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策略分析

来源 :变频技术应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goo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社会快速发展形势的驱使下,电网工程技术的科学化程度越来越高,在其不断扩大升级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做好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与管理维护尤为重要。本文通过研究分析配电线路维护情况和管理策略,达到提高电力工程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配电线路;运行维护;管理;策略
  现阶段,我国的电力工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对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产劳动的顺利开展都具有积极意义。所以强化电力工程管理的有效性,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营作用重大。配电线路是电力工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内容,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与研究,目前,在我国的配电线路的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所以做好配电线路运行维护与管理工作势在必行。
  1、配电线路的主要特性
  1.1线路分布广
  配电线路所分布的区域较广,线路较长,跨度大,并且地形和气候条件比较复杂,冬寒夏热,昼夜具有较大温差,环境条件恶劣,大大增加了设计、施工以及维修养护的难度。
  1.2技术设备更新快
  在科技大发展时代,一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配电系统广泛应用,增加了维修、养护、管理工作的难度。如遇突发性气候变化或者自然灾害,将会出现配电线路沉土下陷,损坏散水坡,产生线路运行安全隐患,增加了配电线路运行维护和管理的工作负荷;另外,由于配电线路塔架的高度随着工作需求不断升高,空气中,所含液态水的量不断增加,导致单位时间内冷却水输送量增多,在线路经过极寒地带和重冰区的长度增加的越快,覆冰情况就会越严重,为配电线路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好建议和要求。
  2、影响配电线路运行维护与管理工作中的主要因素
  2.1自然环境的影响
  在配电线路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当中,自然因素所产生的影响较大。比如,长时间暴露与空气中的配电线路,经常接触于灰尘以及遭受污染的空气,降低绝缘体电压,特别是在雨水天气,环境温湿,很多灰尘聚集在绝缘体的表面,增加其导电性能,严重影响电网电压的稳定性。此外,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于管理受雷电影响颇大。雷电的产生可烧毁原件,线路断裂,发生跳闸等现象,严重妨碍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营,加大经济损失。危害民众身体健康。另外冰雹在线路上附着,在热胀冷缩的影响下,发生线路断裂。所以在实际工作当中,采取有效的工作措施,避免自然因素的干扰,推动电力工程的稳固发展意义重大。
  2.2外力因素影响
  影响配电线路运行维护管理的外力因素主要是人为因素,通常指人们在有意或者无意的情况下对线路造成破坏,蓄意、大意破坏或者缺乏相关电力方面的基础知识等是造成外力影响的原因。目前,人为因素造成配电线路破坏的现象比较突出。比如:树木砍伐、野蛮施工、山火引发、开山放炮、交通事故等,外力破坏配电线路对民众的人身安全、用电企业的生产影响较大,容易造成群伤群死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并且可使电网系统瘫痪,使国民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2.3工作人员素质影响
  当前的配电线路运行维护管理工作中,一些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差,对岗位工作缺少应有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很容易产生失误;由于业务水平低,专业技能和基础知识比较匮乏,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操作失误,造成设备损坏,发生线路短路,造成的损失较大;工作经验少,对出现的突发事件疲于应对,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事故发生,减低损失程度。
  2.4配电线路自身因素影响
  在实际工作当中,因设备长期使用造成老化以及设备质量出现问题,也是导致配电线路掉闸、断电等故障发生的重要原因。比如接管温度高、金具磨损、绝缘子的损坏等造成掉线、跳闸、跳线、烧断等故障。另外,电力单位没有及时、准确地做好设备的维护检修工作,造成设备故障频发,严重影响电网系统的安全运行。
  2.5配电线路巡查扫障以及处理过程影响
  由于电力系统超高压、高压配电线路输送跨距较大,线路较长,覆盖面广,受当时技术政策、经济投资等因素的影响,从安全裕度层面考虑,以前所设计的路线杆塔比较低;再者,多数配电线路沿途所经林区、高山、民居区,地形复杂、环境恶劣,大大增加了配电线路巡查工作的难度;另外受国家法律法规的限制以及个体利益的影响,树木修砍的难度较大,阻碍了配电线路巡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3、提高配电线路运行维护及管理的有效策略
  3.1构建完善的预警体系
  完善的预警体系的构建能够对配电线路的损坏起到有效的防范作用。根据当地气候特征和电网电路的现实情况,开发研制合适的电路预警系统,引进先进的工作经验和技术设备,人为控制自然因素。工作人员要及时做好雷电、风暴、降雨降雪等恶劣气候的跟踪记录工作,并且做到报警及时,使配电线路的损坏程度降低,确保电路安全,降低经济损失以及维持生活生产的正常开展;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某些特定损坏。比如可采用定期清扫减少有害气体或者灰尘对绝缘子产生的影响。再者可利用防潮材料涂抹于绝缘子的表面,减少水膜在绝缘子表面的形成,达到维护电路电网运行正常的目的。合理改造配电线路,降低线路运行受外界温度影响,预警能力的提高以及保护措施的完善,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3.2增强法制宣传力度,建立规章制度,明确职能责任
