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类面料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丝绸织物
丝织面料我国具有丝绸原料优势,丝绸加工历史源远流长。2001年丝绸印染面料18.9亿米,丝绸织物出口1.2亿米。丝绸服装出口4亿件,手帕、纱巾、领带出口6700万件,总出口额接近10亿美元。我国丝绸服装制品出口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出口所需面料8亿~9亿米,基本实现了国产化,每年面料进口只有3000万米左右。2002年1月~9月,丝绸匹绸产量37亿米,印染丝织品18亿米,丝绸织物的出口1亿米,进口只有2200万米。单纯从丝织物进出口数量看,我国丝绸纺织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近几年,通过七五、八五、九五的技术攻关开发,我国丝织品在利用多样化原料解决缩水、抗皱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面料的色彩、牢度、耐洗涤性等方面,与意大利产品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出口产品大部分是中低档水平。
毛织物
2001年毛织物产量2.8亿米,出口面料4000万米,出口服装5400万件,面料进口7100万米。近几年,我国涌现出一批技术装备水平高、技术开发能力强、规模较大的企业,在纯毛产品的开发生产上具有了与国际水平接近的实力。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人们对纯毛产品的需求下降,由于混纺产品具有毛织物的光泽、挺括,又具有化纤织物耐洗易保养的特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而我国毛混纺产品缺乏系统开发,毛纺企业不了解化纤的性能,开发的产品手感粗躁、易起静电,不能满足高档服装的要求。2001年进口的7100万米毛织物,有近6000万米是混纺织物。按此数据推算,我国毛制服装面料的自给率不足50%。毛纺行业应加大对毛混纺织物的开发力度,满足出口服装和国内高档消费的需要。
棉织物
棉织物是最具竞争力的面料品种,随着大量无梭织机和进口染整设备的使用,棉面料的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都有较比大的改进。2001年,棉印染面料出口22.3亿米,进口11亿米,2002年1月~9月棉印染面料出口达到20亿米,比2001年多出口5亿米,进口与2001年持平。棉印染面料中的衬衫、牛仔、休闲装面料基本能满足出口要求。但厚型面料在染色均匀性、手感方面与国外有一定的差距,进口面料多以大于200克染色面料为主。
涤纶长丝织物
涤纶长丝织物经过近5年的开发,竞争力大大提高,面料出口从几千万米增长到2001年16亿米,进口下降到9亿米,2002年1月~9月印染涤纶长丝面料出口15亿米,比2001年增加5亿米,进口7.7亿米,比2001年同期增加1亿米。目前涤纶长丝面料的出口已大达增强。
尼龙长丝织物
尼龙长丝织物是我国纺织面料中竞争力最差的品种,多年来对其产品的开发生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2001年尼龙长丝织物出口只有1.3亿米,0.6亿美元,而同期进口达到10亿米,6亿美元。2002年1月~9月尼龙长丝织物进口8亿米,5.56亿美元。我国尼龙长丝主要从台湾、韩国地区和国家进口,用于运动衣、休闲装面料。我国尼龙长丝出口主要是塔夫绸里料,作为面料开发的很少。今后应将尼龙织物的开发作为重点,重视面料设计和功能性整理,着重手感和风格的改善。
涂层、复合、人造革、工业用产品等复合和产业用产品是今后一段时期增长潜力很大的一类产品,2002年1月~9月进口金额为8.88亿美元,出口只有4.47亿美元。我国在复合革、涂层、工业用纺织品方面开发比较滞后,竞争力较差。
国产面料与进口面料的主要差距
1.技术水平低、质量不能满足要求。进口面料的手感、触感、质地、色泽与舒适性方面都比国内的好,我国印染技术的水平,与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
2.面料设计缺乏原创性和独特的风格。大部分企业根本没有面料设计,而是从市场上复制,即使是自己设计的产品也缺少新意,品种规格少,不能作到系统开发、系列生产。
3.经营理念上与国外有差距。国外企业的开发,讲究上下游协作,谋求最少开发成本和最大利益,因此开发成本较低。国内开发一般是自成体系,自我封闭,开发时间长,成本高,因此难以接受服装厂的小批量定单,而一旦大批量生产,产品的档次就会下降,因此一般高档服装用面料,企业不愿在国内下单,面料厂也不愿接单生产,竞争力差。
纺织面料发展趋势
面料创新开发是企业制胜的关键。我国是最大的服装出口国,也是世界进口纺织品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仅次于美国,是世界第二大纺织品进口国。未来的纺织品服装贸易将逐步减少中间产品贸易环节,增加最终产品贸易份额,服装制造商将不仅承担服装缝制的任务,今后会更多的承担面料采购、服装设计等方面的责任。我国服装靠OEM贴牌加工的竞争力会越来越小,服装企业今后必须重视面料的设计选择。随着贸易壁垒逐步取消,技术壁垒、绿色环保、社会责任等对纺织面料开发生产商的要求会越来越苛刻。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后,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提供低成本和差别化产品成为企业制胜的关键,新产品开发更为迫切。
面料开发趋势。面料是纺织的中间产品。面料设计开发应与最终产品的消费定位紧密结合,最大限度的满足最终消费需求。面料开发要加强上中下游的有效协作,实现社会的合理分工,专业化生产。面料总的发展趋势是原料多样化、风格个性化、功能多样化。
面料开发重点。(1)功能性运动服面料(2)化纤休闲面料(3)毛混纺西装面料(4)纯化纤时尚女装面料(5)高档里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