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网络课程系统结构设计的新思路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yudeis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应用网络课程开展网络教学的教学模式正在被广大的师生所接受。在网络教学中,我们不仅需要用全新的观念和理论去重新审视和指导网络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领域和环节,而且需要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指导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本文在分析当今我国网络课程的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对网络课程系统结构设计的新思路作了探讨。
  关键词:网络课程 系统结构 现代信息技术
  
  一、问题的提出
  
  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正在被广大的师生所接受,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不论从学习的适用对象、教育内容的表现形式、课程的组织安排和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来看,网络教学都具有其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在网络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运用能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进行自主探索。良好的网络课程,一方面,应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共享优势,提供丰富的资源,使学习者可在其中获取相关的各种教学信息,另一方面,还应特别注意其自身的系统结构的构建。也就是说,我们需进一步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网络课程系统结构设计的新思路的探讨。
  
  二、网络教学中网络课程的应用现状
  
  1.网络课程的定义
  教育部2002年2月颁布的《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和11项试用标准》中指出:“网络课程是指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包括两个部分:按一定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是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及在网络教学支撑环境下实施的教学活动。”可以看出,网络课程不仅包括教学内容,同时还包括基于教学内容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网络课程的基本属性是“课程”,所以它包含了“课程”的一切特征,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等;但同时相对于传统的课程来说,它也体现了“网络”的属性,即以互联网作为传播的媒介,通过一定的网络技术呈现,具体在教学中体现出的教学的特征是非面授的,教与学的双方在时空上是分离的。
  2.目前网络课程中常见系统结构比较分析
  对各学科网络课程和部分精品课程的系统结构进行分析和归类,总结当前网络课程中常见的系统结构主要有以下三种:
  (1)框架网页型网络课程系统结构
  框架网页型网络课程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这种结构属于传统型网络课程系统结构,目前大部分的网络课程都采用此结构。
  
  (2)层级型网络课程系统结构
  层级型网络课程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这种结构也比较普遍,特别适用于偏理论学科的网络课程的设计中。
  
  (3)目录树型网络课程系统结构
  目录树型网络课程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这种结构主要是综合前面两种结构的特点而产生的。
  
  进一步分析一些典型的网络课程,总结出当前我国网络课程系统结构的特点有以下几方面。
  ①重视内容的“讲解”和“演示”环节。不同课程不同学科各展所长,如流媒体视频、文本、Flash动画等,更有使用虚拟现实等技术的,以尽可能将课程知识讲全、讲细、讲系统,且大部分教学内容皆按印刷课本章节顺序编排。
  ②学科特点突出。不同学科在栏目设计、技术实现及内容结构上皆能发挥学科所长、突出学科优势、符合学科特点。比如,语言学科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听说训练和情景对话,工科则利用各种图片、虚拟现实技术、Flash动画等演示与讲解原理与过程,法学的案例分析、模拟法庭的角色扮演,医学的各种病理图片、体内器官动画、药剂配方图表等。
  ③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多样化。综合使用多种媒体,学习内容表达更加活泼生动。常用的媒体结合方式有:文字+图片+表格+多媒体动画(多以Flash为主),文字+图片+表格+视频(流媒体、其它格式),文字+图片+表格+多媒体动画+教师的电子讲稿。
  ④导航系统方便灵活。导航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为学习者准确地确定当前的位置,同时能快速、方便地进入下一个学习内容。所有课程都具备了传统的课程章节的主目录的线性导航系统。部分的导航系统除了常见的线性结构外,更多地加入了非线性的结构,如以知识点为中心的非线性、发散性的导航等等。
  但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当前我国网络课程系统结构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其一,从整体上讲,这些网络课程共同存在着重教学内容的呈现与讲解,轻学习环境与学习活动的设计。其二,相当一部分网络教学内容的讲解与呈现仍以大量的文字阅读为主,个别的仍存在着“课本搬家”的现象。其三,缺乏协作学习的设计及组织与实施的指导和建议。大部分课程设计都是沿袭传统教学中的经验,并没有根据远教育的特点进行较为“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设计,设计者更多是从教师的角度去考虑课程的开发,这样会大大降低网络课程的有效使用,使网络课程的许多内在的优势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从而直接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网络课程系统结构设计的新思路
  
