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六万儿童遇见更大世界

来源 :中国共青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wa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近乎教育的两种缩影,同处一个太阳下,由于地域、家庭环境的不同,一部分孩子的业余生活被丰富的兴趣爱好充斥,他们用脚步丈量世界,用画笔记录美好,用音乐抒发情绪;而另一部分孩子,除了学校教授的课本知识外,陪伴他们的只有无限的寂静。基础教育带给了他们知识,却还是无法改变眼界带来的巨大鸿沟。
  一场行动,让这一切开始发生改变。

让贫困家庭的孩子看到更远的世界


  时至今日,谈起“小葵花看西安”活动,李文悦仍难掩激动,“我觉得自己的思维比原来开阔了很多,在看到一个说法时脑子里可以立马产生一些相关的画面”,经历的缺乏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自2019年7月接触团西安市委开展的“小葵花”关爱行动以来,她改变了很多。
  丰富的活动不但开阔了李文悦的眼界,也在她心里悄悄地种下了一颗名为“未来”的种子,她想要成为一名英语老师,在之后依靠自己的努力去看更远的世界。在今年的考试中,她英语考了100分。
  像李文悦一样受益的孩子,还有很多。对外,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小葵花”。“‘小葵花’寓意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困难家庭子女以及特殊儿童。”陕西小蜜蜂职业体验中心负责人张小娟告诉记者,城乡儿童最大的区别在自信心方面,乡村孩子生活中缺乏更多的体验。
  张小娟以自身经历举例。她幼年时所在县城距西安有8个小时车程,有次周末老师带了全班50多位学生来西安游览,外面世界的多彩,激发了这些少年对未来的想象。“有位同学说,我们以后不能只待在一个地方,我们要走出来”——20年后的今天,张小娟所在班级同学走出来的比其他班级多很多。
  “这个行动并不是三五年会见效的事情,也许在10年或更远的时间后,曾经的这段经历会在隐隐约约中影响孩子的一些决定。”张小娟说。

山村里的少年宫


  如果说“小葵花看西安”是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眺望世界的窗户,少年宫则把这个多彩的世界摊开摆放在他们面前,让他们触手可及。
  王颜玉是蓝田县后镇中心学校的一名学生,一年多以前,她和中国很多山村里的孩子一样,业余生活除了网络带来的触不可及的虚拟世界外,别无其他。但自从今年在村里的少年宫参加手工课以来,她第一次有了兴趣爱好,痴迷于用水果作为原材料制作电池。
  在城市孩子看来习以为常的实践活动课,却是很多像她一样的山村孩子不可想象的事情。“贫穷限制了想象力,但是现在有了‘小葵花少年宫’,孩子们的业余生活丰富多了。”蓝田县东咀村村支部书记宋小莉很高兴看到这个变化。
  在没有任何辅导机构的山村里办一所少年宫,郭建的想法不免有些理想主义,39岁的他是团西安市委驻蓝田县厚镇东咀村工作队的一名联络员,“今年疫情期间学校停课,我看到村里很多孩子在家无事可做,于是萌生了想要建立少年宫的想法。”得知郭建的设想后,团西安市委非常重视,鼓励他放开手脚,大胆去干。
  想法、规划均已完备,但想要使项目成功落地仍属不易。东咀村地处深岭区,由于地域限制,村子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基础薄弱,买物资,找人工,都是一件难事。一路走来,郭建碰过很多钉子,也遇见过很多温暖。少年宫内小到一本图书,大到一架钢琴的来由,他都记得一清二楚。“教育扶贫虽然是个慢功夫,但长远来看,这种方式,既扶志又扶智,有温度也有深度。”郭建对此深信不疑。
  9月30日,“小葵花少年宫”正式“揭牌”,这座建筑面积约260平方米的场地内,设有团队活动室、小葵花图书室、爱国主义教育服务站、小葵花书画院、小葵花艺术团和小葵花大讲堂六大功能区,成为了陕西省首家专门面向留守儿童的村级少年宫。每个周末,孩子们从学校返家后,便可以在这里接触来自市青少年宫艺术课教师、高校社团志愿者和优秀校外活动专家的专业指导。
  “现在来少年宫上课的不止有东咀村的孩子,还有很多外村的孩子”,郭建欣喜地说道,“希望少年宫在未来可以形成一定示范效应,持续发挥‘造血’作用,惠及更多山村儿童。”

扶“今天”更要扶“明天”


