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让人放下手机,堪比夺人性命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beig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好”“?”“哈哈”“在不”“555”。以上是我在聊天工具上,时常收到的搭讪开场语。起初,不谙网聊奥秘的我,面对这无厘头的打招呼方式,尚且能够大度回复,待资历渐长,仅有的一点耐性也被消磨殆尽后,再遇类似搭讪,我一律屏蔽。
  在这样一个网络语言日益丰富的时代,却反衬出文字功力愈发欠缺,口语表达愈加贫乏的节奏,年轻一代打招呼的方式,往往令人十分费解。明明有求于人,偏偏惜字如金,连最基本的客气都忽略了,而且言谈举止受通信手段影响颇深,能网上沟通就不电话交流,能电话说清就不见面攀谈,能当面协调就不书面报告。他们被网络二次元深深洗脑,思想前卫,观点新潮,能接受一切新鲜事物,但与现实世界的交流,往往似空中楼阁。
  聊天工具上,劈头盖脸地发来一个“在”字,谁知道你是什么意思?无论是一个“在”字,还是一个表情,我既可以将之理解为你在问我“在不在”,也可以将其视作你在告诉我“你在线”,更多的时候,我愿将之归为粗鲁无礼、冒犯打扰、莫名其妙的行列。我实在不能理解,网络的飞速发展在导致语言表达匮乏的同时,难道也将最基本的礼貌用语侵蚀殆尽了?一句“你好”“请问”“劳烦”“打扰”“谢谢”,并不会让人有噬血剜肉之痛。可即便如此,新生代们依旧惜字如金,不为所动,他们享受当下,我行我素。
  一次,朋友带他正读大三的女儿过来拜访我,我热情地端茶倒水,奉上各种时令水果,女孩连一句“谢谢”都吝于赐我。她来到客厅,强开金口问我要了Wi-Fi密码后,便径直窝在沙发一角,非常享受地对着手机打发时间。朋友歉疚地解释说,女儿过于内敛,平时喜欢看网络小说,也写网络小说,社交能力有待锻炼。听了朋友的解释后,生怕冷落客人的我,问女孩写的都是什么类型的小说,她头都不抬地慢悠悠地答:“玄幻。”我还想继续寻找话题,可对方连一个直视的眼神都不给我。从进门,到吃饭,再到分别,女孩始终缄默不语。我是不是可以这样安慰自己,写作的人,情感大都流溢在心里,口语表达欠缺乃是文人常态?
  还有一次,我去大学参加一场文学讲座,开讲前15分钟,主讲教授在活动微信公众号里发布了所要分享的一篇短文全文,并让现场学生跟帖留言,发表读后见解。讲座开始时,已经有很多同学在公众号里留下“墨宝”。他们的留言内容都是清一色的网络用语和符号表情,除了“大拇指”,就是“666”,仁慈一点的学生,惜字如金地给出了“写得真好”“文笔优美”“感动得泪崩”的“高度”评价,实难发现有长篇大论者。教授请那位给了“文笔優美”评价的同学说说此文哪里优美,对方起身支支吾吾道:“文章里使用的经典成语很多我都闻所未闻,想都想不起来。还有就是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也独特,有些读起来像是古文,与网文相比太中规中矩了。”她的回答异常虔诚,得到现场同学的一致响应。教授目瞪口呆地望着眼前这些时尚鲜活的年轻面孔,不无担忧地说:“你们什么时候能把手机放下,哪怕一天腾出一个小时用来纸质阅读,就不会觉得这些连中学生都耳熟能详的成语是天外飞仙了。”“真相大白”后,现场一片唏嘘,但没人将教授的教诲镂刻心底。网络时代,让人放下手机,堪比夺人性命。年轻人在网络鱼龙混杂的信息冲击之下,阅读与思维模式渐渐简单化、碎片化、快捷化,与沉甸甸的正统文化渐行渐远。他们的恐慌,不是来自文字表达的力不从心,而是没了手机,生活便了无生趣,这也是所有手机用户的通病。
  随着5G时代的到来,信息冲击、代际鸿沟和知识断层将会进一步加剧,伴网而生的95后、00后们,他们后来居上,在继续享受网络红利的同时,也在各自的生活语境中绽放着滚热的青春。身为“知书达理”的80后“老者”,面对年轻一代“词穷语匮”的“无礼”搭讪而斤斤计较耿耿于怀,究竟是自己太过矫情,还是他们的语汇真的有待进一步提高?
