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细节决定成败”,教学也是一样,作为教师,教材中的每一个小小的细节都应该注意到,应将细节的方方面面充分地让学生了解,大到知识面的讲解,小到数学题的书写,都应该提醒学生注意,本文是我在多年的教学中,对细节处理的一些想法和建议,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细节;处理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在上每一节课时,都会特别注意一些细节的讲解。这些细节涉及到数学的方方面面,有知识的讲解,有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有解题的步骤以及书写等等。要让学生学好数学,这些方方面面的细节必须要注意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细节的讲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从而取得优异的成绩。
我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数学课上的细节讲解和描述。比如我们现在的新教材中增加了很多探究与思考的内容,我特别注意这些东西学生是不是真的理解并且会应用了,把探究与思考这一环节当成是一节课的升华,这样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也促使学生掌握了当堂课的数学知识。
下面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供大家参考:
一、教师在上课时应注意到知识的每一个细节的讲解
例如我们在讲解解析几何中两直线垂直关系的时候,课本上研究的是斜率存在的情况下垂直怎么判定,虽然课本上没有要求,但是大多数的题目中是需要考虑斜率不存在的情况下是怎么考虑的,这在今后学习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的时候体现的更加明显.还有讲到垂直就别忘了提一提向量的判定这一细节,如果我们不讲这些细节或者讲的不透彻,那么我们的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会经常遗漏这些东西.我们不但要提,最好还是用一些例题讲解说明,我觉得这样效果会更好.当然,我们数学是一门连贯性很强的学科,我相信其他章节也会有许多我们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到的细节.新课程主张让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但这并不代表我们老师无事可做,我觉得还是需要老师提醒并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容易遗漏或者不懂的细节。
对于这一点,不仅需要老师高度的责任心,而且需要老师一丝不苟的精神,不要因为问题小而不讲,问题简单而不提,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越简单容易的就越容易错.
二、合理的对知识进行延伸
比如说,如何把余弦定理运用到立体几何中去,把两个方面的知识相联系起来,如果我们抓住这一细节,在讲余弦定理的时候,我们就会添加一些立体几何,在讲立体几何添加一些余弦定理有关的题型进去.我相信这不但可以让学生知新又温故,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今年高考不就出现了吗?当让涉及到知识的延伸,在不等式上体现的更加明显.我在讲解求最值的时候,例如:若a,b是正实数,a+b=1,则的最值是多少?这里我们除了用基本不等式去解决,我还尝试用了三角函数的知识来解答它,从而也锻炼了学生衔接知识的能力细节。
我们老师需要有非常广泛的知识面,不仅仅要对高中数学所有知识了解透彻,而且甚至是学科外的东西也需要了解一些,这样可以不断的延伸学生的知识面,做好一些细节。
三、注重课堂训练的细微之处
我个人认为,最能反映教学效果的是课堂训练课后作业以及测试反馈.在这里无论是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学生在解题训练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到的细节太多了!计算的准确性,步骤的完整性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当然这一细节在平时训练的过程中还是容易发现的,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容易纠正,所以我们更需要重视这一细节。例如:
(1)在计算上,这一个是学生极容易出现的错误,比如说粗心算错,写错,公式记错与写错等等,在三角函数中的和差公式Cos()的展开式,很多学生容易记错,还有例如今年高考的程序框图那道题,由于失误极有可能多执行一步或少执行一步而错误的学生太多了,这些在平时的训练与测试中学生由于计算细节没有把握好而出现错误会经常出现。
(2)就是在过程的书写上,很容易被扣分,而且失分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在这个细节上,如果课堂上我们老师不作完整的演示,那么我们的学生肯定很多时候写不好步骤,导致扣分现象非常严重.这个情况在立体几何的证明中以及解析几何中体现的非常突出,有的学生写的有因无果,也有的有果无因,给人的感觉不象是数学,有点乱,根本没有数学严谨的思维感觉.所以这个方面的细节需要老师经常示范,强调和,还有学生不断的训练才会完整。
(3)我们的课堂教学还必须进行小结, 课堂小结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起着提纲契领,画龙点睛的作用,它通常是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及关键点。如果教师直接小结,哪怕“字字珠玑”,其结果往往是“平平淡淡”。因此,小结时,教师精心设问,有助于学生主动认清所学知识的本质,理清所学知识的脉络,使知识系统化,同时,更有助于学生课后的主动学习;教师可提出一个或一系列的问题,以一种悬念性,有助于学生课后主动探讨;当前后两节知识内容联系紧密,为了下节课的教学,可提出一些与后一节课有关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这些问题让学生一方面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到似乎是熟悉的,能解决的,但又不太清楚,不能立即解决,从而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还有,我们更应当考虑教师不作小结,由学生来作小结,然后同学补充,最后由教师点评,甚至于还可以让部分课堂根本就不要小结,而将小结这项工作留为学生课外作业,让学生们各自课外独立完成小结后,再由教师集中整理,留待后面的课堂中完成。
