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来源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mengl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及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技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研究患者肢体活动障碍的表现及预后与皮质脊髓束的关系及ADC图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间〈72h)行常规MRI检查及DTI检查,并进行皮质脊髓柬三维DTT成像及b=1000的ADC成像,将患者运动障碍的程度分为无瘫痪,治疗后瘫痪恢复,治疗后瘫痪不恢复3种情况,将常规MRI图、DTI中的ADC图影像表现及DTT图皮质脊髓束形态表现与患者临床肌力表现及治疗结果相比较。结果无瘫痪13例,
其他文献
分析了云南大叶种和福鼎白毛茶及其F1代的42品系的茶氨酸含量,挑选出茶氨酸高含量的5个材料与茶氨酸含量低的5个材料,用140个随机引物对这2组材料进行RAPD扩增,其中14个引物
作为学生基本语文能力之一的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
以昆明地区分离的蜡蚧轮枝菌KM9803为出发菌株,通过单孢分离、紫外线诱变及化学诱变等手段获取14个菌株,经室内紫外线照射,测定14个菌株分生孢子萌芽率,表明各菌株分生孢子在抗紫
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可行性,已得到循证医学的证实,但仍有为数不少的患者在静脉溶栓治疗后未受益,其原因多为闭塞血管未开通或未能及时开通,这些患者往往在溶栓后的观
期刊
作为一门科学理论课,中学政治课经常在传统课堂上形成抽象的理论和空洞的教学,这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年来,应试教育只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但缺乏学生能力的培养,导
课标指出,科学课程的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识自然事物所需要的整体眼界,为学生提供了解自然界的机会——应较为全面地关注和分析与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生活问题,使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对帕金森病患者流涎症状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伴有流涎且达到DBS手术标准的帕金森病(PD)患者22例,首先
在综合区域地质构造分析的基础上,收集现场的围岩开挖响应、钻孔饼化岩芯等证据综合判断地应力的分布规律,得出了深埋工程的地应力研究的工作方法。通过西南地区某高埋深长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