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教学法对小学音乐教育问题的突破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549976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音乐是小学阶段的学科内容,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的音乐智能。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音乐教育作为开发学生智能的一种方式,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现阶段,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灌输性过强,教学内容过于专业化,学生的参与度较低的情况,影响音乐教育效果。因此,本文提出采用奥尔夫教学方法,解决现阶段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以供相关单位参考借鉴。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小学音乐教育;问题;突破
  德国音乐家奥尔夫提出关于音乐教育的理念,我们将其称之为“奥尔夫教学法”。奥尔夫关于音乐教育同传统的音乐教育存在很大的差距,他认为音乐教育应该注重人本,将其诉诸于感性,不应该采取教鞭、乐谱的教育方式,而是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让其从音乐之中感受到快乐,进而认识到音乐的魅力。可以看出,奥尔夫教学法可以很好地突破传统音乐教育的问题,提升音乐教育的效果。
  一、 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小学阶段是挖掘学生多元智能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学校采取多种方式,去挖掘学生的智能。音乐教育则主要是培养学生音乐智能的教育课程,可以让学生学会某个歌曲或者乐器,会认识乐谱,会歌唱等。现阶段,小学音乐教育存在较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 灌输式的教学理念
  纵观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存在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灌输式的教育理念。在日常的音乐教育中,教师采取灌输式的教学,将音乐知识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主观意愿,导致教育效果不佳。音乐教育应该是一种启迪式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学习。而实际教学中,学生处于被支配的地位,教师单向地进行知识传输,学生是否感兴趣,是否有效理解和吸收,都难以保证。
  (二) 教学内容过于专业化
  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同成年人的理解和感悟方面的差距,没有看到学生的不同教育背景以及不同天赋,未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在教育过程中,将节拍、音级、音程等专业化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只能做到机械记忆,也就是模仿学习,不仅耗时而且教学效果不佳。
  (三) 教学方式的“乐谱化”
  教学方式比较固定,主要靠着教师的一张嘴,教材的乐谱以及教学工具乐器等,虽然小学专业的教师有一些源自专业化的音乐院校,有着比较扎实的基本功,但是并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教学模式单一,忽视现代化的教学方法的应用,导致小学音乐课堂情况不佳。
  二、 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一) 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兴趣
  奥尔夫教学法最大的区别在于注重学生,因此音乐教学需要围绕学生,也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基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出发,由于其理解能力较差,只能理解一些形象化和具象化的东西,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音乐教学。例如,动画音乐,将动画和音乐结合起来,通过播放动画片,让学生欣赏动画片中的音乐,进而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加深学生对音乐的分辨能力以及感受能力。这种将音乐和动画结合的方式,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征,有助于学生通过音乐,了解到音乐中包含的快乐、悲伤等情绪,学生的音乐感悟能力便会得到很好的提升。
  (二) 游戏式教学
  奥尔夫认为音乐教学应该采取游戏式的教学方式,让音乐变成一种寓教于乐的内容,学生玩中学。小学阶段的学生,本身就比较活泼好动,玩又是学生的天性,采取游戏式的教学有着一定的可行性。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消除学生的焦虑情绪,让学生主动地感受和接受音乐,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小学音乐课堂采取游戏式教学,学生的游戏天性得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改变以往音乐课堂教学单一、内容枯燥、学生兴趣低的局面,学生积极参与,愉快地享受音乐学习的过程,一边玩耍,一边学习音乐。
  (三) 故事式教学法
  音乐教学可以采取故事式的教学法,将音乐以故事的方式展现出来,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和理解。由于不同的音乐作品有着不同的历史和背景,为了方便进行故事式教学,需要教师了解到每部作品的创新背景以及创作情境,进而帮助其理解音乐内涵,开展音乐教学。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自身认知能力有限,灌输式的教学,显然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可以采取故事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在音乐教学时,以讲故事的方式,将音乐作品同故事结合,依靠故事传递音乐情感,让学生认识到音乐的背景,音乐作者的经历等,有助于学生去理解音乐的感情。例如,《游击队歌》的教学便可以采取讲故事的方式,讲解抗战时期的游击队故事,包括“地道战”“放牛郎王二小”等,依靠故事讲解结合音乐内容,让学生理解到音乐的情感。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奥尔夫教学法同传统的教学法有着明显的不同。传统教学法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采取音乐知识灌输的方式,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参与度低等导致音乐教学效果不佳。为了提升音乐教学效果,有效地开发学生的音乐智能,可以借鉴奥尔夫教学法,也就是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采取游戏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一边游戏一边学习;采取故事式的教学方法,将音乐内容同音乐创作背景结合,以故事的方式,让学生理解音乐情感。可以看出,奥尔夫教学法与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发挥主体地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值得被广泛地应用到教学活动中。
  参考文献:
  [1]徐明香.浅谈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实践意义——以民族音乐作品为例[J].北方音乐,2018(4).
  [2]龙绍坤.探讨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问题[J].北方音乐,2017,37(3):123.
  [3]陈洪龙.浅谈奥尔夫教学法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影响[J].课程教育研究,2018(3).
  [4]周珊琴.浅谈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J].都市家教月刊,2017(1):249-250.
  [5]屠昀璐.例谈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实践研究[J].求知導刊,2016(7):130.
  [6]汤凌玲.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启蒙教育中的新探索[J].当代音乐,2018(6).
  作者简介:
  刘爽,山东省德州市,山东省德州市湖滨北路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在这个知识服务于社会发展的环境下,人们越来越重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升。教育部门也在对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进行创新和实践,以期能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鉴于此,本文主要针对问题引导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使用进行相关浅析,以期能够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仅供参考。  关键词:问题引导教学法;高中生物;使用  一、 前言  在实际的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高中生物的学习兴趣不足
背景:  细胞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端粒不仅能够阻止核酸酶对染色体的降解,而且可以通过抑制DNA损伤反应(DNA damage reaction,DDR)防止亲代细胞染色体末端相互融合以及非整倍体
摘 要:目前,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下,核心素养是其中重要的组成内容。本文从核心素养理念的角度出发,对音乐核心素养的本质特征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并且提出了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一、 引言  核心素养,其含义主要是指学生所具备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基本品格和能力水平。因此,在核心素养的
摘 要:受教育者通过获取地方文化知识、形成地方文化意识、地方文化技能、地方文化心理素质,从而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艺术教育进程。由于青少年在初中阶段身心发展迅速,个性特征、价值观念、科学知识的建立,地方文化道德意识和道德理念的培养,尤为重要。通过初中艺术课教学,将岭南文化教育贯穿中学艺术教育的各个环节,渗透岭南文化素养培养是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和科研意义的,是21世纪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学生全
摘 要:初中生物作为初中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教学内容有着一定的抽象特征。而随着当今时代下教育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初中生物教师面临的教学压力越来越大。如何利用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更为先进的教学方法来提高生物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成为教师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合作学习作为当下极受提倡的教学策略之一,也是一类有效的学习形式受到了极大关注。本文首先是分析了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之
一直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都是以审美教育作为核心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提升学生体验音乐、鉴赏音乐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但是通过目前
摘 要:现如今,教育界普遍对高中美术教学提高了重视程度,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在新课改中提出多元化教学法,并被广泛应用于美术教学中,教师在讲解美术教学内容时,积极运用提问教学法、互动教学法、播放教学视频,以及引导学生自主赏析美术作品。这些全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美术知识和绘画技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快速理解知识点,从而扎实掌握课程内容,有效提高学生美术素养和学习效率。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