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 悟真谛

来源 :历史教学·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b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马恩原典,教学运用,史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8)07-0052-02
  开场时听主持人介绍,今天有十多位校长、副校长或学校书记作为听众来参加这个活动,这让我很惊讶,说明上海中学的领导层非常重视教师的专业素质教育,这是上海中学历史教师的福分。刚才十几位教师的发言也让我刮目相看,中学历史教师能够研读马恩的原著,在全国恐怕不多见。这个读书活动的课题“唯物史观的学术机理与教学运用”很具有挑战性,厘清唯物史观的学术机理,需要真正读懂原著,而马恩原著是不那么容易看进去的;还要结合教学实践,比较准确地学以致用,这也有难度。在刚才的发言中,每一位教师都是从原著中理解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有几位不约而同地谈到经济决定论,他们都意识到单一经济决定论不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本意。教条式地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历史教学中很有市场,将唯物史观简单地归纳为那么几条、那么几句话,这本身就是将学术机理简单化、庸俗化。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条万绪,不可能用“归根结底”的一句话概括。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思维方式,也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刚才有位老师在发言中举出马克思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论述,又举出恩格斯解释经济决定论的几段话,用以说明单一经济决定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这是认真阅读原著才会产生的认识。马恩原著中的很多语句很难理解,有时在一部原著中,你会感觉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似乎还是对立的。刚才有位老师在发言谈到《共产党宣言》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其实这个思想只存在于《宣言》末尾一段,《宣言》大部分是讲阶级斗争、资本主义生产力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最后才提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那么,能不能说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关注人的自由呢?仔细读《宣言》不难发现,马恩不仅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者的地位,而且还说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的人格也被异化,成为雇佣劳动者。那位教师通过解读《宣言》,得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精神也是以人為本的价值追求,这个结论有根据,能够成立。《共产党宣言》是中学历史课程中的内容,是唯一接触马恩原著的一课,因此教师备课必须要读原著,不能照本宣科重复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那几句话,最后再高呼“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学生能信吗?马克思、恩格斯是根据他们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得出结论,他们没有看到今天的发展。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理论怎么解读旅游业?怎么解读影视产业?很多中学教师都知道,恩格斯晚年对1848年预言的修正。马克思、恩格斯不是“文革”式的阶级斗争论者,他们的哲学不是“斗争哲学”。《宣言》中就充分肯定了资产阶级的创造力,而不是将资产阶级视为十恶不赦的敌人,一概否定,一棍子打死。僵化地、教条式地解读马克思主义实际是在贬低马克思主义。
  历史课程不是大学的马列课,更多的是要运用唯物史观解释历史现象。解读唯物史观的学术机理是为了教学实践,现在历史课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很多都要通过阅读原著重新解释。比如国家的起源,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说:“国家是从控制阶级对立的需要中产生的,同时又是在这些阶级的冲突中产生的。”后来他在为马克思的《法兰西内战》单行本所写的导言中概括成一句话:“国家无非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但是,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还说道:“国家和氏族组织不同的地方,第一点就是它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第二个不同点,是公共权力的设立。”怎样理解恩格斯这两段话?用“国家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机器”套解夏朝建立国家,于是就言之凿凿地认定夏朝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系统,建立了军队和监狱,制定了法律,等等。而实际上有关夏朝的文献记录都是远离夏朝一千多年之后形式的,春秋战国时期的传说,可以说是人为构建起来的,直接证据太少。迄今为止,考古只发现了夏朝后期的“王宫”,根本不可能发现监狱。“国家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对成熟国家的定义,可以用以解释古希腊罗马,不能套用在夏朝。