总之,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容不得半点的纰漏。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更应从自身做起,注重各个细节,从备课,到上课到作业批改等等都要特别注意。也让学生养成注意细节的习惯,这对孩子们今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做好这些,为孩子们今后的良好发展添砖加瓦。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细节;处理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在上每一节课时,都会特别注意一些细节的讲解。这些细节涉及到数学的方方面面,有知识的讲解,有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有解题的步骤以及书写等等。要让学生学好数学,这些方方面面的细节必须要注意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细节的讲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从而取得优异的成绩。
我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数学课上的细节讲解和描述。比如我们现在的新教材中增加了很多探究与思考的内容,我特别注意这些东西学生是不是真的理解并且会应用了,把探究与思考这一环节当成是一节课的升华,这样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也促使学生掌握了当堂课的数学知识。
下面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供大家参考:
一、教师在上课时应注意到知识的每一个细节的讲解
例如我们在讲解解析几何中两直线垂直关系的时候,课本上研究的是斜率存在的情况下垂直怎么判定,虽然课本上没有要求,但是大多数的题目中是需要考虑斜率不存在的情况下是怎么考虑的,这在今后学习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的时候体现的更加明显.还有讲到垂直就别忘了提一提向量的判定这一细节,如果我们不讲这些细节或者讲的不透彻,那么我们的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会经常遗漏这些东西.我们不但要提,最好还是用一些例题讲解说明,我觉得这样效果会更好.当然,我们数学是一门连贯性很强的学科,我相信其他章节也会有许多我们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到的细节.新课程主张让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但这并不代表我们老师无事可做,我觉得还是需要老师提醒并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容易遗漏或者不懂的细节。
对于这一点,不仅需要老师高度的责任心,而且需要老师一丝不苟的精神,不要因为问题小而不讲,问题简单而不提,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越简单容易的就越容易错.
二、合理的对知识进行延伸
比如说,如何把余弦定理运用到立体几何中去,把两个方面的知识相联系起来,如果我们抓住这一细节,在讲余弦定理的时候,我们就会添加一些立体几何,在讲立体几何添加一些余弦定理有关的题型进去.我相信这不但可以让学生知新又温故,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今年高考不就出现了吗?当让涉及到知识的延伸,在不等式上体现的更加明显.我在讲解求最值的时候,例如:若a,b是正实数,a+b=1,则的最值是多少?这里我们除了用基本不等式去解决,我还尝试用了三角函数的知识来解答它,从而也锻炼了学生衔接知识的能力细节。
我们老师需要有非常广泛的知识面,不仅仅要对高中数学所有知识了解透彻,而且甚至是学科外的东西也需要了解一些,这样可以不断的延伸学生的知识面,做好一些细节。
三、注重课堂训练的细微之处
我个人认为,最能反映教学效果的是课堂训练课后作业以及测试反馈.在这里无论是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学生在解题训练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到的细节太多了!计算的准确性,步骤的完整性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当然这一细节在平时训练的过程中还是容易发现的,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容易纠正,所以我们更需要重视这一细节。例如:
(1)在计算上,这一个是学生极容易出现的错误,比如说粗心算错,写错,公式记错与写错等等,在三角函数中的和差公式Cos()的展开式,很多学生容易记错,还有例如今年高考的程序框图那道题,由于失误极有可能多执行一步或少执行一步而错误的学生太多了,这些在平时的训练与测试中学生由于计算细节没有把握好而出现错误会经常出现。
(2)就是在过程的书写上,很容易被扣分,而且失分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在这个细节上,如果课堂上我们老师不作完整的演示,那么我们的学生肯定很多时候写不好步骤,导致扣分现象非常严重.这个情况在立体几何的证明中以及解析几何中体现的非常突出,有的学生写的有因无果,也有的有果无因,给人的感觉不象是数学,有点乱,根本没有数学严谨的思维感觉.所以这个方面的细节需要老师经常示范,强调和,还有学生不断的训练才会完整。
(3)我们的课堂教学还必须进行小结, 课堂小结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起着提纲契领,画龙点睛的作用,它通常是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及关键点。如果教师直接小结,哪怕“字字珠玑”,其结果往往是“平平淡淡”。因此,小结时,教师精心设问,有助于学生主动认清所学知识的本质,理清所学知识的脉络,使知识系统化,同时,更有助于学生课后的主动学习;教师可提出一个或一系列的问题,以一种悬念性,有助于学生课后主动探讨;当前后两节知识内容联系紧密,为了下节课的教学,可提出一些与后一节课有关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这些问题让学生一方面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到似乎是熟悉的,能解决的,但又不太清楚,不能立即解决,从而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还有,我们更应当考虑教师不作小结,由学生来作小结,然后同学补充,最后由教师点评,甚至于还可以让部分课堂根本就不要小结,而将小结这项工作留为学生课外作业,让学生们各自课外独立完成小结后,再由教师集中整理,留待后面的课堂中完成。
总之,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容不得半点的纰漏。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更应从自身做起,注重各个细节,从备课,到上课到作业批改等等都要特别注意。也让学生养成注意细节的习惯,这对孩子们今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做好这些,为孩子们今后的良好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