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开放和科技的发展,金融不断创新,对金融从业人员的要求亦不断提高。毫无疑问,这对高校教育培养高素质金融创新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高校金融实验教学运行机制现状及问题入手,提出了高校金融实验教学运行机制框架的构建,并深入分析探讨了提高高校金融实验教学运行机制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 金融实验教学 教学运行机制 构建 分析
一、现阶段高校金融实验教学运行机制的状况及出现的问题
在金融专业的教学领域,一直存在这样的状况,那便是教师是教学的主体,而教学内容则偏重于基本概念、相关理论以及案例。但是在这种模式下,会让学生在金融教学中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没有太多的机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培养自身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便不能深入理解金融知识,以致不能灵活的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金融问题。然而,当金融实验教学被引入以后,教学的主体便变为了教师和学生,这样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机会,去主动的发现问题,继而提高了他们主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流行这种金融专业实验教学,一些实验教学实验教学的示范项目已经在建设当中,但是我国开始金融实验室建设的时间并不长,使得高校金融实验教学运行机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金融实验教学缺乏创新意识
由于我国在金融教学中一直遵循传统守旧的教学理念,无论是平时教学还是最终的测试大都偏重于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以及案例教学,没有较强的实验教学意识,因而忽略了实验环节,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很难得到提高。总而言之,传统教学观念制约了金融实验室教学,让其缺乏创新意识。
2 、教学内容的仿真性不高
金融教学必须要使学生具备较高的应用能力,但是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太多的现实案例交由学生去解决,去思考,这就需要借助于一些金融实验软件。现如今,我国的金融教学实验软件水平并不高,具备高质量的金融实验软件太少,致使教学中模拟的金融市场运行的能力较差,对金融理论、金融案例以及金融发展现实问题和趋势研究不透彻,没办法深入的去理解,导致教学内容的仿真性不高
3、教师实验教学的激励不够
总所周知,好的教学水平是离不开优秀教学老师的,在金融实验教学中也不例外。如果教学老师不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与实践经验,对教学的热情不高,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校质量。目前,金融實验教学中普遍存在人力、物力投入不足的状况,而且没有将教学老师的待遇、职称和实验教学相关联,使得教师实验教学激励不足,从而让金融实验教学效果不理想。
4、实验课程设置不科学合理
金融专业需要学习的课程非常多,诸如中央银行学、投资项目评估、金融信托与租赁、金融工程、保险精算等等,由于时间和授课条件的限制,使金融专业没有系统的实验课程,更缺乏跨学科的综合应用实例讲授,学生没有机会把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联系在一起,学习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导致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的情况普遍存在。
二、高校金融实验教学运行机制的构建
高校金融实验教学运行机制的构建必须要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注重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这样才能推动金融学科发展,主要内容如下:
1、为了提高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研究能力和分析决策能力,应建立一个内容齐全、效果评价客观、途径多样、层次递进的金融实验教学体系。对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可以通过建立财产和人身保险业务模拟、商业银行综合业务、国际结算业务模拟、商业银行会计业务模拟系统等基础操作性实验教学体系来实现。对于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可以通过建立金融数据库以及学习Excel,SPSS,Stata,Matlab等分析统计软件的金融创新实验教学体系开实现。这种情况下,实验教学内容都与最新的金融领域研究成果和教师的研究成果相关,通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学生可以自由的安排实验的内容即方案,学校还会为这些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场所、数据等资源,方便学生发表、出版、推广自己的研究成果。从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自主进行学习与独立进行研究的能力,有助于开拓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决策能力,可以通过建立证券、外汇投资、期货期权模拟交易系统等综合应用性实验教学体系来实现。学生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培养自身的分析决策能力,一般通过老师设定分析目标和任务,让学生撰写来实现。在金融实验教学体系中,这三个层次虽然各自分工,但是却是相互渗透,不容分割的。
2、建立一些相关的科研实验室,让学校科研人员承担一些金融科研课题,使实验教学拥有充足的教学素材和资源,促进金融实验教学效果得到不断的提升。同时让让拥有丰富理论的教学老师参与到设计和组织金融实验教学中去,并担任一些和金融实验教学有关的任务。
3、创造一些与其他高校、相关企业或是金融机构交流合作的机会,以便拓展金融实验教学的空间,让这种教学模式更贴近社会和实践。这种交流合作机会可以怎样实现呢?对于金融机构或是相关企业来说,学校可以为其低价提供培训场地,但必须应允学生可进行参观;也可聘请其他高校的著名专家以及业内人士帮助培训学生。
三、提高金融实验教学运行机制效率的方法
1、改变传统金融实验教学理念
目前,高校的金融实验教学运行机制效率还需提高,这就需要不断增强学校的管理机构和教学老师的教学意识,充分认识到金融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不能再将其视为教学内容的补充,而是提高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研究能力以及分析决策能力的重要方式。此外,还需将老师和学生的创造力充分的发挥出来,将基础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以及实验有机的结合起来,在现有的金融实验课程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实验教学内容,逐渐将中央银行学与金融租赁、金融工程、保险精算等实验课程开展起来,强化金融业务理论和实践效果。
