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全面掌握枣庄地区猪伪狂犬病毒(PRV)的感染现状,为PRV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研究于2016-2018年从枣庄地区部分规模猪场采集血清样品834份,采用gE-ELISA抗體试剂盒对血清样品进行野毒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枣庄地区规模猪场中PRV野毒感染的猪场总体阳性率和血清样品总阳性率分别为28.13%和8.51%,以2018年的猪场阳性感染率和血清样品阳性感染率最高。表明枣庄地区规模猪场普遍存在PRV野毒感染,且感染率具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应加强对PRV的防控力度,并做好净化工作。
关键词:猪伪狂犬病毒;感染;血清学调查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18.012
0 引言
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的致病原为猪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PRV在我国最早于1947年被首次报道,20世纪90年代成功研发出PRVgE基因缺失弱毒疫苗,该类疫苗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PRV的毒力基因(gE)敲除,且不影响病毒的复制与繁殖,但病毒的毒力将极大减弱。由于该类疫苗不含有gE基因,也不产生针对gE蛋白的抗体,而尚未缺失gE基因的PRV野毒株即含有gE基因,也产生针对gE蛋白抗体,故通过检测gE基因或gE抗体即可实现PRV疫苗株和野毒株的鉴别诊断[1]。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通过推广应用该类疫苗以及配合鉴别诊断技术有效控制了PRV的流行,但自2011年我国养猪密集地区陆续发生PRV变异毒株的感染,PRV变异毒株的致病性显著增强,甚至已经实现PRV净化的猪场也再次出现PRV变异毒株的感染,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严重威胁[2]。为及时掌握当前枣庄地区PRV的感染情况和流行规律,为枣庄地区PRV的综合防控提供参考,试验于2016-2018年共采集枣庄地区部分猪场血清样品834份,采用gE-ELISA抗体试剂盒对血清样品进行PRV野毒感染抗体的检测与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盒
猪伪狂犬病毒gE蛋白间接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购自武汉科前动物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1.2 血清样品采集
2016年3月至2018年11月,利用一次性注射器于猪只的前腔静脉处采集血液,常规方法分离血清样品。3年期间内采集的猪场涉及到枣庄地区内大部分规模猪场,共获得血清样品863份,其中采集血清样品的猪场均按照常规的免疫方法进行了PRV gE基因缺失弱毒疫苗的免疫接种。
1.3 血清样品检测
利用间接ELISA方法对采集的863份血清样品进行PRV野毒感染抗体的检测,具体操作方法严格按照猪伪狂犬病毒gE蛋白间接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2 结果与分析
2016-2018年检测涉及到32个猪场,PRV阳性猪场数共计有9个,猪场总阳性率达28.13%,其中以2016年的猪场阳性率最低,为22.22%,以2018年的猪场阳性率最高,为33.33%。2016-2018年共检测的834份血清样品中,PRV阳性样品数共计有74份,样品总阳性率达8.51%,其中以2017年的阳性感染率最低,为5.84%,以2018年的阳性感染率最高,为13.01%。2016-2018年期间枣庄地区PRV野毒株感染阳性率呈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表现在2018年的猪场阳性感染率(33.33%)和血清样品阳性感染率(13.01%)均远高于猪场平均阳性感染率(28.13%)和血清样本平均阳性感染率(8.51%),加强枣庄地区PRV的管理控制已刻不容缓。见表1。
3 讨论
自2011年PRV变异毒株流行,我国研究学者对不同地区开展了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如徐尤田等[3]采用gE-ELISA方法于2014-2016年对河南信阳市PRV野毒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PRV野毒感染的猪场阳性率为65.85%,血清样品阳性率为49.85%;郑辉等[4]采用gE-ELISA方法于2012-2017年对采自11个省份925个猪场44809份血清样品进行了PRV野毒感染的血清学调查,PRV野毒感染的猪场阳性率为54.91%,血清样品阳性率为20.42%;赵青等[5]采用gE-ELISA方法于2013-2016年对采自8个省市742个猪场16675份血清样品进行了PRV野毒感染的血清学调查,PRV野毒感染的猪场阳性率为73.99%,血清样品阳性率为37.77%,其中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的猪场阳性率和血清样品阳性率均较高,PRV野毒感染情况较普遍,并呈现出散发性流行的特点。
4 结论
2016-2018年枣庄地区PRV野毒感染的猪场总体阳性率和血清样品总阳性率分别为28.13%和8.51%,均相对低于国内其他研究学者的血清学调查结果,表明枣庄地区采取的PRV防控工作相对较好,但本次血清学调查分析发现枣庄地区在2016-2018年以2018年的猪场阳性率(33.33%)和血清样本阳性率(13.01%)最高,枣庄地区PRV野毒株感染情况呈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需进一步加强枣庄地区猪场的PRV的防控和净化工作。
参考文献
[1]郭占宏.猪伪狂犬病的鉴别诊断与综合防控[J].中国动物保健,2018,20(10):27-28.
[2]华利忠,刘剑锋,冯志新,等.猪伪狂犬病病毒新流行变异毒株的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学报,2017,33(2):476-480.
[3]徐尤田,王俊锋.2014-2016年河南省信阳市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情况调查[J].养猪,2017(3):121-122.
[4]郑辉,高许雷,邹敏,等.2012-2017年我国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PRV野毒感染状况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18,26(9):1-6.
