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土木工程项目管理及控制是对工程质量的有效保障,是提高企业效益的有效措施。因此,施工企业要以土木工程项目管理及控制为中心,以安全生产、提高工程质量为重点,保证工程进度,提高工程质量,从而保障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并提出了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现状问题;对策
一、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问题
1、施工程序混乱。有些工程单位在接受项目的同时,急于施工,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三边”工程(边设计、边决策、边施工),严重违反工程建设的基本工序。大部分的建设单位在未做好施工准备的情况下,对设计深度的审查、建筑标准的把握、投资额度的要求、招标文件和承包合同的合理与完善程度不进行细致、认真的查阅,从而造成施工过程中大幅度的设计变更,对设计更改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缺少应有的监督,对设计更改后所造成的损失没有制定相应的责任制约,而导致土木工程的质量难以得到合理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2、制约因素多。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工期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比如,施工现场环境、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设计变更的影响、劳动力需求状况、物资供应问题、资金问题、风险问题,以及其他建设方的影响等等。土木工程的承包商对这些问题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进行解决,往往就形成了一个影响因素就产生“共振效应”而带动其他因素的影响。在事前没有进行很好的分析,制定应急计划,等事故发生之后却又是手忙脚乱缺乏应对措施。管理组织上重关系轻能力的现象严重,未能保证进度目标的实施,导致执行能力很差。项目成员只知得利,却不重视目标实现是否能顺利完成。缺乏有效的激励、监督、考核机制、目标分解不够明确。
3、质量管理的意识不高。由于我国的建筑行业与其他一些国家相比,起步比较晚,因而不仅在土木工程项目的质量上我国的建筑物与别的国家有差距,在土木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国的一些管理人员认为质量管理只是按照操作规范,使用达标的材料就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但是这有悖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市场经济认为高质量的土木工程项目必须达到用户对建筑的要求,否则就是不达标。
4、施工人员的施工工艺落后.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企业也迅速崛起,因而在进行房地产开发的过程中,任用的施工人员大多数是没有施工资质的,所以导致土木工程的质量不达标,无法满足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导致房地产企业的发展不能稳步向前,不能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更好的建筑物
二、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的对策
1、施工前做好充分的技术准备.这阶段的管理及控制的措施,主要是要求项目企业的管理人员做好充分的技术和工艺的事前准备。首先,熟悉土木工程的施工图纸,对施工合同的具体要求,尽最大限度去优化每一分项工程,每一道工序,同时考虑自身企业的施工队伍、材料供应、资金、设备等自身情况,对各种气候等条件,认真做好合理地施工前组织计划,确保对每一项工程、每个工序的控制都能够在计划范围之内。其次,根据土木工程的特点,除了在施工前制定的合理的组织计划外,还必须在具体的施工工艺上作好技术准备,特别是高新技术要求的施工工艺。
2、工程项目管理中建立质量责任制,明确领导职责。质量责任制的建立主要是对企业中每个人员在工作中具体的责任和权力的明确。项目领导是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组织者,对工程质量的保证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项目的成员,各有关职能部门及人员,都要以项目质量管理的目标为中心,明确自己在保证质量工作中的责任,各尽其责,协同努力,以工作质量来保证工程质量。除此之外,在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后,要及时收集质量信息,对于施工过程中的不良行为而造成的质量问题,要认真进行处理。并对项目质量的薄弱环节进行系统的总结,采取相应的对策,克服质量通病,不断提高项目质量水平。
3、加強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保证土木工程项目的质量,提供客户满意的工程,是施工单位的基本责任和义务。而且好的工程质量不仅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还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相关人员要重视对工程质量水平的提高。在把握施工质量标准问题上,不但要追求高质量,还应考虑项目的施工进度。在施工组织设计时对质量目标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对质量目标的确定有一定的前瞻性,合理安排工期、合理使用资源,将土木工程的项目成本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内。因此,在对工期进行安排时,要注意统一工期的处理与成本的辩证关系,以求在资源合理使用的前提下,降低成本,保证工期。