  不论是“小葵花看西安”,还是“小葵花少年宫”,这些活动的初心都在于“志智双扶”。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要对农村贫困家庭幼儿特别是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精准扶贫,关键在人,捐钱捐物,仅能解一时之困,要想得到长远发展,就要紧紧抓住教育扶贫的根本。
  团西安市委书记汪国栋至今仍清晰地记得自己在临潼周边农村调研时的情景,“走在路上随口问路边的几个小孩子是否见过兵马俑,孩子们都说没有。”这让他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难过,“兵马俑是我们陕西的、国家的文化符号,可是生活在陕西的孩子却没有机会走近它,我当时就想,有一天一定要让更多的孩子看看身边的国宝,让他们开阔眼界的同时,也對自己家乡的文化拥有更多自信。”
  近几年,汪国栋的心愿已经实现,“小葵花看西安”活动开展以来,共覆盖西安市5个涉贫区县和部分城区,累计吸引约4000余名“小葵花”参与。另据统计,自2013年3月开始,团西安市委联合多家单位开展的“小葵花”系列活动之爱心之旅、爱心心愿、爱心捐赠、爱心陪护、爱心市场,已有6万余人次的“小葵花”加入,每年开展活动1万余场,新增200个关爱流动儿童伙伴单位、2万名青年志愿者和1万名儿童家长志愿者。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基层团干部,读完《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从基层干起、一路走来重视学习、重视实践、重视青年的鲜活场面,真切感悟到做好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的方法指引。一是真学。习近平总书记在下乡的时候就通读过三遍《资本论》,指出学原理、读原著是马克思主义的最佳方式。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凝聚
期刊
《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一书情节生动、细节温暖,让大家集体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青年的谆谆教诲和深切关怀,也让北大的共青团干部集体接受了一次政治上、思想上、方法上的洗礼。我多次读、多次想,内心最突出和深刻的感受就是“实”的精神。  “一枝一叶总关情”——为民之心,源于真情实感的“实”。报道在字里行间描写的多是日常工作生活的细节,很容易让人感觉身临其境,被其中的真实情感所感染和打动。我深刻感受到,不
期刊
1983年,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在给河北农大全体正定籍同学的信中写到:“农村迫切需要农大学生,农大学生同样也离不开农村。”作为一名专职团干部,站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下,如何助力农业发展,如何引领农村返乡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就成为了工作的重中之重。  今天,我们要在传统工作方式基础上紧抓关键要素,深入青年工作的田间地头和合作社厂区,了解其技术资金情况,调研销售渠道和物流成本等,利用联青服务站,定期
期刊
《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一书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跨度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走近青年大学生、关心青年大学生成长、为青年大学生指路答疑的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从中我们能夠感受他对于青年大学生的亲切关怀和热切期盼。对于高校团干部而言,这是一本在新时代做好青年大学生工作的行动指南,更是一本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教材。我们要从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循循善诱的工作方法
期刊
通过学习《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我再次深刻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心系青年,关注青年健康成长,高度重视青年工作。企业团组织肩负着帮助毕业大学生顺利实现角色转换的重要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学生身份向社会身份的转变,单身生活向家庭生活的转变,伴随着职场信心和正确职场价值观的建立等等,这都需要我们時时处处以青年为本,呵护青年,关心青年,及时了解青年所
期刊
伶仃洋上,三江汇聚,海天一色。“世界桥梁建设史上的巅峰之作”——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宛如一条巨龙,蜿蜒在大海之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港珠澳大桥横跨香港、澳门、珠海三地,深化了同胞血缘之情,更联通了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加速发展的大湾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承担新使命,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一颗靓丽的明珠。  如何吸引更多港澳台青年来到大湾区、扎根大湾区、建
期刊
《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的鲜活读本,对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助力当代青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示范意義。作为一名基层团干部,我们要积极为青年大学生搭建在新时代青春出彩的舞台。疫情防控期间,团路桥区委发动全区大学生助力防疫工作,通过到社区报道、线上陪伴医护人员子女、制作正能量网宣作品等形式,为大学生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搭好平台。每年暑假,通过路桥区在外大学生联合会发
期刊
不久前召开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描绘了我国“十四五”时期的宏伟蓝图和2035年的美好愿景,当代大学生生逢其时、使命光荣。如何书写无悔的青春?这是历史的叩问,也是国家的期许、个人的关切。《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这本书给了我们启迪。我推荐大家读这本书,就是希望广大青年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教诲,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希望广大团干部自觉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青年群
期刊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国有企业工作提出了明确任务和新的要求,要求必须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国企共青团是全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国企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是共青团当之无愧的顶梁柱。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深入实施、国资国企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重新审视国企共青团加强服务力建设、将服务大局与服务青年有机结合等有关问题,适逢
期刊
仔细阅读过《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对于习近平总书记的青年工作方法,我不由地感到深深敬佩。这是一位心中装着人民、装着青年的时代领袖,自从政之初,就怀揣一份朴素的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源自于个人7年的知青岁月,更源于胸中满腔的爱国热情。书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五四寄语背后的那股震撼人心的力量,这就是“知行合一”所带来的强大心灵感染力、理论说服力、实践穿透力。  我就职于中铁第一勘察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