[5]赵青,焦连国,王冬梅,等.2013-2016年中国部分地区猪伪狂犬病野毒株感染血清学调查[J].猪业科学,2017,34(3):102-104.
作者简介:褚玉红(1993-),女,山东枣庄人,助理兽医师,研究方向:临床兽医。
关键词:猪伪狂犬病毒;感染;血清学调查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18.012
0 引言
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的致病原为猪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PRV在我国最早于1947年被首次报道,20世纪90年代成功研发出PRVgE基因缺失弱毒疫苗,该类疫苗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PRV的毒力基因(gE)敲除,且不影响病毒的复制与繁殖,但病毒的毒力将极大减弱。由于该类疫苗不含有gE基因,也不产生针对gE蛋白的抗体,而尚未缺失gE基因的PRV野毒株即含有gE基因,也产生针对gE蛋白抗体,故通过检测gE基因或gE抗体即可实现PRV疫苗株和野毒株的鉴别诊断[1]。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通过推广应用该类疫苗以及配合鉴别诊断技术有效控制了PRV的流行,但自2011年我国养猪密集地区陆续发生PRV变异毒株的感染,PRV变异毒株的致病性显著增强,甚至已经实现PRV净化的猪场也再次出现PRV变异毒株的感染,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严重威胁[2]。为及时掌握当前枣庄地区PRV的感染情况和流行规律,为枣庄地区PRV的综合防控提供参考,试验于2016-2018年共采集枣庄地区部分猪场血清样品834份,采用gE-ELISA抗体试剂盒对血清样品进行PRV野毒感染抗体的检测与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盒
猪伪狂犬病毒gE蛋白间接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购自武汉科前动物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1.2 血清样品采集
2016年3月至2018年11月,利用一次性注射器于猪只的前腔静脉处采集血液,常规方法分离血清样品。3年期间内采集的猪场涉及到枣庄地区内大部分规模猪场,共获得血清样品863份,其中采集血清样品的猪场均按照常规的免疫方法进行了PRV gE基因缺失弱毒疫苗的免疫接种。
1.3 血清样品检测
利用间接ELISA方法对采集的863份血清样品进行PRV野毒感染抗体的检测,具体操作方法严格按照猪伪狂犬病毒gE蛋白间接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2 结果与分析
2016-2018年检测涉及到32个猪场,PRV阳性猪场数共计有9个,猪场总阳性率达28.13%,其中以2016年的猪场阳性率最低,为22.22%,以2018年的猪场阳性率最高,为33.33%。2016-2018年共检测的834份血清样品中,PRV阳性样品数共计有74份,样品总阳性率达8.51%,其中以2017年的阳性感染率最低,为5.84%,以2018年的阳性感染率最高,为13.01%。2016-2018年期间枣庄地区PRV野毒株感染阳性率呈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表现在2018年的猪场阳性感染率(33.33%)和血清样品阳性感染率(13.01%)均远高于猪场平均阳性感染率(28.13%)和血清样本平均阳性感染率(8.51%),加强枣庄地区PRV的管理控制已刻不容缓。见表1。
3 讨论
自2011年PRV变异毒株流行,我国研究学者对不同地区开展了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如徐尤田等[3]采用gE-ELISA方法于2014-2016年对河南信阳市PRV野毒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PRV野毒感染的猪场阳性率为65.85%,血清样品阳性率为49.85%;郑辉等[4]采用gE-ELISA方法于2012-2017年对采自11个省份925个猪场44809份血清样品进行了PRV野毒感染的血清学调查,PRV野毒感染的猪场阳性率为54.91%,血清样品阳性率为20.42%;赵青等[5]采用gE-ELISA方法于2013-2016年对采自8个省市742个猪场16675份血清样品进行了PRV野毒感染的血清学调查,PRV野毒感染的猪场阳性率为73.99%,血清样品阳性率为37.77%,其中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的猪场阳性率和血清样品阳性率均较高,PRV野毒感染情况较普遍,并呈现出散发性流行的特点。
4 结论
2016-2018年枣庄地区PRV野毒感染的猪场总体阳性率和血清样品总阳性率分别为28.13%和8.51%,均相对低于国内其他研究学者的血清学调查结果,表明枣庄地区采取的PRV防控工作相对较好,但本次血清学调查分析发现枣庄地区在2016-2018年以2018年的猪场阳性率(33.33%)和血清样本阳性率(13.01%)最高,枣庄地区PRV野毒株感染情况呈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需进一步加强枣庄地区猪场的PRV的防控和净化工作。
参考文献
[1]郭占宏.猪伪狂犬病的鉴别诊断与综合防控[J].中国动物保健,2018,20(10):27-28.
[2]华利忠,刘剑锋,冯志新,等.猪伪狂犬病病毒新流行变异毒株的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学报,2017,33(2):476-480.
[3]徐尤田,王俊锋.2014-2016年河南省信阳市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情况调查[J].养猪,2017(3):121-122.
[4]郑辉,高许雷,邹敏,等.2012-2017年我国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PRV野毒感染状况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18,26(9):1-6.
[5]赵青,焦连国,王冬梅,等.2013-2016年中国部分地区猪伪狂犬病野毒株感染血清学调查[J].猪业科学,2017,34(3):102-104.
作者简介:褚玉红(1993-),女,山东枣庄人,助理兽医师,研究方向:临床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