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漫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
中国13亿人口中,至少有5亿是动漫市场消费者,市场空间为每年1,000亿元。目前,国内有2000家省市电视台,其中动画专业频道有4个、少儿频道有25个、少儿栏目有289个、动画栏目200个,年需求达到26万分钟(而国产量仅有2万分钟)。此外,儿童音像图书市场空间为100亿元/年,儿童服装900亿元/年,玩具200亿元/年,文具600亿元/年,儿童食品350亿元/年。
但如此美好的动漫及其衍生产业市场,却面临着缺乏前期投入和市场推广费用的困境,急切需要风险投资。
诱人的产业
几年前,美国迪斯尼公司制作动画片《狮子王》时,共计投资高达4500万美元。当年曾有人担心这笔投入能否收得回,但事实证明,这种担忧是多余的。到目前为止,该片播出环节的收入已近8亿美元,其衍生产品的收入更是达到了20多亿美元,初始投资的回报达到了50多倍。况且,这种收入在今后一段时间里还将源源不断地流入。
仅仅《狮子王》的赚钱效应,已经令不少其他产业垂涎。但《狮子王》还没有囊括迪斯尼所有的赚钱方式。除了动画片制作以及动漫衍生产品的销售,迪斯尼还通过创办媒体(迪斯尼目前已拥有56个频道)和迪斯尼主题乐园来获得更多收入。有关统计显示,迪斯尼影视制作的回报,80%以上来源于这些动漫品牌的衍生产业。
据不完全统计,在2007年全球动漫游戏产业2000多亿美元的产值,以及5000多亿美元的游戏、动画相关衍生产品产值中,仅仅一个迪斯尼就占据了十分之一。
迪斯尼的财富神话,令动漫产业充满了诱惑。目前,动漫产业的成长性及财富效应,早已不仅仅显现于美国迪斯尼。在日本、韩国等市场上,动漫衍生产品的开发和销售,已成为主导整个消费市场的支柱。日本动漫产业产值甚至已经超过其汽车产业,成为第一大支柱。
而从全球来看,5000多亿美元产值的动漫及动漫衍生产品的产业,已庞大得令人惊叹。其间,政府的的扶持是必须的。日本、韩国政府对动漫产业的发展都给予了政策倾斜。日本政府规划到2010年动漫产业的出口额增加五倍,并为此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植本土动漫产业的发展;韩国政府从1998年就大力发展动漫产业,将动漫列入振兴韩国经济的七件大事之一。
为了发展中国的动漫产业,200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财政部等部门《关于推动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推动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希望经过努力将我国的动漫产业发展成为拥有超千亿元产值的新兴产业,而市场需求也正支撑动漫产业在我国的发展。
早在2005年,中国动漫产业总收益已超过电影业。截至2007年底,全国动漫企业达5473家,447所大学设立了动画专业,在校学生46.6万人。国内动漫产业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得到迅猛发展,并享受相应的扶持政策,目前全国在建的动漫基地已经有20多个,播出平台也在不断地扩大,为国产动漫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缺钱的现状
2003年7月,深圳光彩动画公司携资进入动漫业,2004年7月花了1800万元制作完成了60集动画片《一万一绝对拯救》,但在后续的节目发行与产品开发两个环节中,却因资金链断裂,200余名员工先后被解散。更不幸的是,到了2005年,光彩动画轰然倒塌。
缺钱,成了中国动漫业的心头之痛。比如,2006年参加杭州首届国际动漫节的公司,50%的公司没能在2007年的动漫节上露脸。
缺乏商业化运营模式、市场开拓能力不强、融资渠道不畅等多种因素,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造成了动漫企业“速生速死”。业内人士预测,近几年还会倒下一大批动漫企业。
这是因为,动漫产业链包括创作、发行、播出、授权、产品开发等各环节,动画片光靠播出根本无法得到相应的资金回报,必须通过衍生产品的开发才能实现盈利,这是极为残酷的产业规律。
但是在动漫产业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因为缺钱而停滞。生产一部52集×13分钟的动画片,以每集1.5万元的成本计算,仅制作成本就得投入1014万元资金。一家规模100人中小型民营动画公司的人力成本,每月至少需要支付约30余万元的工资。以单个卡通形象设计开发1000款(种)样板产品模具,平均2000元/模具,仅样板产品的制模生产成本就需要200多万元。
而在国内,90%以上从事原创动画制作的企业,注册资金在人民币500万元以下。像中影动画、环球数码等注册资金在1000万元以上的公司不到10%.在深圳,除环球数码外,其他所有的动画制作企业注册资金均在300万元左右。这些企业即使能够竭力解决制作资金需求,也往往会对后续的市场营销费用望而生畏。
中影动画、爱威文化、唐人动画、东方国龙、原创动力、盛美数字、盈博数码等几乎所有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原创动画制作企业都在日日夜夜为钱奔忙,因为他们清醒地知道,靠企业自有(注册)资金已经无力启动后续的节目发行、音像出版、产品开发等公司的核心业务。