  (编辑/张金余)
其他文献
诗人贾岛说:“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这么好的诗怎么会没有人欣赏呢?贾岛真的苦闷了,当然要“归卧故山秋”了。  我的心七上八下,思绪在贾岛这几行小字里穿行。“初与君相识,便欲肺肠倾”,这样的句子不知感动了多少人,可是千金易得,知己难求。所谓的知己就是懂你的人,就是你和她或他能够掏心掏肺,并且能一吐为快的人。这其中包括和母亲做朋友,和儿子做朋友,和女儿做朋友,和姐妹做朋友,
我在微信群里不是很活跃,但就是像我这种与微信群比较疏离的人,也常常能感到微信群里的硝烟味。有个人书读得不多,写点小诗,坚持了20年也没名气,却自以为是本地的文学大家,经常在微信群里说这个人的诗歌差,那个人的文笔不行,惹得一些群友非常不满。不惑之年,他还是个一般工作人员,10年前离婚,与人聊起个人的生活,全部是数落前妻的“恶行”,自己像受了多大的委屈。或许是觉得别人欠他的吧,在微信群里遇人就喜欢咬上
20世纪40年代末,高镇同在北洋大学航空系学习。一次期末考试,高镇同的两门外语估计能得满分。试卷发下来,他发现英语成绩和预测的一样,但俄语只考了99分,被扣掉的一分是汉语译俄语的句子。他仔细检查这句话中的每一个单词,同标准答案分毫不差。同桌见状,鼓动他说:“答案正确无误,却莫名其妙扣掉一分,去找老师要回这一分,你的外語成绩就双百了。”听了同桌的话,他跑去找代课老师。  俄语老师是50多岁的伊莲娜夫
知乎网上有一个提问:“人最大的福气是什么?”最高赞回答是:一个人最大的福气是培养出优秀的孩子。曾国藩说过:“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世家之招牌也,礼教之旗帜也。”聪明人都知道用心培养孩子,因为,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未来。  2020年的《开学第一课》中,董卿说:“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选择了管教、陪伴,等孩子大了,你一辈子没挣到的钱孩子一年就挣到了。孩子优秀了,你留钱做什
韋伯斯特被誉为“美国学术和教育之父”。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他加入了康乃狄克州地方军,学业荒废了不少。后来,韦伯斯特想要找一份工作,可投出去的简历都如石沉大海,没有回音。  韦伯斯特跟朋友约翰抱怨:“难道是我对工作的要求太高了?”韦伯斯特在简历里对工作的薪资、内容、时间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现在正是战后经济恢复期,很多职位空缺可能达不到他的标准。于是,韦伯斯特重新写了一份简历,降低了标准和要求。然
2017年12月23日,在浙江嘉兴学院考研考点,一位头发花白、带着深度老花镜的特殊考研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他就是76岁大龄考研生邹伟敏,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参加研究生考试了。  邹伟敏19岁时便考上了杭州师范学院物理系。但是1961年春,父亲身患重病卧床不起,他不得不辍学,撑起养家糊口的重任。辍学后,邹伟敏先后做過售货员、仓库管理员、工人、代课教师……但无论做什么工作,他都心心念念着考大学。他一直在
大家在青葱岁月求学  都是自由自在的男生女生没有区别  刚才撒老师已经跟我谈到了葡萄糖转运蛋白。而在过去两年,我和人谈起转运蛋白,就比如我跟我爸爸说转运蛋白,他会立即想到转运气。我就意识到,我们日常所进行的这些工作对于大多数不同学科背景的人来说是一个很陌生的世界,很遥远的世界,所以我也想借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眼中的这个世界。  我们经常会说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就是三观,我不太愿意去跟大家谈
深圳的年轻人李某桥,多才多艺,大学期间曾担任校报学生记者、主持人。2年前他大学毕业,先后做过网编、婚庆主持人,可由于收入微薄,加上与同事的关系也不融洽,一气之下辞了职。辞职后,一时也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时下直播带货风头正盛,不少主播一边说着“看直播抽大奖”,一边又做着“超低价促销”,李某桥也蠢蠢欲动。  一天,李某桥在同学群里发现,几位大学同学个个事业有成,其中有位在成都的同学,当年在学校与他搭档做
一次,报社发表了一张立夏时节农民忙着插秧的新闻照。图片里的农民插秧跟我们印象中的方式不同,不是退着插秧,而是站在插好的秧前面。新闻一发出,就引发网友的热议,认为这张图片又是一张摆拍照,涉嫌为新闻而造。  小莫一家看到这个新闻,也觉得很好玩。父亲说:“我以前种过田,都是退着栽,没见过有往前走的。真这样栽,不把稻秧都踩坏啦。”小莫仔细研究了图片,没有发现修图的痕迹,所以没有轻易发言。他立马打开电脑,用
“你是蒋晓峰?”日本审讯官问道。“是的!”香港凤凰卫视记者蒋晓峰回答。  “你是中国公民?”  “是的!”  “那为什么到日本尖阁诸岛上来?”  蒋晓峰敏锐地发现这是一个陷阱,没有顺着回答,因为如果回答为什么来就上当了,中了日方的圈套。这是2012年8月12日,蒋晓峰与香港保钓人士一起前往钓鱼岛,15日被日方扣押,接着展开了一系列的审讯。  蒋晓峰马上解释说:“你们所说的尖阁诸岛是中国的钓鱼岛,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