2、改变金融实验教学运行机制 将现在封闭型的金融实验教学运行机制向开放型转变,将实验平台向更大的空间拓展,不仅仅局限于实验室,支持学生与其他高校、企业相交流,从而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激励与培养实验室的教师队伍
随着金融行业对专业知识和实务技能综合性人才的需求,高等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育职能又有所突显和强调,因此基于为教研提供先进丰富的资源、工具、平台,院校引进了专业实务的培训项目,通过合作制(与专业机构合作开办实训课程)和协作制(联系对口企业作为实践基地),促进金融实务型人才培养和输出,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研质量和水平的全面有机结合与发展。
金融实验室教学效率和老师的综合素质密切相关,激励与培养实验室的教师队伍,能够有效的保障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队伍应该对证券投资、外汇投资、期货期权交易、商业银行业务等知识非常精通,可以从金融机构、相关企业中聘任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同时也可以请一些对计算机互联网业务相当熟悉的人员作为辅导人员,使得学生能从金融基础知识、实践环节方面汲取全方位的知識经验。其次,将金融实验室的教师激励机制进行完善,构建更为有效的考核机制,将实验教师的待遇给予适当的提高。
如金融实验室可以软硬件为载体,以实验教学为主要手段,创建一个融教、学、科研工具系统与资源于一体的开放式金融教育服务平台,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专门用于培养实用性专业人才,为金融学生的实践提供广阔的空间。依托此金融与教育服务资源,针对金融学教学,架设起理论学习与工作实战无缝衔接的桥梁。
4、建立科学合理的金融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可以根据老师教授的知识,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分析决策能力以及研究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和考察。评价和考察的方式多种多样,但都主要针对老师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所学的知识进行。在评价老师的金融实验教学能力与质量时,主要依据金融实验教学效果、学生各类竞赛的成绩以及教师金融科研成果来进行。
四、小结
目前,我国各高校的金融实验教学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教学效率普遍偏低,这就需要我们在把握该学科运行规律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框架,对这些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或是改善,提高金融实验教学运行机制效率。
参考文献:
[1]吴文忠,构建信息化金融实验室系统[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年01期
[2]杨林,颜金林,金融实验教学的定位模式与改革路径[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年02期
[3]晏爱敏,冯月辉,构建和完善金融学科全方位实验平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年01期
(责任编辑:张彬)
关键词:高校 金融实验教学 教学运行机制 构建 分析
一、现阶段高校金融实验教学运行机制的状况及出现的问题
在金融专业的教学领域,一直存在这样的状况,那便是教师是教学的主体,而教学内容则偏重于基本概念、相关理论以及案例。但是在这种模式下,会让学生在金融教学中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没有太多的机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培养自身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便不能深入理解金融知识,以致不能灵活的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金融问题。然而,当金融实验教学被引入以后,教学的主体便变为了教师和学生,这样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机会,去主动的发现问题,继而提高了他们主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流行这种金融专业实验教学,一些实验教学实验教学的示范项目已经在建设当中,但是我国开始金融实验室建设的时间并不长,使得高校金融实验教学运行机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金融实验教学缺乏创新意识
由于我国在金融教学中一直遵循传统守旧的教学理念,无论是平时教学还是最终的测试大都偏重于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以及案例教学,没有较强的实验教学意识,因而忽略了实验环节,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很难得到提高。总而言之,传统教学观念制约了金融实验室教学,让其缺乏创新意识。
2 、教学内容的仿真性不高
金融教学必须要使学生具备较高的应用能力,但是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太多的现实案例交由学生去解决,去思考,这就需要借助于一些金融实验软件。现如今,我国的金融教学实验软件水平并不高,具备高质量的金融实验软件太少,致使教学中模拟的金融市场运行的能力较差,对金融理论、金融案例以及金融发展现实问题和趋势研究不透彻,没办法深入的去理解,导致教学内容的仿真性不高
3、教师实验教学的激励不够
总所周知,好的教学水平是离不开优秀教学老师的,在金融实验教学中也不例外。如果教学老师不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与实践经验,对教学的热情不高,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校质量。目前,金融實验教学中普遍存在人力、物力投入不足的状况,而且没有将教学老师的待遇、职称和实验教学相关联,使得教师实验教学激励不足,从而让金融实验教学效果不理想。
4、实验课程设置不科学合理
金融专业需要学习的课程非常多,诸如中央银行学、投资项目评估、金融信托与租赁、金融工程、保险精算等等,由于时间和授课条件的限制,使金融专业没有系统的实验课程,更缺乏跨学科的综合应用实例讲授,学生没有机会把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联系在一起,学习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导致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的情况普遍存在。
