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主义视域下《大学》“正治”思想的逻辑进路疏解

来源 :政治思想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fly52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以整体主义为基底系统阐发了儒家“政者正也”的“正治”思想.具体而言,《大学》论“正治”首在正知,《大学》之主体既需“知止”,明确整体主义规制下“正”与“政”的一体圆融,亦需“知本”,明确“以正训政”的主体本位作用,更需“格物”而后“致知”,以工夫论实现“知止”“知本”入耳入心.其次,诚意、正心、修身三条目呈现为觉悟式正心,旨在返归天性与本心,以实现正知之知自然流淌进主体内心的自我准备.以此为基,《大学》超越家庭血缘的情感体验,运用絮矩之道点明了由“正”而“政”的道德感应链条及逻辑要害,为“正治”的实现铺就了可能性进路.
其他文献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号召全党加强党史学习教育,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增强历史自觉。“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1]。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从百年党史看中国,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人民立场,把人民放在
期刊
我国狭隘的分行业监管体系容易使监管机构与监管对象之间存在紧密的利益依存关系,并逐渐形成内循环的“行业熟悉社会”。这一结构特征在能源行业尤为突出,也是能源行业监管合谋、失效和腐败多发的体制性因素。因此,在行业监管中,应该通过集成化、扁平化的结构再造,促进多行业监管干部轮换和跨界、异地交流任职,杜绝监管干部在监管机构和被监管产业间的交叉任职,更多采取飞行监管、智慧监管等监管优化措施打破监管者与监管对象间的“熟悉社会”生态,斩断行业内部熟悉关系的链条。
摘 要: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形态之一,是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记忆。文化记忆理论视角下,红色交往记忆的代际传承影响不断递减,面临传承困境;物质媒介、精神符号以及社会活动载体等多元记忆路径的建构、不断优化和丰富的记忆内容,对有效建构红色文化记忆,使之摆脱代际影响有重要作用。在此视角下,红色文化记忆建构与传承是同时进行的一个多时空、多維度的动态过程,也是由红色交往记忆上升为红色文化记忆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