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胆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00例胆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血糖值、并发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行胆囊切除手术的胆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防止血糖值升高、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胆结石;糖尿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2-0134-02
胆结石合并胆囊炎是普外科常见病,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器械越来越先进,腹腔镜与电子胃镜相似,均是将带微型摄像头的器械。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临床上治疗胆结石合并胆囊炎的主要方法,能大大降低手术的复杂性与患者的痛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是由于机体脂代谢异常,糖尿病患者诱发胆结石的几率相对较高,而糖尿病是外科手术的严重危险因素,做好该类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1],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笔者对胆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行腹腔镜手术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胆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46.5±3.5)岁;胆结石患病时间1~6年,平均时间(4±0.5)年;合并糖尿病时间1~12年,平均时间(5.5±1.5)年。对照组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32~64岁,平均年龄(45±4.5)岁;胆结石患病时间0.5~7年,平均时间(3.5±0.5)年。合并糖尿病时间1~11年,平均时间(4.5±1.5)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合并糖尿病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心理护理、遵医嘱及术前给药等,做好各种准备工作。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 术前护理 手术开始前,护士应做好对患者的全面评估,如: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项以及心肺功能等常规检查,对血糖偏高的患者要请内分泌医生进行会诊,将血糖控制在6.1~11.0 mmol/L的正常值之间,并做好患者的饮食调整,以适应手术要求。在手术前3d嘱患者低糖、高蛋白、高热量清淡饮食,严格控制淀粉摄入,并根据患者个体差异性及时调整饮食计划。在总热量控制水平允许情况下,确定三大营养素的供给量,合理分配一日三餐。防止机体出现酸中毒和酮症的现象,避免血糖指标异常。在手术前1d行备皮准备,手术前12h禁食,术前6~8h要绝对禁饮。对身体状况不佳,不符合手术标准的患者要延期或暂缓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作为一种新型微创手术,在操作前,患者多伴有紧张、焦虑、烦躁等不良心理情绪,可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及患者预后,因此,手术前护士应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主动与其进行交流,有效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多安慰、鼓励患者,保持平和的心态。让患者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进行手术,能够主动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对于过度紧张或入睡困难的患者应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必要的情况下,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并且,需要注意术前禁食产气性食物,如大豆、牛奶等,避免术后肠胀气等并发症的发生。
1.2.2 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后,护士应协助患者取去枕平卧位,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和血压,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患者术后6h清醒后,方可下床活动,以促进肺通气量,对气管分泌物的排出具有促进作用,大大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做好手术切口的消毒及换药,防止感染,告知患者在活动时不要牵拉、扭曲引流管,防止引流管脱出,一旦发生意外应立即告知医生。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引流液的颜色和量,发现异常要立即告知值班医生。术后8h,若患者没有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可进食少量水或流质饮食。手术后3d,患者没有异常可进行拔管,并鼓励下床活动,促进疾病的康复。严密监测患者的血糖指标,注意水、电解质平衡,避免低钾、高渗。术后第1d原则上应给与补充足够量的葡萄糖,可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对于病情趋向稳定,可以正常进食者,可采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但应注意防止低血糖的发生,血糖指标应及时报告医生。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较高,容易诱发术后感染,因此,各项操作均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并按规定做好切口换药。出院后,应告知患者避免劳累,劳逸结合,注意休息,发生不适及时来院复诊。
1.3 观察指标 记录手术时间、及时检测血糖、统计住院天数,观察有无引流管出血、胆管损伤情况,观察是否有切口感染及泌尿系统感染症状。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4.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TX-*3]±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 血糖值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血糖值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显著低于对照组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对合并患有糖尿病的胆结石患者在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过程中,多伴有手术耐受力差,手术风险高,增加机体感染几率,降低伤口愈合力等问题。而应激性血糖增高,同时容易增加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护士应增强对每位患者的全面护理,重视人文关怀,降低手术本身对患者产生的各种应激反应,避免患者的血糖水平升高,一旦患者的血糖>11.1mmol/L时,即可影响白细胞功能和创口愈合能力[2]。做好观察与护理,控制好血糖。对于血糖水平控制效果不佳的患者,可采用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为患者消除对疾病的忧虑。同時,注意患者有无高渗性非酮症昏迷或酮症酸中毒,尤其高龄患者,更要高度警惕,有利于术后感染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能够增加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少,对血糖影响低等优点。护士应全面了解患者的血糖水平,加强人文护理关怀,重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护理,有效减少和避免感染的发生,科室应增加专科知识培训,提高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血糖值、并发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表明对行胆囊切除手术的胆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防止血糖值升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小霞.高龄高危胆结石患者40例围术期护理体会 [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13(19):114-116.
[2]崔含珠,蒋艳,陈艺.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15(10):1385-1386.
