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薛一萍没有名片。这个年轻的台湾姑娘是云南刚兴建的第一座五星级饭店的老板。
13岁开始打工,19岁靠2700元当上小老板,36岁独闯大陆成为五星级饭店的老板……薛一萍的传奇故事在她手下的员工中流传。但这传奇中最令人称奇的却是她所有赚钱的故事都是她爱玩的性格带来的好运。性格即命运。别人成功都有一番苦心经营的历程,可她,却是在一次次“玩”中迸涌热情,发现机遇,走向成功。
薛一萍13岁那年,突发奇想对父母说:“我想学做生意,到舅舅的商店打工。”父母问:“不会耽误学习吧?”她说:“不会。”父母点了头。
舅舅在高雄市的海港码头开了一个三间房大小的百货店,主要客人是停靠码头轮船上的各国海员。薛一萍每天下学后,就赶到店里,站柜台到晚上10点。每月舅舅给她500台币的报酬。
薛一萍打工并不为了赚钱,她只是觉得好玩。她边站柜台边向各国海员学语言。于是,她很快学会了菲律宾、西班牙、印尼等8国的日常问话。
用8国的语言报出商品的价格,抬眼一看是哪国人她就用哪国的话和他进行对话,客人都喜欢上了这个会讲“家乡话”的小姑娘,薛一萍觉得得意又好玩,却没有意识到,这将为她带来滚滚的钱财。
薛一萍从来没有耽误过功课。每天商店打烊后,她就回家做作业,有时做到凌晨1点2点,第二天照样上学,长年她只睡五六个小时精力就特别旺盛,一直到现在都是这样。边做生意,边读书,在舅舅的店里她一直干到高中毕业。
靠2700元和借贷的10万元开始圆老板梦
高中毕业时她的学习成绩在班里总是排在前5名,考大学应该没什么问题,但是她选择了做生意,一则喜欢,二则她的两个弟弟都在读书,她想为父母减轻一点经济负担。
薛一萍也想开类似舅舅那样的一个百货店,自己当老板。
当时,她只有8000元台币(相当2700元人民币),薛一萍就找她的国语老师去借钱,在台湾互相借钱的事不太多,但薛一萍的老师很痛快地借给了她10万。
6万元做了租房的抵押金,3万元租金,剩下1万元她买了些角铁,自己打眼钻洞,拼装成货架,几天以后薛一萍的自选商场就初具规模了。
无钱进货了。好在薛一萍在舅舅店里打工时和各供货单位很熟。她从舅舅店里出来,没有带出来一张纸片,但200多家供货商的电话号码全部装在薛一萍的脑子里呢。她一家家打电话联系货源,因为有薛一萍的信誉作保证,各供货单位都同意先拿货后付款。
她的商店终于开张了,这一年她19岁。
绝大多数的海员老主顾们一传十,十传百,都到薛一萍的店里买东西。很多人到薛一萍的店里买东西,就是想和薛一萍说几句家乡话。
店里总是很多人,薛一萍每天收帐都不忘用学会的简单的8国言语和各国顾客们说几句话。然后就飞快地收钱,把收来的钱装进一个大面口袋里。装满一个面口袋,薛一萍就将这个面口袋向商店上面的睡觉阁楼上一扔,每天扔好几个面袋。每天晚上点钱都要花很长时间,可她心里高兴啊。她记得自己最多的一天就收纯利润达150多万台币,相当于5万元人民币的利润。
薛一萍只干了一个多月,她就把借老师的10万元贷款还清了。
就这样,薛一萍又干了几年,她就想:“我赚的钱够我们一家一辈子花的了,我不再干了。”薛一萍此生的一大兴趣就是去玩,有了钱她就萌生了一个设想,要用这笔钱去周游世界,好好玩一玩。
到菲律宾游玩,在那儿又做起了大生意
薛一萍选择玩的第一个地方是菲律宾,因为她当时所学的8国柜台语言,讲得最好的就是菲律宾语。谁想,这一玩,又“玩”出几笔大生意。
那天薛一萍去菲律宾正在候机,看到两个菲律宾的女孩拖着大包小包不知如何办手续,也不懂语言。她就主动上前去帮助她们。一路上,她们用菲律宾话越谈越投机。
到了菲律宾,两个女孩热情相邀:“住到我们家吧。”结果,到了她们家才知道这两个女孩是当政的马克斯总统妻子伊梅尔达的侄女。
住在了两个女孩处,薛一萍就向她们打听,你们买这么多衣服干什么,她们就说:“是台湾过时的衣服。这些衣服在菲律宾却很新潮,能卖出高价钱。”
听者有心。薛一萍停止了周游世界的打算,开始从台湾向菲律宾运衣服卖。
薛一萍后来在菲律宾的首都马尼拉最繁华的地方租了一个商店,卖开了台湾的衣服,果然卖得很“火”。她15天台湾、15天菲律宾不停地又跑又玩又赚钱,赚了很多钱。
不卖衣服时,她在菲律宾各地转悠玩,看到很多菲律宾人在自己的小楼前空地上支一堆火,让佣人为他们烤鱼吃,老远就能闻到鱼香味。她就想,哪一天自己也买地盖栋房子,也在房前烤鱼吃。
很快薛一萍便买了两亩地,盖好房子后,有个日本人提出要买薛一萍已买下的地,想买去建牧场放牛用。薛一萍就随口开了一个挺高的价钱,日本人欣然接受了。薛一萍发现这个办法赚钱更快。于是开始“跑车占地”。
