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驾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chao25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阅读教学是具有艺术性的。这种艺术的首要本质在于:依据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特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愿望和动机,这是获取高质量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俗话说“教无定法”,特别是阅读教学的方法可以说是百家争鸣。近几年,本人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结合教学实践,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了课堂教学有效途径的探索。下面谈点个人的浅见:
  一、突出情感因素,渗透学法指导
  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性塞给学生,而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突出情感因素,渗透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去领会、体验课文的语言形式所传达的作者的憎爱之情,褒贬之义,使学生在情感体验过程中理解字词句篇的含义和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例如,教学《郑成功》一课的第2、3自然段时,我根据教材特点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二、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源于成功的学习实践。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回顾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过程作为认知对象,帮助他们从成功的学习中总结出阅读规律,以便今后自觉运用这些规律去探求新知。
  例如教学第十一册《詹天佑》第4自然段,此段写詹天佑在诸多嘲笑和压力下勘测线路。这段的第一句是个过渡句,学生通过自读,从“不怕”、“也不怕 ”、“毅然”、“马上开始”等词语体会詹天佑接受命令,义无反顾地要修好京张铁路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此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充分肯定,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第3段中当时的局势,谈对詹天佑有何新的认识。学生联系当时帝国主义者对中国的轻蔑和嘲笑严重到根本不把中国的主权和尊严放在眼里。这一历史背景,体会出詹天佑高度爱国的思想感情。至此,应当说学生理解到位,但作为教师不应该满足这个结论,而应该再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即体会人物思想感情,一要注意抓住人物前后态度的变化;二要将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认识。
  可见,学法指导也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一方面教师要因势利导,另一方面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本让学生读,思路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学法让学生悟,使阅读方法真正成为学生主动获得的一种可贵的精神财富。
  三、提供迁移机会,巩固运用学法
  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学生并不是一教就会,一点即悟的,真正理解和掌握阅读方法,形成学习能力,要有一个逐步领悟和吸收的过程。因此,在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还要给学生创造学习迁移的机会,指导他们将已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于相类似的学习情境中,使其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领悟阅读方法的真谛。在阅读教学中,这种迁移性学习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
  例如学生学习了查字典解词,联系上下文解词及结合生活实际解词等方法之后,就可以在以后的阅读中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去理解新词。也可进行段与段之间的学习迁移。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童话、寓言及散文中常有反复出现的情节或相同结构的段落,学习此类课文,教师要在教好“例子”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运用学习“例子”的方法进行后几段学习。以《我们爱你呀,中国》一课为例,课文中2-6小节的文字结构相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先形成对第2小节作者写作特点的概括:“爱什么——为什么爱——表达什么情感”。把握了这个特点,学生就能顺利地自学4-6节这些写法类似的段落。另外,当遇到具有共同的结构和思路的同类课文时还可进行篇与篇的学习迁移。如十一册第六单元的一组课文都是写人的,这类文章都是通过对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描写来突出人物的思想品质,赞扬其高尚情操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着重挑选一篇和学生一起探讨,悟出学法后再鼓励学生迁移学习其它课文。在引导迁移的协和中教师要半扶半放,少扶多放,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像以上这样抓住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学习迁移,既揭示了规律,教会了方法,激发了兴趣,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在迁移中得到巩固,在迁移中得到提高。
  四、联系生活,激励学习
  阅读教学不能为教课文而教课文,为教知识而教知识,必须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实践,特别是读写听说活动,把课文中蕴含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活化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一盘盘美食甘味,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属所需”、“学有所用”,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主动自觉地去获取知识,并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发展自己的语文能力。如一位教师讲《爱如茉莉》一课,针对学生普遍感到作文选材难这个问题,自始至终围绕作文选材进行讲读,使学生认识平时留心观察和勤于积累是获得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一堂课讲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当老师出示课堂片段练习“妈妈的爱是__,妈妈的爱是__,妈妈的爱是__……”时学生似乎文思如泉,写得不亦乐乎。
  五、讲究口语艺术
  这是阅读教学语言的示范性对语文教师的起码要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十二倍”。苏霍姆林斯基也曾强调:教学语言“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是教师以自己活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即使在现代化教学手段普遍应用的时代,语文教学这一基本方式和特点也是不会改变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永远都是语言运用的艺术。
  阅读内容的情感性和阅读思维的情境性要求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时又具有清晰严密的逻辑性,能够再现作品中的形象和画面,成为作品中的语言文字所叙述、描写的形象、画面的艺术再创造,从而能够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帮助学生理解作品。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论是讲解还是描述,还是复述,其语言都应当活泼新颖,富有情感和魅力。总而言之,都应当对学生是一种新异的刺激,易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并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引起学生的模仿和学习。
  总之,情感、方法、思维、需要、语言是构成阅读教学艺术的五个基本要素,它们互相联系,相互作用,交叉渗透,缺一不可。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由语言感知课文传达的情和意,引起大脑神经系统的思维活动,理解知识和获取知识,并不断产生学习新知的需要,进而推动其更加自觉积极地学习。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是贯穿始终的。教师运用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围绕教学目的要求组织指导读写听说训练,使学生又将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这个过程既符合由感性到理性再到实践这个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又体现了阅读教学中学生认识过程的特殊规律。
其他文献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小学生的作文入门更是如此,常听一些高年级学生发生“写作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憾叹,他们常常感到写出作文难在无话可写或无法表达,或无词可表,或无从下手,或条理不清等等,更有甚者达到了“谈写色变”的地步。可见如何激发和引导小学生作文入门是至关重要的,而要走好作文的第一步,就必须从一、二年级开始,发掘低年级小学生的习作意识潜能。  在结束拼音教学进入识字教学后,低年级学生已掌握许多
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他们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我们的教学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个性,关注终身可持续发展的
新课标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的总目标:“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些目标,体现了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也体现了课程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因此,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口语交际方面的教学。进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训练,首先,教师要明确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充满机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任务型的教学理念打破了英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和实际运用相割裂、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相割裂的传统模式,它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也必须发生变化,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言指导和课程的学习指导。然而在农村初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英语困难重重,如何让这部分学困生走出英语学习困境,我想我们英语教师要为“学困生”制定一些难度较低的任务,让他们在课堂上有
一、创新教育及其历史意义  当21世纪的钟声响起,人类社会也将进入知识经济的新时代,科技的日新月异,经济的突飞猛进,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越来越受到世人的瞩目,而知识的本质是创新,也就是说,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是创新的世纪,习近平主席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
【摘要】班主任工作是十分繁重的,也是十分复杂的,要对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担负重要责任。班主任工作必须按照教育的客观规律办事,遵循一定的教育原则,讲求一定的方法。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原则是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和反映,一切教育活动和方式都不能与之相违背。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原则 方法  一、中学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指的是,班主任工作要以正
关键词:优化 语文 阅读课 教学模式  在语文考试中,阅读题的得分率普遍偏低也说明了阅读教学处在费时多效率低的困境中。教学中,我一直在思考语文阅读教学,因为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改革要求,在课堂上教师要启发、引导、激励、组织学生主动探究,灵活运用学习方法,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充满了人文关怀、问题探索、知识魅力的课堂。新课堂应该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努力构建新的语文课堂,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一、课堂教学语言充满人文关怀  口头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途径,不但要求明白易懂,具有科学性,而且力求达到优美可亲,对学生充满鼓励、赏识、尊重、期待,这样才能使学生更易接受知识,更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