4、加强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合同管理。土木工程的施工合同是运用市场经济体制组织项目实施的基本手段,是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共同订立的具有法律效应的协议文件,主要用来明确双方之间的责任与权利关系。建设单位根据施工合同中制定的相关内容,要求施工单位在合同工期内完成工程的建设,并以施工单位具体完成的工程量为依据,按照施工合同约定的比例、方式给施工方支付工程款。所以,合同措施是确保目标控制能够顺利实施的有效措施,是建设单位进行目标控制的重要手段。
5、加强工程项目的材料管理。包括材料用量控制和材料价格控制两方面。材料用量的控制包括:坚持按定额确定的材料消费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各班组只能在规定限额内分期分批领用,如超出限额领料,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料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对工程进行功能分析,对材料进行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力求用价格低的材料代替价格高的材料。坚持余料回收,降低料耗水平;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降低仓储损耗。
6、建立完善的工程项目成本核算体制管理。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是项目成本管理的基础和依据,如果没有成本核算,其他的成本控制、成本分析考核、成本计划等工作都只是空谈。经营核算部门作为企业施工成本核算与管理的职能部门,应充分挖掘其内在的潜力,并发挥经营核算部门应有的职能,调动部门人员的积极性,使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从根本上真正的认识到施工成本管理的重要地位。在抓工程质量与进度的同时,还要严抓施工成本的核算管理,创造良好的企业经济效益。
结束语
土木工程项目由于生产周期长等特点,要求从事土木工程的技术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把握好科学的管理方法,确保工程进度及质量。并且土木工程行业应用范围及其广阔,囊括了城市的基础设施、商务楼盘、住宅、桥梁以及公路等建设项目。由于建筑业的广泛存在,也导致目前出现了一系列的建筑项目管理问题。为了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加强对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的控制。
参考文献:
[1]李秀梅,浅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及控制[J].石河子科技,2014(01)
[2]魏岚,杨立.浅谈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控制措施[J].江西建材,2014(03)
[3]潘鹏翔,项目工程施工管理探讨[J] 山西建筑,2003(13)
关键词: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现状问题;对策
一、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问题
1、施工程序混乱。有些工程单位在接受项目的同时,急于施工,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三边”工程(边设计、边决策、边施工),严重违反工程建设的基本工序。大部分的建设单位在未做好施工准备的情况下,对设计深度的审查、建筑标准的把握、投资额度的要求、招标文件和承包合同的合理与完善程度不进行细致、认真的查阅,从而造成施工过程中大幅度的设计变更,对设计更改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缺少应有的监督,对设计更改后所造成的损失没有制定相应的责任制约,而导致土木工程的质量难以得到合理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2、制约因素多。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工期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比如,施工现场环境、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设计变更的影响、劳动力需求状况、物资供应问题、资金问题、风险问题,以及其他建设方的影响等等。土木工程的承包商对这些问题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进行解决,往往就形成了一个影响因素就产生“共振效应”而带动其他因素的影响。在事前没有进行很好的分析,制定应急计划,等事故发生之后却又是手忙脚乱缺乏应对措施。管理组织上重关系轻能力的现象严重,未能保证进度目标的实施,导致执行能力很差。项目成员只知得利,却不重视目标实现是否能顺利完成。缺乏有效的激励、监督、考核机制、目标分解不够明确。
3、质量管理的意识不高。由于我国的建筑行业与其他一些国家相比,起步比较晚,因而不仅在土木工程项目的质量上我国的建筑物与别的国家有差距,在土木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国的一些管理人员认为质量管理只是按照操作规范,使用达标的材料就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但是这有悖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市场经济认为高质量的土木工程项目必须达到用户对建筑的要求,否则就是不达标。