  为了更好地实施和设计网络课程,充分体现出网络教学的优势,让网络课程呈现的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活动,创设的情境更加有助于学生的个别化自主学习;同时使学习者通过网络课程的学习,把所学的知识能有效地联系起来,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
  传统网络课程系统结构设计的原则有以下几条:(1)教学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技术性原则;(4)经济性原则;(5)艺术性原则。而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网络课程系统结构设计中时,要综合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笔者认为至少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围绕网络课程教学目标,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模式。
  不同学科的网络课程对信息化教学模式的需求不同,可运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多样化的。在网络课程被推广之前,已有许多诸如研究性学习、基于几何画板的探究学习、虚拟实验室、微世界、情景演示等信息化教学模式或方法被运用于各学科教学。因而,网络课程建设应该围绕教学目标,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模式,在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信息时代的教学魅力。由此,实现网络教学与面授相促进,基于Web页教材与文字教材相配合,个别学习与小组研讨相互补,网络探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各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相弥补。
  2.为学生营造探索与创造的空间,创设学生的自主学习情景。
  当今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学生全面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网络是一个较好的贮存和递送教育信息的媒介,在提供创新环境与创造性学习条件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因而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实现学习者在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提高协作能力、探索能力与创造能力的过程。
  网络课程系统应提供完全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学习者进入网络教学系统后,可根据课程信息库中的课程设置,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课程,可获得个人的笔记本、电子信箱、课程信息和资源库、网上练习。其中学生电子笔记本和网上作业与测验充分体现了个别化自主学习情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随时在课程内容上加注,记录下学习的心得、疑难问题和重点内容,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意义建构,形成自己的学习资源,有助于学习者进行探索式的自主学习。
  3.重视协作化学习与个别化学习的有机结合。
  在学习过程中,网络课程系统应提供协作化学习和个别化学习相结合的环境。学生对于某些内容的学习依赖于教师和其他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和群体的协商与对话(如:提出问题、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实验、得到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因此,开展协作学习是很有必要的。同时在协作学习中,学生不是纯粹地面向计算机的学习,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与其他学生共同学习,体现了人性化的交流,弥补了单独学习的缺陷。
  4.重视交互环境的设计与使用。
  网络课程的交互不仅能促进师生及生生之间的知识和情感的交流,而且有利于教学的实施和管理。WebQuest等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教师对学习活动的指导和评价、学生之间的交流、疑难问题的讨论、临时信息的发布等教学活动都必须通过交互系统才能充分实现。一般的,网络留言本、学习论坛、BBS、电子邮箱都较好地实现网上学习的交互。
  5.充分体现网络课程自身的开放性、动态性。
  网络课程本身要求在时间、空间和内容上进行开放和动态更新,主要表现在:各个知识领域的相互关联,对科学技术进步的开放,教学内容的动态及开放性组织,学习过程组织中的平衡等。动态开放性可以使网络课程不断地得到充实、完善,能随时作出调整来满足各方面需求。这种开放动态性充分体现了时代发展的特征和网络教学的优势,将知识以课程的形式进行新的组合或分类,构建网络课程结构,体现了课程间的关联性。
  综上,我们在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网络课程系统结构设计时,需借助信息技术提供的各种手段和优势,结合当今先进的学习理论和方法,使技术支持学习,学习理论指导技术,进而两者都能更好地发展。
  
  四、小结
  
  网络课程教学做为一种先进有效的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在教学中能发挥积极的、重要的作用。但如何充分运用网络课程教学的特点,充分发挥网络课程教学的作用,是网络课程教学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加强网络教学中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方法,提高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水平,是提高网络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手段。当然网络课程有着其自身的优势,但还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网络课程的设计、评价,资源的共享等等。笔者对网络课程系统的分析及探讨的设计新思路,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网络教学、保证教学质量,使网络教学随着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网络技术、教育理论的发展更具生命力。
  
  参考文献:
  [1]余胜泉.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教育技术通讯,2000,(10).
  [2]吴海霞,张琴珠.以条件建构——优化理论指导网络课程设计的研究.开放教育研究.2003,(8).
  [3]马红亮.对网络课程建设中若干概念的再思考.现代教育技术.2003,(3).
  [4]蒋家傅.网络课程的特性、构建原则及其构建模式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4,(3).
  [5]林君芬,余胜全.关于我国网络课程现状与问题的思考.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http://www.edu.cn/20020305/3021721.shtml.
其他文献
摘要: 数学思维按其智力品质可分为再现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两种。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策略主要有:展现数学思维过程,引导学生探索数学创新思维的规律;让数学创造进入课堂,激发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动机;实施开放式数学教学,创设学生进行数学创新思维的情境。笔者就这一问题结合教育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大家交流。  关键词: 数学创新思维 新课程教学 教学策略    一、展现数学思维过程,溯创新之
本文报道1例白血病化疗中大剂量甲氨蝶呤排泄延迟患儿的个体化治疗实践,探讨在儿童白血病化疗中大剂量甲氨蝶呤排泄延迟解救的个体化治疗.临床药师利用药物基因检测预警甲氨
把学生按学习成绩分成重点班和普通班,是自高考恢复以来教育界普遍存在的一种做法。毫无疑问这与当前所推行的素质教育的理念是相悖的。教育部门也已意识到这一现象的严重性,所以自2006年9月1日起,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实施。教育法规定: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这一做法意义应该是深远的。但一年多来,现实状况又如何呢?    一、变换花样踢“擦边球”    《义务教育法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模拟面试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级四年制护理专业的6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在《护理管理学》教学过程中采用模拟面试方式,将学生分为 13
邮储银行作为国有六大行之一,长期以来,致力于打造一流大型零售商业银行的品牌形象.在品牌塑造和传播方面,邮储银行提出构建大品牌建设格局,以“依托媒体宣传传播品牌、围绕
期刊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与交流的过程,教师需要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调整自已的教学。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更有实效。事实上,课堂教学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课堂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课堂教学虽然有一定的‘预设性’,但却主要是‘生成的’”。因此,教师有必要关注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预设即细致的备课。备课应考虑教材、学生、教师和教学条件等诸多因素,关注“教师、学习者、课程、课堂活动、教材之间的互动”,既要对
目的:分析计划免疫接种中采取护理指导的必要性.方法:选入我院于2019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进行接种疫苗的儿童100例,以抽签法的形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0例.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