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新课程改革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haixi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前言
  
  课堂教学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主渠道,因而也是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主战场。教学理念和观点的体现、课程标准的落实、新编教科书的运用等,往往是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和课堂教学的质量展示出来。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历史教师围绕新理念、新课标组织教学,课堂教学呈现出可喜的变化。从形式上看,课堂里常常是欢声笑语、高潮迭起,似乎历史课堂已经走进新课程的最佳状态。但是认真审视一下目前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可以发现,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是肤浅的,突出的表现是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致使课堂中出现虚假的“繁荣”。下面笔者谈谈对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的一些认识。
  
  2 重视过程与情感目标,但不能忽视“知识”目标
  
  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强调“要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新课程改革抛弃了知识本位观,反对那种不顾学生感受、体验和需要以及把学生当做知识容器的观念。但是,它并不排斥知识本身。相反,改革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历史新课程从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的特点出发,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基本的历史知识包含重要的历史史实和基本历史线索2部分。
  一些教师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后两者。对历史教学任务的理解从课堂设计和教学过程上看,有一些教师忽略对具体知识的传授,表现为在课堂上少讲或不讲新知识,或是上课一开始就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这样一来,学生缺乏对历史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缺乏对历史的具体感受,因而很难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甚至很难展开讨论。教师这样安排,可能是认为应当让学生来建构新知识,或是认为讲多了就会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但实际情况是,由于学生缺少必要的背景知识,教学的活动难以深入,使得学生和教师都处于尴尬的被动状态。
  历史教学的任务包括很多方面,在新的课程标准中表述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历史教学的目标无论怎样划分,都是整体目标的具体体现,都不应该忽视某一个方面。而且,正是由于历史本身所包含的丰富内涵,才使得历史教育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知识是基础,是依托,是载体,是学生发展的双翅,学生只有在掌握基本的历史线索和具体的历史知识的同时,才能形成历史学习的初步能力,才能真正学会学习,才会产生爱国主义情感、正义感、社会责任感以及正确的生活态度、做人态度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学生不掌握必要的历史知识,一切活动都难以展开,一切能力也都难以形成,思想、品德、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生成也会成为空泛之谈。所以,现在要注意避免对教学目标整体把握上的缺失,要全面和正确地理解历史教学的任务。
  在教学活动中,师生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通过师生的活动,最大限度地充实和丰富教科书所设计的历史基础知识的框架,使文字知识“活”起来,能否做到这一点直接关系到历史知识的质量和水平,进而关系到三维目标能否有效达成。
  
  3 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但不能轻视教师的作用
  
  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和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自身的主观努力才能达到。教是为了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体现在学的方面,体现在学生认识的转化和行为方式的变化上。如果把学生看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就不可能使教学协调有效地进行。因而新课程倡导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经成了广大历史教师的共识。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时在气氛热烈、民主的课堂里却只能看到学生的风采,教师扮演的似乎是可有可无的角色。这是一些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个误区。
  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确实发生变化,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和灌输者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和合作者转变,但是教师的作用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应该加强。这是因为在长期的接受式的教学中,学生接受的常常是教师和书本提供的现成的结论,而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但这种“自主与探究”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智力水平远不成熟,有时会使学生不知所措,需要指导、点拨和帮助。初中阶段学生所获得的历史知识是有限的,辩证的思维能力不强,有些观点难免会出现偏差。这个时候的教师就是学生的引路人,把他们从偏执引向正轨。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除了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外,更应该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掌握学习策略,同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与学生一起去寻找真理,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迁安镇第一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详细介绍PowerPoint中三维文字的制作方法,并对如何提高三维文字艺术效果的技巧进行探讨,以提高PowerPoint课件的表现力。
学生感受美是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重要一步,它所涉及的内容极具广泛性和综合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美术的审美特点出发,通过古今中外各类优秀的美术作品介绍、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感知记忆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从中获得知识、审美经验和享受,从而掌握如何去欣赏美和发现美的方法,提高审美水平。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能以全方位、立体、动态的形式,全面、形象、直观地展示
硬质橡胶作为特种橡胶制品的一种,因其优异的耐化性和绝缘性,目前仍广泛应用于防腐衬里等耐化学品材料以及绝缘材料中。国内研究较少且对其结构的认识还不完善,本文通过大量
分别以 HAc、HClO4、H2 SO4、H3 PO4、(NH4)2 HPO4、HCl和 HNO3为催化剂,以硝酸氧锆和钨酸铵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 ZrW2 O8粉体,分析了不同酸催化剂对该粉体的微观形貌和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本文针对多媒体技术的特点,指出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教学的优点,并结合广西财经学院的实际,评估目前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现状,展望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前景。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网络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7)12-0004-03    Consideration and Expe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知识的传授、素质的培养主要以教师讲解,学生练习、巩固为主。理性知识太多,感性材料太少,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认识的主体性。一个人如果对体育感兴趣,就会积极参加,全力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性将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加之教师良好的动作示范,使体育课堂真正做到寓教学于美,美中育人。    1 适应新课改,转变教学观念    1.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教学理念的更新,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被广大小学英语教师重视起来。越来越多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被不断地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中,并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无论是从课程安排、课前备课、课堂教学、协作学习、课堂反馈,还是师生关系等方面,都产生质的变化,真正体现了学生“自
在研究NBR通用耐油密封件胶料的基础上,就软丁腈与硬丁腈在物理性能和加工性能上的差异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丙烯腈含量相近的情况下,与硬丁腈相比,软丁腈的压缩永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