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地区猪伪狂犬病毒感染血清学调查与分析

来源 :畜牧兽医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fei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全面掌握枣庄地区猪伪狂犬病毒(PRV)的感染现状,为PRV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研究于2016-2018年从枣庄地区部分规模猪场采集血清样品834份,采用gE-ELISA抗體试剂盒对血清样品进行野毒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枣庄地区规模猪场中PRV野毒感染的猪场总体阳性率和血清样品总阳性率分别为28.13%和8.51%,以2018年的猪场阳性感染率和血清样品阳性感染率最高。表明枣庄地区规模猪场普遍存在PRV野毒感染,且感染率具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应加强对PRV的防控力度,并做好净化工作。
  关键词:猪伪狂犬病毒;感染;血清学调查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18.012
  0 引言
  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的致病原为猪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PRV在我国最早于1947年被首次报道,20世纪90年代成功研发出PRVgE基因缺失弱毒疫苗,该类疫苗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PRV的毒力基因(gE)敲除,且不影响病毒的复制与繁殖,但病毒的毒力将极大减弱。由于该类疫苗不含有gE基因,也不产生针对gE蛋白的抗体,而尚未缺失gE基因的PRV野毒株即含有gE基因,也产生针对gE蛋白抗体,故通过检测gE基因或gE抗体即可实现PRV疫苗株和野毒株的鉴别诊断[1]。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通过推广应用该类疫苗以及配合鉴别诊断技术有效控制了PRV的流行,但自2011年我国养猪密集地区陆续发生PRV变异毒株的感染,PRV变异毒株的致病性显著增强,甚至已经实现PRV净化的猪场也再次出现PRV变异毒株的感染,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严重威胁[2]。为及时掌握当前枣庄地区PRV的感染情况和流行规律,为枣庄地区PRV的综合防控提供参考,试验于2016-2018年共采集枣庄地区部分猪场血清样品834份,采用gE-ELISA抗体试剂盒对血清样品进行PRV野毒感染抗体的检测与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盒
  猪伪狂犬病毒gE蛋白间接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购自武汉科前动物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1.2 血清样品采集
  2016年3月至2018年11月,利用一次性注射器于猪只的前腔静脉处采集血液,常规方法分离血清样品。3年期间内采集的猪场涉及到枣庄地区内大部分规模猪场,共获得血清样品863份,其中采集血清样品的猪场均按照常规的免疫方法进行了PRV gE基因缺失弱毒疫苗的免疫接种。
  1.3 血清样品检测
  利用间接ELISA方法对采集的863份血清样品进行PRV野毒感染抗体的检测,具体操作方法严格按照猪伪狂犬病毒gE蛋白间接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2 结果与分析
  2016-2018年检测涉及到32个猪场,PRV阳性猪场数共计有9个,猪场总阳性率达28.13%,其中以2016年的猪场阳性率最低,为22.22%,以2018年的猪场阳性率最高,为33.33%。2016-2018年共检测的834份血清样品中,PRV阳性样品数共计有74份,样品总阳性率达8.51%,其中以2017年的阳性感染率最低,为5.84%,以2018年的阳性感染率最高,为13.01%。2016-2018年期间枣庄地区PRV野毒株感染阳性率呈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表现在2018年的猪场阳性感染率(33.33%)和血清样品阳性感染率(13.01%)均远高于猪场平均阳性感染率(28.13%)和血清样本平均阳性感染率(8.51%),加强枣庄地区PRV的管理控制已刻不容缓。见表1。
  3 讨论
  自2011年PRV变异毒株流行,我国研究学者对不同地区开展了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如徐尤田等[3]采用gE-ELISA方法于2014-2016年对河南信阳市PRV野毒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PRV野毒感染的猪场阳性率为65.85%,血清样品阳性率为49.85%;郑辉等[4]采用gE-ELISA方法于2012-2017年对采自11个省份925个猪场44809份血清样品进行了PRV野毒感染的血清学调查,PRV野毒感染的猪场阳性率为54.91%,血清样品阳性率为20.42%;赵青等[5]采用gE-ELISA方法于2013-2016年对采自8个省市742个猪场16675份血清样品进行了PRV野毒感染的血清学调查,PRV野毒感染的猪场阳性率为73.99%,血清样品阳性率为37.77%,其中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的猪场阳性率和血清样品阳性率均较高,PRV野毒感染情况较普遍,并呈现出散发性流行的特点。
  4 结论
  2016-2018年枣庄地区PRV野毒感染的猪场总体阳性率和血清样品总阳性率分别为28.13%和8.51%,均相对低于国内其他研究学者的血清学调查结果,表明枣庄地区采取的PRV防控工作相对较好,但本次血清学调查分析发现枣庄地区在2016-2018年以2018年的猪场阳性率(33.33%)和血清样本阳性率(13.01%)最高,枣庄地区PRV野毒株感染情况呈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需进一步加强枣庄地区猪场的PRV的防控和净化工作。
  参考文献
  [1]郭占宏.猪伪狂犬病的鉴别诊断与综合防控[J].中国动物保健,2018,20(10):27-28.
