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鲐背之年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eo551218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亲从来不向我们子女提任何要求,唯独在她的生日这件事情上她有硬性要求,不准请客,不准送礼,不准邀请亲朋好友为她过生日。从母亲65岁生日的那一年起,都只是我们兄妹及家人来陪母亲进行家庭小聚会,没有任何亲戚朋友参与。所以,这些年来我们为她老人家准备的特殊礼物,就是为她写一些文章为她祝寿与纪念。
  母亲因为脑梗瘫痪在床两年多了,生活不能自理,智商相当于四五岁小孩,她的意识一时清醒一时糊涂,一步都离不开人的照顾。虽然母亲养育我们九兄妹,但是都各自忙于自己的事业,所以我们就把母亲交给在老家的哥哥看护,逢年过节我们就回家看看我们的老母親。我们通常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先进母亲的房间,测试一下她的记忆是否记得我们是谁,还有亲朋好友也大都如此。庆幸的是母亲虽然有时认不出我们,但是经提醒她还能知道我们是谁,并叫得出我们的名字,只是用时稍微多一点罢了。只要她看到我们,特别是我们九兄妹,就是她最最开心的事。母亲在她清醒的情况下,只要我们靠近母亲的床前,不管她坐着或者躺着,她就会用她还能动得的右手摸摸我们的头、拍拍我们的脸,大到七十岁的大哥,小到四十岁的满弟,这时候的幸福感会溢满母亲充满褶皱的脸,也会荡漾在我们兄妹的心间,因为我们不知道这种画面还能持续多久……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的形象是非常模糊的,因为我还没好好感受父爱是什么时,父亲就过早地、匆匆地带着伤痛和遗憾退出了我们的生活。今年父亲去世四十二年了,父亲去世那年母亲四十七岁,我头上的姐姐九岁,我才七岁,小弟还没满两岁。但是大大小小的一家人要怎么生活!当时懵懂无知的我根本不知道失去父亲意味着什么,依然天真地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直到当我切身经历了丧夫之痛后,才能体会母亲当时是怎样的一种心情!才知道人与人之间哪有什么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才知道什么是“女子本弱,为母则刚”。我的爱人去世五年之后,母亲在患病两年之后,第一次提及关于他的话题,而且是两次,虽然是短短的几句话,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煽情的句子,但我深知母亲的心,她虽然糊涂,但是她和家人一样,只是不想去触碰我的伤痛而已。母亲在她仅有的清醒的状态下最牵挂、最放不下的还是我们娘俩!“娘在家就在”,这句话对于我而言可能是与别人感受不一样的诠释;也因为有娘在,我们尚有来处,不问归途。
  2018年8月的一天,对我们家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弟弟数年前因义气和别人打架斗殴被处以刑罚,那天是他刑满释放回家的日子,全家上下都在等这一刻的到来。虽家里人心存怨气,但是毕竟血浓于水,随着时间的流逝也慢慢接受了这个事实。两年前母亲发病很严重,我们担心她再也见不到她的满崽了,也许是母亲的顽强和对弟弟的执着等待感动了苍天,病情渐渐有所好转,终于等到了全家人团聚的这一刻。这一天全家人都在等待这个迟归的人,唯独母亲若无其事,这件事似乎与她无关。当弟弟满眼泪水跪倒在母亲床前大声喊“娘,我回来了”时,全屋子的人抑制不住纷纷落泪,只有母亲很平静,端详弟弟半天才说“你是老满呀?回来就好。”然后弟弟抱着母亲嚎啕大哭……实际上这种场景我不敢亲临,我怕我自己太失态——为母亲那份执着的爱,为弟弟的悲喜交加!
  写此文是为了给母亲九十岁生日献上一份我的祝福,但是写的过程中却数次落泪,为平凡而伟大的母亲,也为自己多舛的命运。毕淑敏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一些事,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人生难道不就是这样吗?每个人在时间的轮回里各自过着与别人不一样的生活,经历着生活赐予我们的五味杂陈,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才能体会……令我们欣慰的是母亲虽然操劳一生,但是能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还能与我们兄妹共度她的“鲐背之年”,这就是我们家的一大幸事!在此我祝愿我们的母亲在有生之年的每一天都能清醒地、开心地认识出我们家里的每一个成员,度过她四代同堂的幸福时光!
