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教育转型期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zya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的教育随着国家良性的快速发展,也正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江苏省基础教育不管是课程基地的全面铺开,还是高考评价体系多元化的逐步推进,身为基层普通高中学校的教育人,我们也在这新课改的深海作业区感受到了海潮的冲击力,是被动发展也好,是主动出击也好,我们已经不是昨日的我们,在教育改革的涅槃中我们也在不断的探索与追求。
  一、办学目标更加注重关注人的发展
  好的教育应当是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正如拿破仑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有力量,一是宝剑,二是思想,而思想比宝剑更有力量。思想是决定人行为的关键,养成教育就是解决人的思想的教育,就是教学质量提升的生命线,学生是否认识到学习对自身成长的必要性对其本人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激情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加强德育工作,注重养成教育,已经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推动教育教学发展的基础工作和迫切需要。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立足教育转型新契机,坚持“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不错过任何一个教育机会,不抹杀任何一个学生的优点”,时刻不忘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发展、快乐发展”,注重学生养成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懂礼仪、会学习、爱生活的阳光学生。
  二、教师培养更加注重名师工程导向
  社会的进步靠教育,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优质教育需要优秀的教师。当前,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充分认识教师在办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不论是提倡教育家办学,还是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培训的全面铺开,还是“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名师培养工程”等,都以系统规划的方式把教师队伍的培养摆在办教育的重要位置。就一所学校来说,我们也不再囿于传统被动发展的惯性中,明确提出了以塑造爱事业、有思想、善从教的活力教师为办学目标,成立青年教师孵化室、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帮扶室,用系统的培养模式、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复合型”教师。
  三、管理思维更加注重创新示范引领
  管理是一种艺术,高效的管理应该是轻管重理。我们对此深信不疑。我们把工作的主要精力用来走进课堂,走近教师,走近学生。要求全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上好示范课,占领新课改的制高点。通过不断健全管理制度,以学校制度建设提高办学水平,确保学校各项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学校实行“分管领导与会制”,学科分管领导按时参加每日教学研讨活动,做到责任靠身;实行“高效课堂过关制”,打造高效课堂;学校组织学科教研员、骨干教师走进每位教师课堂,查看课堂每个环节,确保高效课堂全面落实。学校全面落实岗位管理,以绩效工资改革激活工作热情。对照设岗要求,完善岗位设置,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科学实施绩效工资改革。学校还在学生中设立校长助理、处室主任助理、年级主任助理、班主任助理等多层级助理岗位,成立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充分发挥师生主体作用,把师生的心声及时、准确地反馈到学校,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今天的教育是开放性的教育,又是信息多变的教育。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是健全的人格和多元的创新探究型的人才。只要我们积极顺应当前的教育发展形势,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我们的教育将会越来越好。
其他文献
基于对货运信息服务业经营主体的现状和局限性的分析,提出了适合我国不同经营主体的信息平台架构方式,旨在形成以大型区域性货运服务市场为主导,各货运服务节点信息共享的货运服
结合某高架桥施工,总结了预应力后张法50mT梁预制施工工法,详细介绍了模板施工、混凝土施工、预应力施工等工艺要点,并将该工法用于丹洲营高架桥施工中,有效保证了施工质量,值得推
江苏省东海县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西行第一县,素有“水晶之都”的美誉。近年来,东海县教育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均衡、优质、和谐”为主题,强力推进“学前教育攻坚、初中质量振兴、特色学校创建、‘晶都’名师培养、教育资源均衡、教育形象提升”六大工程,全县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获得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教材改革实验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县、江苏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等
对石太客运专线段庄隧道出口过渠暗挖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探讨,着重介绍了隧道洞顶水渠的防水施工技术以及大断面浅埋隧道中隔壁法施工技术,以供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摘 要: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是重要的教育教学理念。其中,理解数学是数学教学的本质;理解学生是数学教学的前提;理解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保障,也是理解数学和理解学生的最终表现。分数定义教学,应基于“三个理解”,把握分数概念本质,透视分数学习难点,构建分数教学课堂。  关键词:理解数学 理解学生 理解教学 分数定义  章建跃博士在《中学数学课改的十个论题》一文中提出了“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