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享受习作的快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lmn2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谈到习作,有的同学可能很爱好,写起来也比较轻松;但有的同学可能就愁眉苦脸,一筹莫展,一遇见习作就像挤牙膏,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合理利用课堂内外的各种资源,运用各种手段使学生多阅读、多观察、多练笔,日久天长,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习作 课堂内外 资源 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092-02
  谈到习作,有的同学可能很爱好,写起来也比较轻松;但有的同学可能就愁眉苦脸,一筹莫展,一遇见习作就像挤牙膏,一点一点十分艰难地往外挤,这样凑合起来的文章自然不会成功;也有的同学是翻了一本一本的作文书,东挪一句,西编一句,东西南北大杂烩;要不然就“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把别人的文章搬来,改头换面之后,充当自己的,你写张三,我写李四,你写爸爸,我改写妈妈,“换汤不换药”,让人读了感到别扭,甚至索然无味。
  这些同学可能是肚中没有东西,或者肚中即使有东西,也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退一步说即使写出来,也是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连自己也觉得没意思。因此,让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爱上习作一直是我们老师关注的话题。针对这一情况,我对“如何让学生有内容可写,如何让学生喜欢习作”进行探索和实践,让学生乐写,享受阅读的乐趣。
  一、阅读感悟,渗透习作知识。
  语文学习要让学生自己去读书,自己去感悟,在阅读实践中完成语言的感悟和积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而语言的感悟和积累也是写作的基础和源泉。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渗透习作教学,从而“润物细无声”。
  (一)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多读课文。要使学生“会读”、“读会”课文,并喜欢读课文,一方面要求教师在阅读方面给予学生示范和指导,另一重要方面是教学中引导学生不厌其烦地反复阅读。如何让学生不厌其烦,并喜欢读课文呢?要采用多种形式的阅读方式。如教师范读与学生自读相结合;带着问题自读,边读边思考;朗读与诵读相结合;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指读、齐读、轮流读交替运用;默读、速读、精读,根据文章的具体情况运用。也就是说,有意识地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体验到文章的美,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进一步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提高写作水平。如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我采用“八读”法:一读,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二读,学生自读,勾画不理解的词句。三读,学生带着课后问题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教师指名试着回答课后问题。四读,学生范读,学生学读。五读,有感情地朗读。六读,学生齐读,烘托气氛。七读,对精美部分细读,品味读,并试着背诵。八读,积累读,摘录精美的句子。这样课文读懂了,加上老师的引导点拨,问题解决了,语言积累了,从而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阅读教学中要注意课内积累。小学语文教材每篇课文,在语言表达、运用、段落层次、篇章结构、人物描写、景物渲染等方面各有特色。在学生熟读、感悟之后,要强化课内积累,即课堂积累。积累的方法,一是背,鼓励学生把课文中精美的或自己喜欢的部分当堂背诵下来。二是写,把有价值的东西随时写在记录本上。这样日积月累,习作时才能“厚积”而“薄发”。
  (三)阅读教学中要注意读写结合。学生在不断的读写结合中,仿中得悟,悟中求创,习作创新能力逐步提高。1.抓住精美句段仿写。课文中有许多精美的句段,巧妙的构思,让学生理解后再动手仿写,其“益”无穷。2.根据课文的写作特色仿写。每篇课文都有写作特色,供学生学习借鉴。教师可以抓住这些特色,进行仿写。如有的文章注重细节描写,有的文章侧重状物,有的文章注重描写人物,有的文章写景比较优美等,这些都可让学生仿写。
  二、博览群书,丰富语言积累。
  长期以来,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不了,很大原因在于阅读面太窄,阅读量小,语言贫乏。另外,“多读多写出华章”,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让学生博览群书,“小流以成江河”,写作时才能文思如泉涌。
  (一)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为使学生乐于读书,笔者采取了一些方法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1.张贴名人名言,建立图书角,讲作家、科学家读书成功的经验。2.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读书交流活动,讲故事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二)给予学生适当的读书指导。1.教师给学生推荐适宜的图书,如童话寓言、科普科幻、名人传记、天文地理、经典名著、军事历史等书籍。2.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写作材料,要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把阅读中有价值的东西摘抄下来,分类整理。
  三、留心观察,做生活的主人。
  只有认真观察周围事物,不断积累习作材料,才能写出好文章。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呢?