4、施工人员的施工工艺落后.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企业也迅速崛起,因而在进行房地产开发的过程中,任用的施工人员大多数是没有施工资质的,所以导致土木工程的质量不达标,无法满足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导致房地产企业的发展不能稳步向前,不能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更好的建筑物
二、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的对策
1、施工前做好充分的技术准备.这阶段的管理及控制的措施,主要是要求项目企业的管理人员做好充分的技术和工艺的事前准备。首先,熟悉土木工程的施工图纸,对施工合同的具体要求,尽最大限度去优化每一分项工程,每一道工序,同时考虑自身企业的施工队伍、材料供应、资金、设备等自身情况,对各种气候等条件,认真做好合理地施工前组织计划,确保对每一项工程、每个工序的控制都能够在计划范围之内。其次,根据土木工程的特点,除了在施工前制定的合理的组织计划外,还必须在具体的施工工艺上作好技术准备,特别是高新技术要求的施工工艺。
2、工程项目管理中建立质量责任制,明确领导职责。质量责任制的建立主要是对企业中每个人员在工作中具体的责任和权力的明确。项目领导是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组织者,对工程质量的保证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项目的成员,各有关职能部门及人员,都要以项目质量管理的目标为中心,明确自己在保证质量工作中的责任,各尽其责,协同努力,以工作质量来保证工程质量。除此之外,在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后,要及时收集质量信息,对于施工过程中的不良行为而造成的质量问题,要认真进行处理。并对项目质量的薄弱环节进行系统的总结,采取相应的对策,克服质量通病,不断提高项目质量水平。
3、加強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保证土木工程项目的质量,提供客户满意的工程,是施工单位的基本责任和义务。而且好的工程质量不仅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还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相关人员要重视对工程质量水平的提高。在把握施工质量标准问题上,不但要追求高质量,还应考虑项目的施工进度。在施工组织设计时对质量目标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对质量目标的确定有一定的前瞻性,合理安排工期、合理使用资源,将土木工程的项目成本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内。因此,在对工期进行安排时,要注意统一工期的处理与成本的辩证关系,以求在资源合理使用的前提下,降低成本,保证工期。
4、加强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合同管理。土木工程的施工合同是运用市场经济体制组织项目实施的基本手段,是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共同订立的具有法律效应的协议文件,主要用来明确双方之间的责任与权利关系。建设单位根据施工合同中制定的相关内容,要求施工单位在合同工期内完成工程的建设,并以施工单位具体完成的工程量为依据,按照施工合同约定的比例、方式给施工方支付工程款。所以,合同措施是确保目标控制能够顺利实施的有效措施,是建设单位进行目标控制的重要手段。
5、加强工程项目的材料管理。包括材料用量控制和材料价格控制两方面。材料用量的控制包括:坚持按定额确定的材料消费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各班组只能在规定限额内分期分批领用,如超出限额领料,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料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对工程进行功能分析,对材料进行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力求用价格低的材料代替价格高的材料。坚持余料回收,降低料耗水平;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降低仓储损耗。
6、建立完善的工程项目成本核算体制管理。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是项目成本管理的基础和依据,如果没有成本核算,其他的成本控制、成本分析考核、成本计划等工作都只是空谈。经营核算部门作为企业施工成本核算与管理的职能部门,应充分挖掘其内在的潜力,并发挥经营核算部门应有的职能,调动部门人员的积极性,使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从根本上真正的认识到施工成本管理的重要地位。在抓工程质量与进度的同时,还要严抓施工成本的核算管理,创造良好的企业经济效益。
结束语
土木工程项目由于生产周期长等特点,要求从事土木工程的技术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把握好科学的管理方法,确保工程进度及质量。并且土木工程行业应用范围及其广阔,囊括了城市的基础设施、商务楼盘、住宅、桥梁以及公路等建设项目。由于建筑业的广泛存在,也导致目前出现了一系列的建筑项目管理问题。为了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加强对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的控制。
参考文献:
[1]李秀梅,浅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及控制[J].石河子科技,2014(01)
[2]魏岚,杨立.浅谈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控制措施[J].江西建材,2014(03)
[3]潘鹏翔,项目工程施工管理探讨[J] 山西建筑,20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