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了如何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整合教材、转变观念、适应学生、激励学生、评价学生、体现特色,从而提高中职物理教学质量,使职校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锻炼、科学素养得到提高、发展能力得到增强。
[关键词]中职;物理教学;策略
中职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中等应用型人才,因此,职业学校应构建新的课程模式,在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重视基础文化知识的教学,确保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中职物理课程是职业学校工科类专业课的基础,学好物理,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再教育的能力;学好物理,对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及科学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改变,当前,中职学校生源质量逐年下降,中职物理教学陷入困境。如何提高中职物理教学质量,使职校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锻炼、科学素养得到提高、发展能力得到增强,迫在眉睫。
策略一:重视学生科学素养,优化物理课程结构
物理学习对提高职校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物理知识,不仅能使学生了解、解释、掌握很多自然现象和规律,而且可以培养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与精神,使职校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锻炼、科学素养得到提高、发展能力得到增强。
中职物理学科主要内容包括光学、力学、热学、电磁学等四大部分。根据新的课程改革原则:横跨学科,构建模块,服务专业,够用为度,理实一体,改变评价。笔者根据我校中职的不同专业,将物理与电工基础、电子技术课程进行整合,编写校本教材,如对计算机、电子技术类专业的学生,着重突出电磁学知识,同时增加电子方面的基础知识,如万用表的使用,二极管、三极管识别,各种电阻的认识及读数,逻辑电路的基本知识;对机电、数控专业的学生,则将物理与电工基础课程中的电磁学知识进行整合,这样既可以避免内容的重复又节约了教学课时,为学生动手操作增加了许多机会,当然这种整合不是简单的删除物理中的电磁部分或以电工基础取代物理中的电磁部分。电磁部分的基础知识将直接影响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也会影响专业课的学习。可以说,物理学对中职电类的整个教学质量都会起到一个比较深远的影响。
策略二:树立现代教学理念,改进教师教学行为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职校的物理教学应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观,以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技能的专业人材”为基点,教学方法宜采用“少讲高深理论,多讲操作,多实训”的原则,教师要转变育人观念,“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与主动参与,敢于用新观念、新技术新资源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如根据学生的物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和专业课要求,将学生分小组,实施分层次选修。
策略三: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在教学内容的取舍时,应以实用、够用、好用为原则,在教学内容的角度上,应从实践出发,回归生活。应让物理学走进学生,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感性认识,突出物理知识与人类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体现课程的时代性。通过了解物理知识的应用,带动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对物理知识由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例如,笔者在讲授“力的合成”时,首先设计一个小实验——“拉不直的绳子”。让两个学生用尽最大力气拉一条中间挂有一个书包的绳子,看能否把绳子拉直。学生跃跃欲试,几轮下来发现绳子不管怎么拉都拉不直,好奇和疑问顿生。于是我顺势引入这节课的内容,学生兴趣盎然。又如,汽车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交通运输工具,为什么大多数小型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通过对身边的事例进行分析,从而让学生轻松地学习光的反射、折射的相关知识。物理科学的发展本身就是不断摸索、不断创新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在平时物理教学中,引导和鼓励学生仔细观察身边的现象,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逐步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策略四:注重物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操作技能,造就应用型人才。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中职物理教学更应注重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养成勤于动手的习惯;学会合作、与人共事的能力;学习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当地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物理课外活动,进行一些科技小实验、小制作等科技活动。
策略五:更新教学评价体系,客观评价学生能力
为适应新课改,就得废除过去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一个对学生的动态的评价体系,关注评价的多元性,采用阶段评价、目标评价、项目评价、理实一体化评价等模式,对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能力及技能掌握的程度,进行一个客观的评价,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也体现出一切为学生发展,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因此,在明确中职物理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物理学教学的改革,有意识地体现专业特色,重新整合与专业有关的物理知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依据,制定科学的讲授内容,改进教师教学行为,注重物理实验教学,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走出困境。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中职;物理教学;策略
中职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中等应用型人才,因此,职业学校应构建新的课程模式,在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重视基础文化知识的教学,确保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中职物理课程是职业学校工科类专业课的基础,学好物理,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再教育的能力;学好物理,对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及科学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改变,当前,中职学校生源质量逐年下降,中职物理教学陷入困境。如何提高中职物理教学质量,使职校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锻炼、科学素养得到提高、发展能力得到增强,迫在眉睫。
策略一:重视学生科学素养,优化物理课程结构
物理学习对提高职校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物理知识,不仅能使学生了解、解释、掌握很多自然现象和规律,而且可以培养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与精神,使职校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锻炼、科学素养得到提高、发展能力得到增强。
中职物理学科主要内容包括光学、力学、热学、电磁学等四大部分。根据新的课程改革原则:横跨学科,构建模块,服务专业,够用为度,理实一体,改变评价。笔者根据我校中职的不同专业,将物理与电工基础、电子技术课程进行整合,编写校本教材,如对计算机、电子技术类专业的学生,着重突出电磁学知识,同时增加电子方面的基础知识,如万用表的使用,二极管、三极管识别,各种电阻的认识及读数,逻辑电路的基本知识;对机电、数控专业的学生,则将物理与电工基础课程中的电磁学知识进行整合,这样既可以避免内容的重复又节约了教学课时,为学生动手操作增加了许多机会,当然这种整合不是简单的删除物理中的电磁部分或以电工基础取代物理中的电磁部分。电磁部分的基础知识将直接影响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也会影响专业课的学习。可以说,物理学对中职电类的整个教学质量都会起到一个比较深远的影响。
策略二:树立现代教学理念,改进教师教学行为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职校的物理教学应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观,以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技能的专业人材”为基点,教学方法宜采用“少讲高深理论,多讲操作,多实训”的原则,教师要转变育人观念,“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与主动参与,敢于用新观念、新技术新资源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如根据学生的物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和专业课要求,将学生分小组,实施分层次选修。
策略三: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在教学内容的取舍时,应以实用、够用、好用为原则,在教学内容的角度上,应从实践出发,回归生活。应让物理学走进学生,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感性认识,突出物理知识与人类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体现课程的时代性。通过了解物理知识的应用,带动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对物理知识由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例如,笔者在讲授“力的合成”时,首先设计一个小实验——“拉不直的绳子”。让两个学生用尽最大力气拉一条中间挂有一个书包的绳子,看能否把绳子拉直。学生跃跃欲试,几轮下来发现绳子不管怎么拉都拉不直,好奇和疑问顿生。于是我顺势引入这节课的内容,学生兴趣盎然。又如,汽车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交通运输工具,为什么大多数小型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通过对身边的事例进行分析,从而让学生轻松地学习光的反射、折射的相关知识。物理科学的发展本身就是不断摸索、不断创新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在平时物理教学中,引导和鼓励学生仔细观察身边的现象,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逐步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策略四:注重物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操作技能,造就应用型人才。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中职物理教学更应注重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养成勤于动手的习惯;学会合作、与人共事的能力;学习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当地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物理课外活动,进行一些科技小实验、小制作等科技活动。
策略五:更新教学评价体系,客观评价学生能力
为适应新课改,就得废除过去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一个对学生的动态的评价体系,关注评价的多元性,采用阶段评价、目标评价、项目评价、理实一体化评价等模式,对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能力及技能掌握的程度,进行一个客观的评价,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也体现出一切为学生发展,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因此,在明确中职物理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物理学教学的改革,有意识地体现专业特色,重新整合与专业有关的物理知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依据,制定科学的讲授内容,改进教师教学行为,注重物理实验教学,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走出困境。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