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传媒艺术思政育人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基于专业思政研创剧《长征路·民族情》的探析

来源 :民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hi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文科视阁下,传媒艺术专业思政育人迎来新使命.应现实迫切之需,传媒艺术亟待实现思政性与专业性、理论性与实践性、艺术性与技术性之“三重融合”.本研究以“三重融合”育人目标来观照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专业思政研创教学项目《长征路·民族情》.研创团队教师借鉴了“拟态环境”塑造,发挥了“意见领袖”职能,从而引导学生由“知之”向“乐知”继而向“乐行”的蜕变.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了“三维动态循环系统”构想,这一构想“以学为中心”,涉及“人文为体”“创作为法”“技术为用”三个维度,形成“知之→乐知→乐行→乐思”“人文为体→创作为法→传播推广→价值引领”和“技术为用→创作为法→协同创新→技术推动”三大循环.研究也结合各高校传媒教学领域的思政育人经验,从既要强调教师“以学为中心”的理念也要强化对学生学习观的培养、既要讲求思政融入的具体性也要实现思政传播的多元化、既要强化院校技术平台建设也要拓宽外部合作渠道三方面,探寻新文科传媒艺术思政育人“三维动态循环系统”理论构想之现实优化路径.
其他文献
自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就以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方法为理论工具,以解决不同时期社会主要矛盾为民族工作重点,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确立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制度和基本政策,在民族地区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各族人民共同迈向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后,党中央及时将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调整到经济发展与人民物质文化需要上来,提出民族工作关键看发展的重要决策.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判断,将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提升到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领
语言不通就难以沟通,不沟通就难以达成理解、形成认同.坚定不移地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进各族群众“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要求.本研究将普通话推广置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国家民族工作主线的框架下,分别从工具特性、制度属性、文化的载体与本质、人力资本效应四个方面分析普通话推广助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逻辑,结合我国推普工作取得的成效及存在问题,着重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角剖析我国民族地区深入推普面临的矛盾和困境,并从普通话与民族语言之间的均衡、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