  增强配电线路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对沿线群众进行普法教育,提高遵纪守法、维护电力设施的自觉性。政府部门与电力企业需要进行密切配合,加大对电力线路破坏的处罚力度,使电网设施的安全性能得到保障,对蓄意进行破坏的不法分子进行严惩;当线路附近进行基建施工时,巡查人员应当对线路保护范围内可能造成线路损坏的机械施工,明确安全要求,对于违规施工行为应当及时进行制止,劝阻无效者,应当报告相关政府部门或者下发整改指令,并且依法查处。如果在行车道路附近进行拉线基础建设或者杆塔设置时,应进行护桩埋设,配电线路管理机构应当提高反外破工作的重视程度,建立保护电力设备的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对各个职能部门的责任进行明确,确保反破坏共成长的有序进行。采取标本兼治、防打结合的方针政策,重视基层的电力设备的保护工作,严格要求管理与防范工作,切实减少或者杜绝破坏电力设施行为的发生。
  3.3重视职业人员素质培养,强化人员科学管理
  提高职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强化人员的科学管理是当代社会的用人条件,也是提高配电线路运行维护与管理效率的基本条件。要想使电力部门的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必须严把工作人员的上岗关口,录用人员应当进行专业测试,确保工作人员能够满足岗位需求,推动配电线路运行维护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电力系统的工作人员不断地学习,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技能。相关部门应当积极搭建专业技能的学习培训平台,提高工作人员运用科学技术、操作先进设备的能力,减少工作失误,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加大工作人员的管理的严格性,保持工作态度端正,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气氛,塑造认真负责、技术过硬、业务能力超强的复合型人才。
  3.4配电线路的改进与完善
  针对运行中的电力配电线路,要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实施必要改造,适当增设避雷装置,确保配电线路的绝缘效果。在设计新的配电线路时,应当根据土壤电阻率的不同,运用低电阻深埋接地、改善膨润土接地电阻或者打角铁桩等措施,在保护区范围内对射线的长度进行控制。结合我国国情和配电线路改造的实际进行线路的完善和改进。
  3.5配电线路巡查扫障及其处理的措施
  配电线路巡查工作的重要难题是障碍清除,对于运行中的线路中,应按年限对影响线路的林木进行分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执法,当地政府应当协调好当地群众利益和林业部门的相互关系,做好疏导、协调工作。对于低矮的配电电杆进行改造,降低砍伐环节的难度。设计新建线路时,应当充分考虑风景区、林区的安全裕度,尽量做到不砍伐。配置热爱配电线路维护工作、具有较强责任心的当地人员作为护线员,及时汇报发现的问题,减少安全隐患。
  结束语
  种种迹象表明,开展配电线路的运行维修与管理工作,需要与线路运行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认清工作中的实际困难,采取有效的策略确保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充分发挥系统功能优势,促进电力行业发展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妇产科急腹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2例在南昌大学医院门诊妇产科就诊的急腹症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将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与确诊结果进
目的:观察抗焦虑药物丁螺环酮和抗抑郁药物帕罗西汀联合治疗焦虑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2例焦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
目的探讨双孔法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双孔手术组和三孔手术组,每组20例。双孔手术组施行双孔胸腔镜手
目的观察应用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局部麻醉下经皮穿刺行PVP治疗,根据患者
目的探讨一种更简便、实用的测量中心静脉压方法。方法将30只家兔按测量中心静脉压(CVP)方法的不同分为A、B、C、D、E 5组,各组6只。置入改制两腔导管,其中一个接口接液压传感
摘 要:随着电网规模的扩大,无人值守变电站成为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节点。如何保障无人值守变电站的安全运行便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软测量技术在无人值守变电站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及应用方案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以提升无人值守变电站的运行安全系数。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软测量;智能视频分析  1 引言  随着电网规模的扩大,无人值守变电站成为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节点。为了使无人值守变电站能
目的通过与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术(DSA)的比较,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诊断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8例60岁及以上拟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进行64层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