好处呢?有人总结:一个人阅读得越多—知道得越多—越聪明—以后在校的时间越长—获得的文凭越多—生活质量会越好—下一代的素养会越高。阅读不仅是一个人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也能够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影响人的一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地把培养幼儿前阅读(也称早期阅读,是指在学前阶段的阅读)的要求纳入了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指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学并不是知识机械地从教师那儿传授到孩子那儿,它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现代教育理论的角度来看,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是师生关系。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融洽、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有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有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不同于生活中的阅读,在语文课堂里,阅读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提高言语表现素养、写作素养的手段与过程。因此,在引导学生阅读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时,不能仅仅关注课文写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关注课文是怎么写的,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写?假如要我写,还可以怎么写?这就是说阅读教学要有作文训练的意识,作文教学也要有阅读训练的意识,在读写结合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 关注语言范式,写词句  词句
课堂提问是教师传授知识,引导学生思考、获取知识、师生进行双边活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保证。同时,提问还能培养学生流利表达的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因此,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还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那么如何使课堂提问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呢?  1.提问要有针对性  由于在一个班中学生总是有好有差之分,水平各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
“基于问题学习”是以问题为基础展开学习和教学的过程。它不以单纯学习和掌握知识为目的,而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解决问题时,学生需要学习新的知识,同时需要把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起来,寻找和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因而能较好地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验室制取CO2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如果用“基于问题学习”法组织教学,则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有效建构,教学效果就比较好。  开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读”是语文学科的主要特色,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也向我们展示了读与理解的关系。小学阶段学习语文并不是要深入研究语法结构、语言的构成,而至关重要的是在孩子们的心中形成语感。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反复提到一个词“语感”,而这个语感的展现,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