二、高校金融实验教学运行机制的构建
高校金融实验教学运行机制的构建必须要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注重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这样才能推动金融学科发展,主要内容如下:
1、为了提高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研究能力和分析决策能力,应建立一个内容齐全、效果评价客观、途径多样、层次递进的金融实验教学体系。对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可以通过建立财产和人身保险业务模拟、商业银行综合业务、国际结算业务模拟、商业银行会计业务模拟系统等基础操作性实验教学体系来实现。对于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可以通过建立金融数据库以及学习Excel,SPSS,Stata,Matlab等分析统计软件的金融创新实验教学体系开实现。这种情况下,实验教学内容都与最新的金融领域研究成果和教师的研究成果相关,通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学生可以自由的安排实验的内容即方案,学校还会为这些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场所、数据等资源,方便学生发表、出版、推广自己的研究成果。从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自主进行学习与独立进行研究的能力,有助于开拓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决策能力,可以通过建立证券、外汇投资、期货期权模拟交易系统等综合应用性实验教学体系来实现。学生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培养自身的分析决策能力,一般通过老师设定分析目标和任务,让学生撰写来实现。在金融实验教学体系中,这三个层次虽然各自分工,但是却是相互渗透,不容分割的。
2、建立一些相关的科研实验室,让学校科研人员承担一些金融科研课题,使实验教学拥有充足的教学素材和资源,促进金融实验教学效果得到不断的提升。同时让让拥有丰富理论的教学老师参与到设计和组织金融实验教学中去,并担任一些和金融实验教学有关的任务。
3、创造一些与其他高校、相关企业或是金融机构交流合作的机会,以便拓展金融实验教学的空间,让这种教学模式更贴近社会和实践。这种交流合作机会可以怎样实现呢?对于金融机构或是相关企业来说,学校可以为其低价提供培训场地,但必须应允学生可进行参观;也可聘请其他高校的著名专家以及业内人士帮助培训学生。
三、提高金融实验教学运行机制效率的方法
1、改变传统金融实验教学理念
目前,高校的金融实验教学运行机制效率还需提高,这就需要不断增强学校的管理机构和教学老师的教学意识,充分认识到金融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不能再将其视为教学内容的补充,而是提高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研究能力以及分析决策能力的重要方式。此外,还需将老师和学生的创造力充分的发挥出来,将基础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以及实验有机的结合起来,在现有的金融实验课程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实验教学内容,逐渐将中央银行学与金融租赁、金融工程、保险精算等实验课程开展起来,强化金融业务理论和实践效果。
2、改变金融实验教学运行机制 将现在封闭型的金融实验教学运行机制向开放型转变,将实验平台向更大的空间拓展,不仅仅局限于实验室,支持学生与其他高校、企业相交流,从而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激励与培养实验室的教师队伍
随着金融行业对专业知识和实务技能综合性人才的需求,高等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育职能又有所突显和强调,因此基于为教研提供先进丰富的资源、工具、平台,院校引进了专业实务的培训项目,通过合作制(与专业机构合作开办实训课程)和协作制(联系对口企业作为实践基地),促进金融实务型人才培养和输出,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研质量和水平的全面有机结合与发展。
金融实验室教学效率和老师的综合素质密切相关,激励与培养实验室的教师队伍,能够有效的保障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队伍应该对证券投资、外汇投资、期货期权交易、商业银行业务等知识非常精通,可以从金融机构、相关企业中聘任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同时也可以请一些对计算机互联网业务相当熟悉的人员作为辅导人员,使得学生能从金融基础知识、实践环节方面汲取全方位的知識经验。其次,将金融实验室的教师激励机制进行完善,构建更为有效的考核机制,将实验教师的待遇给予适当的提高。
如金融实验室可以软硬件为载体,以实验教学为主要手段,创建一个融教、学、科研工具系统与资源于一体的开放式金融教育服务平台,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专门用于培养实用性专业人才,为金融学生的实践提供广阔的空间。依托此金融与教育服务资源,针对金融学教学,架设起理论学习与工作实战无缝衔接的桥梁。
4、建立科学合理的金融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可以根据老师教授的知识,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分析决策能力以及研究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和考察。评价和考察的方式多种多样,但都主要针对老师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所学的知识进行。在评价老师的金融实验教学能力与质量时,主要依据金融实验教学效果、学生各类竞赛的成绩以及教师金融科研成果来进行。
四、小结
目前,我国各高校的金融实验教学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教学效率普遍偏低,这就需要我们在把握该学科运行规律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框架,对这些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或是改善,提高金融实验教学运行机制效率。
参考文献:
[1]吴文忠,构建信息化金融实验室系统[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年01期
[2]杨林,颜金林,金融实验教学的定位模式与改革路径[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年02期
[3]晏爱敏,冯月辉,构建和完善金融学科全方位实验平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年01期
(责任编辑: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