(收稿日期:2015.08.14)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胆结石;糖尿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2-0134-02
胆结石合并胆囊炎是普外科常见病,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器械越来越先进,腹腔镜与电子胃镜相似,均是将带微型摄像头的器械。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临床上治疗胆结石合并胆囊炎的主要方法,能大大降低手术的复杂性与患者的痛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是由于机体脂代谢异常,糖尿病患者诱发胆结石的几率相对较高,而糖尿病是外科手术的严重危险因素,做好该类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1],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笔者对胆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行腹腔镜手术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胆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46.5±3.5)岁;胆结石患病时间1~6年,平均时间(4±0.5)年;合并糖尿病时间1~12年,平均时间(5.5±1.5)年。对照组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32~64岁,平均年龄(45±4.5)岁;胆结石患病时间0.5~7年,平均时间(3.5±0.5)年。合并糖尿病时间1~11年,平均时间(4.5±1.5)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合并糖尿病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心理护理、遵医嘱及术前给药等,做好各种准备工作。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 术前护理 手术开始前,护士应做好对患者的全面评估,如: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项以及心肺功能等常规检查,对血糖偏高的患者要请内分泌医生进行会诊,将血糖控制在6.1~11.0 mmol/L的正常值之间,并做好患者的饮食调整,以适应手术要求。在手术前3d嘱患者低糖、高蛋白、高热量清淡饮食,严格控制淀粉摄入,并根据患者个体差异性及时调整饮食计划。在总热量控制水平允许情况下,确定三大营养素的供给量,合理分配一日三餐。防止机体出现酸中毒和酮症的现象,避免血糖指标异常。在手术前1d行备皮准备,手术前12h禁食,术前6~8h要绝对禁饮。对身体状况不佳,不符合手术标准的患者要延期或暂缓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作为一种新型微创手术,在操作前,患者多伴有紧张、焦虑、烦躁等不良心理情绪,可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及患者预后,因此,手术前护士应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主动与其进行交流,有效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多安慰、鼓励患者,保持平和的心态。让患者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进行手术,能够主动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对于过度紧张或入睡困难的患者应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必要的情况下,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并且,需要注意术前禁食产气性食物,如大豆、牛奶等,避免术后肠胀气等并发症的发生。
1.2.2 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后,护士应协助患者取去枕平卧位,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和血压,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患者术后6h清醒后,方可下床活动,以促进肺通气量,对气管分泌物的排出具有促进作用,大大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做好手术切口的消毒及换药,防止感染,告知患者在活动时不要牵拉、扭曲引流管,防止引流管脱出,一旦发生意外应立即告知医生。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引流液的颜色和量,发现异常要立即告知值班医生。术后8h,若患者没有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可进食少量水或流质饮食。手术后3d,患者没有异常可进行拔管,并鼓励下床活动,促进疾病的康复。严密监测患者的血糖指标,注意水、电解质平衡,避免低钾、高渗。术后第1d原则上应给与补充足够量的葡萄糖,可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对于病情趋向稳定,可以正常进食者,可采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但应注意防止低血糖的发生,血糖指标应及时报告医生。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较高,容易诱发术后感染,因此,各项操作均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并按规定做好切口换药。出院后,应告知患者避免劳累,劳逸结合,注意休息,发生不适及时来院复诊。
1.3 观察指标 记录手术时间、及时检测血糖、统计住院天数,观察有无引流管出血、胆管损伤情况,观察是否有切口感染及泌尿系统感染症状。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4.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TX-*3]±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 血糖值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血糖值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显著低于对照组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对合并患有糖尿病的胆结石患者在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过程中,多伴有手术耐受力差,手术风险高,增加机体感染几率,降低伤口愈合力等问题。而应激性血糖增高,同时容易增加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护士应增强对每位患者的全面护理,重视人文关怀,降低手术本身对患者产生的各种应激反应,避免患者的血糖水平升高,一旦患者的血糖>11.1mmol/L时,即可影响白细胞功能和创口愈合能力[2]。做好观察与护理,控制好血糖。对于血糖水平控制效果不佳的患者,可采用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为患者消除对疾病的忧虑。同時,注意患者有无高渗性非酮症昏迷或酮症酸中毒,尤其高龄患者,更要高度警惕,有利于术后感染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能够增加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少,对血糖影响低等优点。护士应全面了解患者的血糖水平,加强人文护理关怀,重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护理,有效减少和避免感染的发生,科室应增加专科知识培训,提高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血糖值、并发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表明对行胆囊切除手术的胆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防止血糖值升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小霞.高龄高危胆结石患者40例围术期护理体会 [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13(19):114-116.
[2]崔含珠,蒋艳,陈艺.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15(10):1385-1386.
(收稿日期:2015.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