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公共资源作为国家行使公共权力、履行公共职能的重要物质基础,其配置方式的选取与变革遵循一套中国特色的逻辑,“交易价值”概念的引入可以为解释这一逻辑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资源作为国家行使公共权力、履行公共职能的重要物质基础,其配置方式的选取与变革遵循一套中国特色的逻辑,“交易价值”概念的引入可以为解释这一逻辑提供一种新的视角.“交易价值”概念由“价值排序”与“认知导向”两个基本元素及其关系构成,二者的动态匹配过程决定着公共资源配置方式的选取与变革.以不同时期“价值排序”与“认知导向”的差异为划分依据,我国70多年来公共资源配置方式经历了四个阶段,即过渡、探索、变革及巩固,每个阶段的特殊背景都赋予了公共资源不同的价值取向.为了回应这些价值取向,党和国家充分结合特定的价值认知,从而判断资源配置的最佳方式,以实现公共资源配置的最佳效果.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智能量刑算法的司法适用,既推动了我国传统司法的结构性转向,又开拓了“同案同判”的技术化裁判路径。这主要归功于智能量刑算法的主体性逻辑、量化规范逻辑以及经验规范逻辑。但结合当前的司法实践与社会反馈却发现,暗箱裁判、算法歧视并非当前智能量刑算法司法适用的最大难题,反而是公众的可接受性、经验归纳的周延性以及“系统性偏差”等难题极大地困扰着算法裁判的实践效果。为了更好地推动智能量刑算法的司法适用
刘清平教授在《说谎:禁止、许可还是应当——解析康德的说谎悖论及其根源》一文中认为康德在处理是否撒谎来帮助朋友的问题中陷入悖论.这种批判反映了学界混淆行动的实施者的思维倾向.在这个例子中,是我而不是凶手才是行动者.康德坚持不能撒谎的绝对性彻底贯彻了人性是目的的原则,后果论的处理方式反而会陷入不自洽.在康德那里,许可不是一个混乱的概念,而是表达为了实现某种合乎法权的状态而不得不采取的行动.康德对许可行动限制很多,撒谎救人不属于被许可的行动.在凶犯面前,如果我们无法保持沉默,我们不应当撒谎,同时,我们也要捍卫自
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共享发展理念揭示了发展的价值取向,揭示了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刻把握共享发展理念:包括共享发展理念在内的五大发展理念
文章采用奥斯特罗姆IAD框架深入探讨房地产政策利益相关者的行动逻辑以及政策产出.研究发现:在社会-生态环境中,制度丛林、多层级共同体以及房地产特殊属性等变量构成利益相
近日,中葆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的通知》,对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开展“四史”宣传教育作出明确安排。当前,全党上下正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全社会推进“四史”宣传教育,是对党史学习教育的延伸与拓展,是从党领导的奋斗历史中汲取开拓前进的智慧和力量的重要部署,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