无独有偶,位于紫金动漫园的江苏龙文振图动画制作有限公司,2007年3月投资1000万元进入动漫业;2007年4月花数百万元制作完成《沧海桑田》5分钟样片;2007年9月,总投资达3000万元的《沧海桑田》动画电影完成70%,计划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推出,但如今却因资金短缺陷入困境。
而在投资之前,江苏龙文振图动画制作有限公司曾经邀请相关专家对未来的经济效益进行了详细的市场测算。据预计,该片在国内的票房收入可达1000万人民币,音像图书出版收入约500万人民币,电视台播放收入约200万人民币;国际版权转让收入预计200万欧元以上,电视播出收入将会达到100万欧元以上;在东南亚市场的版权转让约1000万人民币,播出收益约1000万人民币,衍生产品收益预计在5000万人民币以上。
令人遗憾的是,江苏龙文振图动画制作有限公司对此巨大收益却是可望而不可及。
这一家动漫企业遇到的难题,也是南京44家动漫企业共同的难题。目前有40多家动漫企业落户南京,多数动漫企业规模偏小,而贷不到款、缺乏风险投资以及难以享受政府扶持等因素让不少企业举步维艰。
这是一个尴尬的现实,很少有企业敢做原创动画影片,因为一部90分钟动画影片的成本是一部30集电视剧的十倍。就拿《沧海桑田》来说,市场调研、项目初步论证、项目策划等前期资金投入约200万元,影片生产制作投入约500万元,前期基本办公设备投入80.3万元,制作费用达300万,后期制作约400万元,印刷宣传品要2.5万元,业务、参展费用等其他投入约100万元,加上400万元广告费以及1000万元的电影拷贝,总投入约3000万元。
即使闯过了这一关,投资的回收也遥遥无期,很多企业都在运营过程中遇到此类困难,因为,很多动漫企业的作品很难以在电视台收回成本。
一般,动漫动画制作成本在每分钟8000元-10000元左右,从电视台拿到的只是20%-30%的授权费。比如动画片《小马过河》的投入是1400多万元,而中央电视台给出的片酬是60万元(这已经是国内较高的价格),如果要收回成本,至少要在国内一同样价格卖给30家电视台,而这是不现实的。
事实上,在我国不到200亿元人民币的动漫产业产值中,绝大多数来源于出售初始创作和网络游戏代理。这两种动漫产业的盈利模式,都是一次性的,不具备可持续性,也不利于动漫产业的整体和长远发展。同样,网络游戏代理,也仅仅是依托他人的技术和知识产权,并没有再开发的权利。
反之,在日本,动漫公司在前端创意上投入很大,创意人员和制作人员的比例通常是8:1,而在中国,创意人员很少,制作人员很多,通常是1:20的比例。正是由于国内原创的动漫作品十分稀少,在相当程度上使“洋动漫”迅速占领国内市场。
而风险投资是不可能投资给一个缺乏原创,只是替人“打工”的动漫公司的。
风险小心进入
根据国外成熟市场经验,动漫产业资本化是从动漫创意开始,再到产品、服务以及社会化商品等,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得以产业化、市场化的过程。而公开的市场,可以通过为动漫游戏产业并购重组、动漫游戏产业产品提供定价,以及动漫游戏产业上下游及衍生产品企业业务联结提供服务,促使动漫真正产业化。期间,离不开风险投资。
2006年,全球最大的风险投资商红杉投资,投入750万美元到以“虹猫蓝兔”为品牌的湖南宏梦卡通,这是当时风险投资在国内投入额度最大的动漫项目。
2007年,宏梦卡通终于实现盈利,也在2007年,宏梦卡通和三辰卡通宣布合并的同时,红杉资本中国基金等国内外资本还对其追加了超过1亿元的风险投资。2007年5月,北京中卡世纪动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也获得了智基创投、远邦投资、美国MIVEN投资等三家机构共计1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据悉,截止2007年,中国动漫业共接受了10亿元左右的风险投资。但更多的事例却是,两年前,由深圳某动画影业公司自主设计开发的“憨八龟”卡通形象,曾在第三届大连卡通产业论坛上被国内外专家评定为“最具商业开发价值的”原创卡通形象。自面世以来,这只憨态可掬的“憨八龟”就吸引了美国IDG、国诚投资、青科创投等几十家风险投资机构的眼球,但要从投资谈判桌上走向真正的战略投资合作,却似在打一场艰苦卓绝的持久战。只因为国内没有公开市场平台供这些风投资金退出,机构对如何收回成本感到很茫然,最终没有投资。
专家分析,海内外风投基金隔海观望、隔岸观火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中国动漫产业投资成本大、市场风险高,没有可抵押的实体,不可预测的投资收益,市场不成熟,盈利模式不清晰等缺陷!其次,我国动漫产业缺乏产业化运作的系统理念,缺乏延伸产品开发经营的成熟环境和专业队伍,致使众多原创卡通企业无法获得来自产业市场的资金回报,国产卡通一直难以形成产业链内部的良性循环。
2007年7月,国家动漫游戏产业产权交易中心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正式揭牌运行,这是我国资本市场与动漫游戏产业的首次结合。
目前,已有30多个项目在这一平台挂牌交易,项目出让总金额达4亿美元左右。
这是我国动漫产业寻求资本化出路的有益尝试。但能否通过这一平台,真正打造我国的“迪斯尼”,似乎还有待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重要的是,对于动漫业的风投而言,也许有了一个进退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