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亚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维甲酸受体α融合基因的表达分析

来源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wei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不同亚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t(15;17)染色体易位及形成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α(PML-RARa)融合基因情况。

方法

APL患者55例,其中粗颗粒型(M3a )23例,混合颗粒型(M3b )17例,细颗粒型(M3c )15例,用常规细胞遗传学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观察其t(15;17)易位情况;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不同亚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PML-RARa融合基因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不同亚型的APL患者染色体易位t(15;17)及PML-RARa融合基因阳性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M3a、M3b、M3c三种亚型的t(15;17)染色体易位阳性率:M3a为82.61%(19/23),M3b为82.35%(14/17),M3c为80.00%(12/15),三种亚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046,P>0.05)。三种亚型的PML-RARa阳性率:M3a为95.65%(22/23),M3b为94.12%(16/17),M3c为100.00%(15/15),三种亚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44,P>0.05)。APL患者FISH检测PML-RARa阳性率为96.36%(53/55),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t(15;17)易位检出率81.82%(45/55),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340,P<0.05)。

结论

M3a、M3b、M3c三种亚型中t(15;17)染色体易位及形成的PML-RARa融合基因无显著性差异;FISH检测技术敏感度高于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

其他文献
航空国际合作项目常受国际间不同文化倾向性的影响,项目团队拥有不同的价值观、信念、工作方法及方式,从而导致项目团队之间冲突的发生,如何认识文化差异,是跨文化管理面临的一项
心力衰竭(心衰)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近年来,各种心血管疾病治疗新技术、新方法、预防新理念的不断涌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
目的探讨双能量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血管造影(CTA)在颈动脉狭窄和斑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双源CT双能量CTA检查8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分析双能量CTA自动减影去骨技术对颈动脉的显示情况,并评价图像质量。分析80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类型,并对不同类型的斑块在颈动脉各段分布情况进行比较,其中有30例患者在2周内选择了血管造影(DSA)检查,并与双能量CTA检查结果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