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究急性肺炎老年患者治疗中加替沙星、盐酸氨溴索与心理干预联合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医院诊治的74例急性肺炎老年患者分为两组,各37例,一组给予加替沙星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另一组在上述基础上采取心理干预,前者为对照组,后者为研究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7.30%(36/37),高于对照组81.08%(3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2=1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急性肺炎老年患者治疗中加替沙星、盐酸氨溴索与心理干预联合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医院诊治的74例急性肺炎老年患者分为两组,各37例,一组给予加替沙星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另一组在上述基础上采取心理干预,前者为对照组,后者为研究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7.30%(36/37),高于对照组81.08%(3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2=13.621,P=0.000);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0%(1/37),低于对照组的16.22%(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2=10.649,P=0.001)。治疗前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为50.51±4.87分、53.39±5.22分,与对照组50.49±4.94分、53.41±5.1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018、0.017);治疗后,研究组SAS、SDS评分为38.81±3.75分、40.44±4.02分,低于对照组46.53±4.24分、48.87±4.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8.296、8.332)。结论在应用加替沙星、盐酸氨溴索治疗肺炎老年患者的同时开展心理干预可缓解其不良情绪,提升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其他文献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推进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女性是家庭责任的重要承担者,也是家庭稳定的重要因素。然而,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女性的职业压力越来越大,女性在婚姻家庭与工作之间的冲突矛盾也日益明显。充分认识当代女性家庭与工作冲突的困境,打破当代女性在婚姻家庭与工作之间冲突问题的藩篱,营造平衡、和谐、幸福的婚姻家庭环境,成为推动女性自由、平等、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以恩格斯婚姻观为理论依据,集中探讨
随着互联网的逐步扩展,国际的交流越来越紧密,但语言障碍也带来了诸多不便。为了促进国际合作,国家不断收紧对英语教学的要求,现阶段,英语教学受到了广泛关注,但如何改变英语交际水平呢?要做到这一点,英语教师必须注重培养英语阅读技能,论文研究探讨了英语阅读的另一种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互动教学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促进了英语师生之间的交流。
电影被誉为"第七艺术",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将电影资源引入课堂教学,需要深挖电影艺术的教育魅力,掌握运用电影资源的教学策略,做到艺术性与思想性相统一、世界性与民族性相统一、经典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生成性与生本性相统一。
<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倡导将教师的动作示范、重点讲解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机结合。”依据新课标要求,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只有加强自身业务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探索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实践策略,才能为学生体育与健康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酪蛋白为原料,采用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以及胰蛋白酶对酪蛋白进行水解,确定制备降胆固醇肽的最佳蛋白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研究水解pH、水解温度、酶与底物比、底物浓度和水解时间对酪蛋白水解度和胆固醇胶束溶解度抑制率的影响,确定最佳水解条件;而后通过超滤和凝胶过滤层析确定降胆固醇肽的初步分离工艺。结果表明:制备酪蛋白源降胆固醇肽的最佳水解工具酶是中性蛋白酶,其最佳酶解条件为反应温度51.3
本文从阅读教学与词汇量拓展的角度分析阅读教学的实践,并从中找到有利于五年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提升的方法。
基于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新《环保法》实施对重污染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表明,新《环保法》对重污染企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新《环保法》通过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激励效应与企业外部的市场竞争缓解效应共同促进重污染企业转型升级。异质性分析发现,新《环保法》对东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以及国有重污染企业均有显著的政策
<正>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是临床上较常用的操作。用于建立中心静脉通路,供输液、测定中心静脉压和置入介入导管之用。目前多采用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最终导管末端进入腔静脉。我们从2003年05月~2005年7月,共实施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304例。其中经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者195例,经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者109例。共有3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后导管末端未能正确进入腔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