  (一)教给学生观察方法。1.要求学生观察时要细心,不能走马观花。观察前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事物制定观察计划,使观察有目的,这样观察就会细致、认真,对事物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把被观察的事物写得具体生动,不但要观其形,还要观其色,还要尝其味道、闻其气味、摸其手感,而且还要展开丰富的想像。2.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小题材。只有善于观察捕捉小题材或小事物,才能培养观察能力,才能写好大题目或大文章。如我在平时常让学生观察一些小虫、小草、小树等,还让学生观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喜怒哀乐。从而为学生写作积累素材。
  (二)要养成记观察笔记的习惯。观察时,凡遇新鲜的事物或观察有所得,就让学生及时地记在专门的观察本上,这样做既能练笔,又能为以后的写作提供丰富的材料,时间长了,学生自然而然会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
  四、主动实践,寻找源头活水。
  习作需要材料,学生积累的材料有些是间接得来的,有些是直接得来的。直接得来的材料就需要学生去实践,这些通过实践得来的材料,学生写出来感受深,写出来真实感人。   (一)没做过的事做一做再写。在低年级命题习作时,学生总是没话写,几句话就把内容概括完了,写的事情很不具体;多数学生提起习作来总是头疼,不知道写什么。为了克服这一难点,对某些习作,我先让学生对要写的事亲自做一做,然后再进行说写训练。学生亲自做了感受就深,再不愁没东西可写,而且写出来的文章真实感人。如:一次我布置的文题是《记一次家务劳动》。现在的学生一般很少做家务。于是,我就让学生星期日在家做家务,回来向老师汇报,然后再写习作。我听了学生的汇报,感受到他们这个星期天过得很有意义:有的洗衣服,有的做饭,有的收拾房间、有的喂鸡……这次习作写完交上来之后,内容都很具体,用生动的描写代替了无味的空喊,更主要的是学生都增长了本领。还有在《我的一次成功实验》、《植树》等习作前我都组织了实践活动,不但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二)没见过的事物看一看再写。习作是用来向外输出信息表现客观事物的,如果平时不留心观察,不经常大量地感知事物、认识事物,就不能输入和储存大量的信息,自然就没有信息的加工和输出,习作就会出现内容空洞、反映事物不真实的现象。对一些习作,我常让学生观察事物后再写,在观察的时候注意观察明白、全面、透彻,从中发现更多的特点和问题。如:一次习作,我让学生写一处建筑物,我让学生说说想写什么,它是什么样的。有的学生说:“我写国贸大厦。”有的学生说:“我写农贸市场。”想写什么的都有。可是要写的地方是什么样的就说得不具体,不全面了。我就让学生星期天去参观。参观回来后,我让同学们把参观的事物说一说,同学们都能滔滔不绝地讲出来。写完习作后,一个个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建筑物生动地展现出来。我读着一篇篇文章,似乎在和同学们一起参观,给我以身临其境之感。
  (三)不懂的事情问一问再写。学生多数时间是在校园里度过的,阅历少,有许多事情不懂东西不切合实际,没有真实性。对于这种类型的习作,我要求学生去调查,去采访,然后再写。
  如:一次我让学生写一种蔬菜或一种水果。要通过对蔬菜和水果的描写体现农民的辛苦。对于蔬菜和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等特点可以去品尝、去观察,那么它们为什么长得这么好?从幼苗到收获,农民伯伯是怎样管理的?就需要采访。同学们星期天都变成了小记者,找到农民伯伯,问这问那,还认真做了笔记。其中有一位同学采访的是种西红柿的叔叔。从正月初,西红柿在大棚里育苗,水、肥、阳光、适当供暖的护理,到二月小苗栽移,采取各种防风措施。苗稍大一点搭架,一遍遍喷洒农药;为每棵修枝掐杈;果熟及时摘取送入市场,说出了西红柿的美和农民伯伯早起晚归、迎风冒雨的辛苦。其他同学也都进行了这样详细的采访。写出的习作自然很生动,表达了真情实感。
  五、适时激励,激发写作兴趣。
  习作教学中应多用激励的方法,帮助学生增强信心。1.在习作批改过程中,不光写上“语句通顺、层次清楚”等批语,而且对在立意、构思、表现手法上有创新的习作,以及对习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微小的闪光点,都要及时地给予具体的肯定和鼓励。2.把优秀的习作张贴到教室的评比栏里,以示表扬和鼓励。3.选择比较优秀的习作,参加学校每学期举行的习作比赛,优胜的习作帮助学生向有关刊物投稿,当学生的习作变成铅字时,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必然高涨。
  总之,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合理利用课堂内外的各种资源,运用各种手段使学生多阅读、多观察、多练笔,日久天长,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之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核心指导思想,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因此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显得尤为重要。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是相关人员思考的重点。本文主要阐述了几点在思政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摘要】工程项目管理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为目标,针对现阶段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离严重、相关课程内容重复教学等问题,需在教材选择上、教学内容上、课时分配上、实践课程设置等四个方面进行改革。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课程 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  【基金项目】防灾科技学院第五批重点建设课程资助项目。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
【摘要】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本课从学生生活入手创设生活情境,再现生活,使学生了解自然常识和科学生活的技巧,初步学会防暑降温的方法、中暑的预防及急救措施;指导学生学会保护自我,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 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084-02  教学目的:  1.情感与
【摘要】本文从包装结构项目化教学的实施和调研为背景,提出了项目化教学在包装结构设计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指出在项目的组织与实施,项目的评价等仍需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以及教师队伍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项目化 实施 效果 认可度  【基金项目】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教改重点课题(JGXM2014038)的资助。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4-020
【摘要】《政治生活》一直是高中教学难题,存在课堂氛围不活跃、学生学习效率低与自主学习能力差等诸多问题,创新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学讲教学”模式正合时宜。笔者认为,首先应让学生深入体会“学讲教学”模式的精髓,通过几次授课,充分激发学生积极性,而后逐渐摸索,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成为新教学模式主角。  【关键词】政治生活 学进去与讲出来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摘要】本文通过对独立学院工商类《MIS》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急需解决的《MIS》课程教学问题,并针对问题给出了一些课程改革的建议。为同类独立学院工商类专业MIS 教学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MIS 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  【基金项目】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自立科研课题《基于独立学院工商类专业MIS多维教学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 号:JQ11019。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