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合作学习是语文课堂教学常见的学习方式,也是素质教学提倡的教学方式之一,但就目前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就整体素质而言,学生的性格往往是偏向于独立和孤僻,普遍缺乏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在学校教学和生活中表现的尤为突出。本文针对这一现象,分析了合作学习的由来、特点和在中职语文课堂合作的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堂;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3-0115-01
笔者从事中职语文教育多年,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现在的孩子们普遍缺乏合作意识与交往技能,尤其是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懂如何配合学习,不习惯和同伴开展合作学习,在小组教学中很难得到实际效果,这个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究其原因,目前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在家庭里的地位空前上升,有的成为名副其实的“小皇帝”、“小公主”,孩子在家庭中没有合作的氛围,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他们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立足,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语文合作学习的提出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认为,语文教学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由此可见,语文课堂中的合作学习已成为我们提倡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要求。所以,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环境,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的主体地位。在具体的中职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根据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自身需要,帮助学生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二 语文合作学习的方式
1.教学环节。为达到合作学习的预期效果,使合作学习小组成为学习的共同体,要在每个小组成员都必须了解,他们彼此的关系是一个整体,每个人都不可或缺。在中职语文教学环节中,要贯彻合作学习,首先要求语文教师确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明确、恰当,要便于教师和学生操作。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来把握课堂教学目标,学生要通过预习和整体感知课堂教学内容,合作探究要建立在学生充分、独立、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上,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把握好学生合作探究的最佳时机进行启发和提示,这个最佳时机一般是学生在探究讨论时遇到一些不能理解的问题进而出现争论的时候。通过前期的合作探究,各个小组会就某一问题或几个问题基本达成一致意见,这就需要由教师进行小结,评议和小结是对上一环节各小组的表现和得出答案的综合性评价,这时,教师需要做出较为公正和客观的评价和小结。最后,教师需要巩固测验,通过课堂练习来检验学生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2.语文教师活动。在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中,语文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共同学习的合作者。在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特殊的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可以是电影视频、动画图片、情景故事、名人名言等。语文教师通过这些情景,结合所教授的课堂内容,不断地启发引导学生的个体思维,使他们能够沿着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方向探究。小组活动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还应认真观察各小组的学习活动情况,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师在引导的同时,要注意发现学生遇到的问题并及时加以点拨解惑,把学生出现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方式传达给其他同学。
3.语文课堂中学生活动。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活动,就学生而言,应该主动通过自学和预习来了解教学内容,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参与在小组中的讨论。学生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流讨论,不断完善自己的答案或是对策,争取在组织交流中说出自己的心中所想,以期待其他同学的评议和教师的评价。
三 如何培养学生语文合作学习的能力
1.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目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大多是在老师的要求下进行的。而事实上,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自发性行为。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应首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要从思想上去解决学生的之间的团队意识。合作学习的形式创造了学生互相认识、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机会。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合作学习方式的形成。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们学会了把自我融于群体之中,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合群性。要想适应社会,就要学会与别人密切交往,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他人能热心帮助,真诚相待。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感到要想使自己在学习上有所收获,必须做到小组之间的每一个成员相互帮助,相互取长补短,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培养了小组成员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各成员在小组中协同学习时,要把彼此的知识、资料等资源做到最大程度的共享,并通过自查和老师的反馈中不断加以改进。为了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使小组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和谐的语文课堂氛围中。
2.要加强学生自主能力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课堂上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是培养有独创的思维与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具有社会交往能力的开放型人才的有效途径。要加强学生的自主能力的训练,使其能够在小组内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积极融入集体之中。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他们能够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小组合作学习能改变以往中职语文课堂上的“教师讲--学生听”和“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单一和单向的刻板教学方式为学生间互动、师生间互动的多元和多向的信息交流方式。
3.應该鼓励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应该本着以学生为中心,抓住时机,寻找亮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养成合作学习的好习惯。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总之,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不仅仅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而且还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和增强学生沟通交流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增强了学生的社会意识,训练了学生的交往技能,有利于学生个人成长和品格的完善,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堂;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3-0115-01