菲律宾卖地的方法也特别有趣。用一个麻包里面装满了石灰,麻包上戳一个洞。用汽车拉着漏石灰的麻包跑,跑出一个白圈,就这样“跑车圈地”卖地给你。薛一萍看好依山附水能种草养牛的地方就去大片大片地购进。很快就又有日本人要买她已买下的地,薛一萍做的地产业也发了起来。
后来,菲律宾发生了政变,薛一萍便又回到了台湾,接着做她的周游世界梦。
回内地旅游办起了旅行社
薛一萍的父亲是台湾老兵,老家在江苏。他常向薛一萍讲内地的美丽,薛一萍几经“诱惑”便又向内地周游,计划用几年时间游遍祖国大好河山。第一次从广州回来,薛一萍给父亲讲观感,父亲边听边流泪。薛一萍就带父亲又去了趟广州。
父亲从广州回到台湾,又向一起出来的台湾老兵们学说见闻,结果这批老兵就一起找到薛一萍,恳请她带他们回内地探亲。
当时台湾人进出内地相当困难。但是薛一萍已两趟出入内地,办签证已相当有经验了。她第一批带了60个老兵到广州。当这60个老兵回到台湾后,来找薛一萍的老兵就更多了,薛一萍就申请办了个“亚星旅行社”。薛一萍少年时看过一部电影,有一块亚洲的最好宝石叫“亚洲之星”,薛一萍希望自己办的企业能像“亚洲之星”。
亚星旅行社生意很大,最兴隆的时间是在1989年。以后,薛一萍将旅行社的生意交给她弟弟做,薛一萍呢,又跑到她感兴趣的地方去了。
到大理投资亿元选址仅用5分钟
1989年薛一萍皈依佛教,师傅是台湾有名的圣严法师。1993年师傅提出要朝拜大理的佛教名山——鸡足山。他岁数大了,出行一次不易,弟子中开旅行社的人都来竞争这次的接待任务。薛一萍在近20家旅行社中竞选成功。
为了保证师傅的安全和行程顺利,薛一萍来到大理打前站,师傅的随从共有120人,没有好的宾馆住,吃饭还要分两个地方吃。她就问云南管旅游的领导:为什么不建大饭店?领导答:“我们资金不够。外面的人不愿到这不毛之地来投资。”薛一萍说:“这怎么是不毛之地呢?据我了解每年白族过三月三节,此节前后就有2000多万人来大理旅游。其它时间也有很多人来旅游。如果我来投资可以吗?”领导听后高兴地说:“我们热烈欢迎!”
薛一萍找到大理旅游度假村的经理,经理准备带薛一萍看几处投资点。薛一萍先看了一个地方就说:“好,就这了。”
经理问:“再看几个地方比较一下吗?”薛一萍说:“不用了。”几亿元的投资,薛一萍选址前后不到5分钟,就这么简单!
盖五星级宾馆的亿万富姐一个月仅吃了27元伙食费
薛一萍提着简单的行李一个人就来到大理建她的五星级饭店。
建设工地上很多人吃饭,他们就买了一把铲地用的铁锹炒大锅菜吃,薛一萍也吃这样的大锅菜。晚上工人们都回家了,她就用一只蜂窝煤炉自己做饭。有时盖房工人中午到附近民族大学食堂买饭吃,薛一萍就排在工人的队伍里买几毛钱一份的菜,众人议论她,“这个亿万富姐,也吃几毛钱的菜,我们还想赚到她的钱?”因薛一萍吃素,有人当时替她算了一个月的伙食帐,仅吃了27元人民币,在工人中也被作为“老抠”传开。
薛一萍觉得自己是一个普通的人,所以,和工人们在一起劳动生活,工人们越来越信任她。薛一萍又觉得自己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人,有些赚钱和设计的灵感就好像天助一样,想来就来了。
比如饭店的“吟龙厅”,能坐一千多人吃饭,设计此厅灯光时,设计人员提出装吊灯,薛一萍说:“和整体的又古典又豪华的风格不一致,不如让一个东西在天顶上盘绕——好,就设计一条龙吧,龙身上和云彩上装上霓虹灯,用来装饰也用来照明,龙身的空间装上有间隔的灯,像一颗颗星星,这样就和谐了。”几个设计人员都叫好。到过“吟龙厅”的许许多多的客人都说:这是最独到的设计。
盖一座五星级饭店绝非易事,一般施工中要由一套班子实施,盖成后又由另一套班子来管理。薛一萍呢,作为主要投资者,实施和管理都是她一人在操持。现在饭店起来了,她又当总经理又当董事长。
这座饭店全部是由国家设计部门按标准设计施工,硬件是当之无愧的五星级。但软件就需要薛一萍他们来努力了。她招聘的服务员大都是当地的白族和各民族的姑娘和小伙,对大饭店听都没有听说过,现在他们已成为五星级饭店的一员,薛一萍下定决心要让这些美丽的姑娘、英俊的小伙具有真正五星级的服务水准。
见过薛一萍的人,都觉得她很朴实,衣着和她的话语一样不饰华贵。她又很幽默,当采访中给她拍照时,她顺口来了一句玩笑:“我这么丑不能登在报上。”她一对明眸闪闪发亮,闪着智慧精灵的光彩。
如今,亚星大饭店已巍然屹立在苍山脚下、洱海之边,为古老的“文献之邦”大理市平添了一番现代化的风采。
记者探问:“薛小姐,您名花有主了吗?”她脸上又浮现出好玩的表情:“我可能要嫁给一个白族的阿鹏(白族小伙的统称)。”说完便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