  恩格斯说的“两个不同点”学术界认为是指早期国家形成的标志。夏商西周都还属于早期国家,因为直到西周宗族一直都还是国家的基层组织,“按地区划分国民”在战国变法运动中才实现,为秦统一推行郡县制奠定了基础。但是以“家天下”行使公共权力是从夏朝开始的,因此可以认定夏朝建立了国家。而国家形态的成熟也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氏族社会进入国家形态不可能是断崖式的,政府、军队、监狱一下子都冒出来了。建立了国家又保留氏族社会的组织是正常现象。这样解释是不是更合理?是不是更符合基本史实?很多类似问题学术界都曾有过讨论,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的很多课题直接与中学历史有关联。学术研究的很多成果至今还仅存留在学术界和图书馆。史学研究最大的普及面、最直接的受益面应该是中学历史教学,遗憾的是二者沟通的渠道狭窄。
  感谢周靖老师的邀请,参加这个读书活动对《历史教学》也很有帮助。现在主持《历史教学》编辑工作的是80后的年轻人,他们希望与你们建立广泛而经常的联系。及时反映教学研究的问题和成果是他们的职责,我想也是你们的希望。谢谢大家。
  【作者简介】任世江,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历史教学》原主编。
  【责任编辑:王雅贞】
其他文献
在日本生活多年的萨苏最近撰文讲了这么件事。他的一个叫土屋的邻居,是大学生,三番五次地找他讨教有关秦始皇、刘邦、汉武帝、董仲舒、宋江以及租庸调制、八旗制等问题。萨苏很纳闷,询问得知他是为了考警察这个职业。找来《警察官录取考试习题集——日本公务员考试2008年版》,其中关于中国历史文化在考试内容中占相当大的比例,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方面,如“引进高度文明制度,建立真正的国家”“全面吸收盛唐文
周公国的姬根跟他哥姬朝吵着分家,听说就要抄家伙了;魏武侯死后,其子魏警和魏缓也开始对砍。收到谍报,韩懿侯很兴奋,不禁又在心里大骂刚被他搞死的亲爹。  他爹在几年前灭了郑国,这事听起来挺牛的,却是个坑。本来平起平坐的魏国俨然已成“天下第一”,现在不仅要唯其马首是瞻,还得担心哪天被人家灭了。一个恶邻就够烦了,郑国一灭,又多了个强悍又凶蛮的楚国做邻居,这不是有病吗?  现在魏国乱了,不正是好机会吗?据可
摘 要 在中世纪的西欧,存在着各种不利于犹太人行医的因素,但许多犹太人仍选择成为医生并取得巨大的成功。这并非一种偶然现象,而有其内在的必然性。犹太文化传统中对卫生保健的重视,犹太人掌握多种语言的能力,为犹太人进入医学这一领域提供了先天的优势条件;中世纪西方在医学发展上的长期滞后,使得医术高超的犹太医生更容易脱颖而出;社会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以及12世纪以后医生职业的日益世俗化,成为犹太人从医的一
早晨,走进教室,打开书包准备拿语文书预习。奇怪,语文书居然不见了。再看看其他同学,他们和我一样,大家都没了语文书。难道是语文书集体出走?正在大家犯愁的时候,老师走进教室,打开投影仪,正准备上语文课,只见一排排看不懂的文字呈现在眼前。大家惊奇地你望望我、我望望你。秦老师也惊呆了,正张嘴想向同学们问个明白,可嘴里冒出来的也不知是什么外星语,老师只好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可老师写出来的哪里是汉字,简直是“
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美军侦察得知一支日本军队频频往返于太平洋中一个面积极小的那卢岛。  不过,那卢岛既不是海上重要通道,也不是军事基地,而且岛上聚集着许多鸟类,到处都是鸟粪。所以这件事并没有引起美国情报部门的关注,认为这只是日军扩大占领区域的勃勃野心。  但日军的举动引起了美国著名粮食专家罗伯特·斯特劳斯的注意,斯特劳斯根据获得的情报分析了日本此举的意义:日本人看重的就是岛上的鸟粪,他們要把鸟粪运
在法国历史上,法兰西波旁王朝第五位国王路易十六是个另类,他唯一的爱好就是研究锁具。然而,有一个人凭借对弹簧、锁扣、触发器的独到理解,不仅犹如魔术师般把机械家具“机关算尽”,更成功地征服了别具匠心的路易十六。他就是“家具之父”——大卫·伦琴。  大卫·伦琴于1743年生于德国,他的父亲是18世纪著名德国家具制造商亚伯拉罕。受父亲和家族的影响,大卫-伦琴自幼对家具制造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且认真地学习了整
江苏省铜山区体育高考上线率—直保持在全省招生人数的1/10左右,其中2007年尤为突出,全区双过线151人,占全省招生数1333人的11.33%。2016年全区体育高考又取得了108人双过线的好成绩,再加上高水平、单招等又增加了近200余人,优异的成绩得到上级领导、社会、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究其原因,得益于全区有一套独创的完善的符合规律的“四理念”、“四阶段”的理论与实践体系作保障,使得全区体育
“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诸葛亮和黄月英的婚姻,被时人编成段子嘲笑了很多年。诸葛亮身长八尺、才气侧漏,荆州牧刘表是叔叔的故旧,姐夫是荆襄望族之一的蒯祺,虽算不上有什么资本,但娶个美女想必不难。  那他娶黄月英到底图什么?  诸葛亮从二十多岁起就刻苦学习政治、经济、军事等专业知识,积极和青年才俊交朋友,也非常留心时事,对自己的定位是管仲、乐毅。由此可知他极度看重事业,想俘获他的心,仅靠颜值是远
一  1587年春天,江西奉新(今属江西宜春)山茶掩映的宋宅里,明朝著名科学家宋应星出生了。他虽是宋家第三个孩子,却依然背负着复兴家族的重任——他的曾祖是明朝重要阁臣、  “一条鞭法”的推行者,到了父亲这代,却没落成平民。  幼时,宋应星就知道自己的使命——通过科举,复兴家族。他和哥哥们一道学习,只为了那个神圣的目标。宋应星自幼聪颖,过目不忘,出口成诵。只是,和学习相比,宋应星更喜欢游山玩水。奉新
[关键词]人文主义,天主教异端,乐观化,世俗化,功利性  欧洲文艺复兴期间,人文主义是不是天主教异端?在这个问题的界定上,存在着几个较为复杂的问题。首先,人文主义(humanism)是一个文艺复兴之后才出现的一个名词,最早是由德国教育家尼特哈麦在1808年首创,后来沃伊格在1859年出版的《古代经典的复兴——人文主义的第一个世纪》一书中首先用于描述文艺复兴时期。因此,在有关文艺复兴的第一手史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