其他文献
新中国第一代文艺战士  6月27日,曾经在电影《烈火中永生》中扮演经典角色“江姐”的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于蓝在北京去世,享年99岁。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就在去年,98岁高龄的于蓝,仍然参演了一部关注老年人生活的电影《一切如你》,将空巢老人、认知症等现象集中展现在人们面前。这部电影创造了电影史上的一个纪录:16位参演的老艺术家平均87岁高龄,秦怡97岁,于蓝98岁,田华91岁,于洋89岁……他们中间
期刊
6月28日凌晨,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逝世,享年91岁。  农民出身的申纪兰很平凡,她是中国千千万万妇女中的普通一员,也是黄土地上生养的亿万农民之一;她也很不平凡,连续13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在从1954年至今超过60年的时间里,一直努力为自己代表的妇女和农民争取权益。这么多年过去,申纪兰获得的功勋奖章越来越多,但她一直保持农民的本色,作为老党员,将一生全部献给党的事业。“劳动就是解放,斗争才有地位”
期刊
7月24日下午,为期两天的2020年度贵阳市委老干部局第一期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委员、骨干)线上培训班圆满结束。本期线上培训是贵阳市委老干部局主动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争取省老干部党校运用省老年大学教学资源和信息化建设成果,以开设线上教学课程的形式举办的,来自全市10个区市县的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党员骨干共计68人参加了培训。  此次培训邀请到省委组织部组织人事干部学院教研部主任、
期刊
“上”字加一竖为“止”,“止”上加一横为“正”。遇到困难时,唯有上,才能摆脱困境;遇到烦恼时,懂得止,才能走得更远。人与人最大的不同,不是在于聪慧愚笨、富贵贫贱,而是在于是否有一个正确的心态。你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人这一辈子最好的活法,也就藏在这三个字里。  第一个字,上,即积极向上。  不知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人:他们老是抱怨生活的不如意,抱怨自己没有机会。可真的出现机会的时候,又
期刊
我们面前摆着一台仪器,绛红色的,很精致,上面有两个锥形筒,筒上各有一个瓦亮的钢球。这仪器,就是浮球式标准压力发生器。00二二九部队技术员任正非研制的这台仪器,填补了我国仪表工业的一项空白,消除了过去压力的汞害,为国争了光,中国计量科学院已向全国推广。  在辽阳化纤总厂建厂施工的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全是引进的设备。那时候,外国专家看到我们只有五十年代的苏式活塞力计,便说:“我们用精密仪表测过,全合格,
期刊
2010年12月,为了帮助昆明市某区农民解决耕地被毁坏、强征的问题,88岁的杨维骏带着农民代表,坐上政府配给他的黑色奥迪A6专车,驶进省政协大院。随着这起著名的“公车上访”事件引发舆论热议,作为云南省政协原副主席的杨维骏走到台前。  三五年后,他致力举报的白恩培、仇和等一干在云南任职的官员先后落马。盛名之下,杨维骏创造了中纪委实名举报人中年龄最大、职务最高的纪录。“快一百岁了”  2019年10月
期刊
实行“呼声革命”“无血革命”  1920年初,毛泽东身处北京,正忙于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的运动。张敬尧是皖系军阀,1918年3月就任湖南督军,主政期间,作恶多端,民怨沸腾。毛泽东与湖南驱张代表团在北京进行了7次请愿活动,终于获得成功,张敬尧被赶出湖南。  在领导驱张运动的过程中,毛泽东一直在思考改造湖南和改造中国的问题。此时的毛泽东,对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抱有很大的热情。毛泽东甚至设想,自己邀上一
期刊
有人临阵退缩 更多的人在坚定信仰  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进入全新阶段。在一众传播者中,戴季陶赢得了陈独秀等人的赞赏。然而,在中国共产党创建之际,戴季陶临阵退缩了。  戴季陶退出中共建党工作的关键原因是,他反对阶级斗争和工人运动。这种对马克思主义既赞赏又排斥的矛盾态度,使得他与人民渐行渐远。其后,他发表的《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等小册子,为国民党反共奠定了理论基础,最终沦为“反共最
期刊
王维:差一点儿就凭唱歌出道了  王维在成为诗人之前,其实是一位唱作俱佳的音乐人。当年,他经人引荐,参加了一场皇家举办的名流盛宴,在场的都是当朝有头有脸的大人物。王维自弹自唱了一曲自己作词的琵琶曲,独特的嗓音、文艺的气质,立马让现场的来宾为之折服,在场的玉真公主当即就为他“爆灯”!  公主决定力捧这个新人,马不停蹄地带着王维去参加各种名流局,而王维也没有让她失望。有一次有人出题让大家写一首跟酒有关的
期刊
触犯几条纪律,必须给予开除  中共成立之时,全党仅有50多名党员,分散在多个省份。这时,党对组织纪律的规定较为简略,要求各级党组织保持党员的秘密性、纯洁性,并不得参加其他政党。  1922年中期,中共领导下的工人运动出现第一次高潮,革命斗争形势趋于紧张,在此情形下,中共二大对党的组织纪律制度作了进一步规定。  中共二大制定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员如果触犯以下纪律,地方执行委员会必须给予开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