笔者从事中职语文教育多年,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现在的孩子们普遍缺乏合作意识与交往技能,尤其是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懂如何配合学习,不习惯和同伴开展合作学习,在小组教学中很难得到实际效果,这个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究其原因,目前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在家庭里的地位空前上升,有的成为名副其实的“小皇帝”、“小公主”,孩子在家庭中没有合作的氛围,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他们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立足,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语文合作学习的提出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认为,语文教学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由此可见,语文课堂中的合作学习已成为我们提倡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要求。所以,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环境,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的主体地位。在具体的中职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根据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自身需要,帮助学生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二 语文合作学习的方式
1.教学环节。为达到合作学习的预期效果,使合作学习小组成为学习的共同体,要在每个小组成员都必须了解,他们彼此的关系是一个整体,每个人都不可或缺。在中职语文教学环节中,要贯彻合作学习,首先要求语文教师确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明确、恰当,要便于教师和学生操作。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来把握课堂教学目标,学生要通过预习和整体感知课堂教学内容,合作探究要建立在学生充分、独立、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上,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把握好学生合作探究的最佳时机进行启发和提示,这个最佳时机一般是学生在探究讨论时遇到一些不能理解的问题进而出现争论的时候。通过前期的合作探究,各个小组会就某一问题或几个问题基本达成一致意见,这就需要由教师进行小结,评议和小结是对上一环节各小组的表现和得出答案的综合性评价,这时,教师需要做出较为公正和客观的评价和小结。最后,教师需要巩固测验,通过课堂练习来检验学生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2.语文教师活动。在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中,语文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共同学习的合作者。在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特殊的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可以是电影视频、动画图片、情景故事、名人名言等。语文教师通过这些情景,结合所教授的课堂内容,不断地启发引导学生的个体思维,使他们能够沿着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方向探究。小组活动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还应认真观察各小组的学习活动情况,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师在引导的同时,要注意发现学生遇到的问题并及时加以点拨解惑,把学生出现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方式传达给其他同学。
3.语文课堂中学生活动。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活动,就学生而言,应该主动通过自学和预习来了解教学内容,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参与在小组中的讨论。学生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流讨论,不断完善自己的答案或是对策,争取在组织交流中说出自己的心中所想,以期待其他同学的评议和教师的评价。
三 如何培养学生语文合作学习的能力
1.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目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大多是在老师的要求下进行的。而事实上,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自发性行为。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应首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要从思想上去解决学生的之间的团队意识。合作学习的形式创造了学生互相认识、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机会。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合作学习方式的形成。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们学会了把自我融于群体之中,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合群性。要想适应社会,就要学会与别人密切交往,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他人能热心帮助,真诚相待。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感到要想使自己在学习上有所收获,必须做到小组之间的每一个成员相互帮助,相互取长补短,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培养了小组成员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各成员在小组中协同学习时,要把彼此的知识、资料等资源做到最大程度的共享,并通过自查和老师的反馈中不断加以改进。为了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使小组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和谐的语文课堂氛围中。
2.要加强学生自主能力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课堂上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是培养有独创的思维与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具有社会交往能力的开放型人才的有效途径。要加强学生的自主能力的训练,使其能够在小组内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积极融入集体之中。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他们能够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小组合作学习能改变以往中职语文课堂上的“教师讲--学生听”和“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单一和单向的刻板教学方式为学生间互动、师生间互动的多元和多向的信息交流方式。
3.應该鼓励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应该本着以学生为中心,抓住时机,寻找亮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养成合作学习的好习惯。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总之,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不仅仅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而且还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和增强学生沟通交流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增强了学生的社会意识,训练了学生的交往技能,有利于学生个人成长和品格的完善,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