  [2]华利忠,刘剑锋,冯志新,等.猪伪狂犬病病毒新流行变异毒株的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学报,2017,33(2):476-480.
  [3]徐尤田,王俊锋.2014-2016年河南省信阳市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情况调查[J].养猪,2017(3):121-122.
  [4]郑辉,高许雷,邹敏,等.2012-2017年我国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PRV野毒感染状况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18,26(9):1-6.
  [5]赵青,焦连国,王冬梅,等.2013-2016年中国部分地区猪伪狂犬病野毒株感染血清学调查[J].猪业科学,2017,34(3):102-104.
  作者简介:褚玉红(1993-),女,山东枣庄人,助理兽医师,研究方向:临床兽医。
其他文献
犊牛是指从出生到6个月龄的小牛,这一阶段生长速度很快,生理变化很大,由真胃消化逐渐过渡到反刍。所以此阶段小牛相对难养,成活率较低,是奶牛生产的难关,饲养管理非常重要。此时期
通过采用1978—2010年中国农业发展时间序列资料,运用脉7中响应函数方法研究了中国农业产出波动与就业波动的关联性。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农业产出波动与就业波动存在因果联系和
摘要:猪肉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食品之一,目前对猪肉的市场需求量非常大,产生的经济效益不容小觑。如果在养猪中,出现疫病,对于养殖户造成的经济损失将不可预估。因此,采用合理的方式对猪疫病进行更加严格的监控,用科学的对策控制猪场疫病是最值得研究的问题之一。该文对于猪疫病的监控以及养猪场疫病的防控进行分析,并且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将疫病进行更加有效的控制。  关键词:猪疫病检测;养猪场疫病;防控对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树立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企业精神,把职工个人的前途和企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从各个环节调动并合理配置有助于企业
前后盘吸虫病是由前后盘科的各属吸虫,包括前后盘属、殖盘属、腹袋属、菲策属及卡妙属等的成虫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瘤胃和胆管壁上,童虫在移行过程中寄生在真胃、小肠、胆
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对人事管理、业务关系和人际关系中出现的问题提供指导。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更是对人力资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本文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趋
春季气候变化无常,是各种疾病的高发季节,因受气温逐渐转暖的影响,病菌大量繁殖,并传播迅速,加之农户饲养管理水平低,易发生各种疾病,给养鸡业带来损失。为预防和控制鸡病的发生,保证
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HPAI)是由正粘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属流感病毒引起的以禽类为主的急性传染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因其在禽类中传播快、危害大
摘要:肉食品约占日常食品的一半,优质肉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无污染、安全优质的动物产品。优质肉食品还要达到一定的专业标准。该文对肉食品质量的影响因素做了详细分析,以引起生产、销售环节注意,提高肉食品质量。  关键词:肉食品;质量;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426.82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9.15.023
摘要:山地牧道以及沿牧道放牧行为,会对植被空间的异质性带来影响并发生改变。山地牧道属于线状廊道,可为物种的扩散提供必要的生境以及通道,对斑块景观分割,使植被边界动态受到直接影响,进而植被空间异质性也随之发生改变。家畜沿着牧道采食会和植被空间异质性互相产生影响,特别是受践踏与排泄的影响,使植被空间的异质性发生变化。因此,该文以贵州省为例,重点阐述山地牧道和植被空间异质性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同行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