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十余年来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精品课程建设成果显著,课程资源共享与学分互认进展突出,但仍存在一些不足。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所采取的一种手段,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目标。同时,课程内容、课程任务是课程目标的体现,好的课程应该是目标、内容、任务三者统一,最终实现学生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的提升。本文将以三所高校网院的“C语言程序设计”为例,从目标一致性的角度,研究如何从课程内容的层面,深入分析网络课程内部,探讨教学目标实际情况,并提出相关网络课程开发建议。
【关键词】 网络课程;学习目标;目标实现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3)07—0030—08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现代远程高等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和终身学习社会催生的产物,在实现继续教育目标及终身教育的过程中承担着重要角色。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十余年,现代高等远程教育稳步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精品课程建设成果显著,课程资源共享与学分互认进展突出。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与挑战,如课程设计不够重视,在线学习活动设计水平滞后;虽然部分课程开发已经有教学设计环节,但往往课程实现的教学目标与之前设定的目标水平有差异,在最终的网络课程中教学目标无法理想地实现。[1]
网络课程体现了网络教育的教学理念、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媒体呈现、教学活动等多项内容。课程内容是体现课程目标的一种方式,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目标,课程的质量与课程目标设定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同时,课程内容、课程任务是课程目标的体现,好的课程应该是目标、内容、任务三者统一,最终实现学生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的提升。
为了更好地探讨网络课程的建设,促进网络课程的发展,网络课程分析是很好的手段之一。目前,在网络课程研究领域,通过分析对课程进行的思考与研究大概可分为两类:要素分析、交互分析。要素分析是指以网络课程“要素”作为分析的类目,对已有的课程进行反思,如分析网络课程的表现形式以得到课程的分类,对精品课程整体结构设计与核心要素建设的研究,统计分析网络教育精品课程中的学习活动、学习评价情况,对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功能栏目调查研究等。交互分析主要是以网络课程“交互”作为分析的关注点,对课程的交互进行反思,包括对教学平台交互功能的研究,学习资源交互性的现状调查,学生学习过程交互的分析等[2][3][4][5][6][7][8][9][10]。
综观这两大类分析,主要是对网络课程的表层进行分析,而忽略了课程内容本身。关于课程内容,我们可以理解其包括知识点与课程中的学习任务。知识点是整个教学和学习过程的基本单元,知识点的类型、目标水平会影响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和活动任务的设计。要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在网络课程中,知识点也是信息组织与传递的基本单元,是影响网络学习质量的关键。学习任务是课程预期学习结果和评估的桥梁。在教学过程中,学习任务能够促使学生阐明他们在课程学习中的内容应用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发展达到学习结果所需要的绩效水平的能力。
如何从课程内容的层面深入分析网络课程内部,是目前网络课程分析亟待要做的研究,对探讨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提高网络课程质量,促进课程资源共享具有积极的意义。本研究从目标一致性的角度,对网络课程中的学习目标相关描述、知识点的教学设计、学习过程中的任务设计,分别从知识准备、信息呈现、任务活动等方面进行分析,试图挖掘目前网络课程内容设计与目标设定一致性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建议,以期促进网络课程资源设计与开发的发展。
二、网络课程目标一致性研究设计
本研究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三门“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课程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了解不同学校的同一门课程的目标水平、知识组织、任务设计的情况与差异,以及课程与目标一致性的情况。
1. 内容分析样本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具有内容枯燥但要求较高、实践性较强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也有利于对课程的学习任务进行分析。研究样本来自三所高校网络教育学院(以下简称“网院”),分别为理科(A)、工科(B)、文科师范(C)类院校,三所网院均具有较强的办学水平、丰富的网络教育经验、雄厚的师资力量和较强的教学资源建设能力,且均有课程被评为国家网络教育精品课程。
2 . 分析类目设计
在本研究中,我们以每一门课程网站作为基本分析单元,将网站上呈现的资源内容按设计好的分析类目进行内容分析。
在相关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网络课程、网上学习环境的相关分析框架和研究成果,以及《国家网络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中的评审分类,本研究确定从描述目标、知识点设计、学习过程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并得到研究分析的类目,如表1所示。
(1) 教学目标分析
课程预定目标,我们认为其主要是课程学习之前呈现的“课程目标”,以及每个章节中的“章节目标”,它们体现着教师(课程设计者)预想的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成果,即学生通过学习后要掌握的能力与达到的水平。至于实际网络课程中内容设计达到的目标水平,我们分析课程中知识点的呈现和任务设计,从而通过这三个方面来了解课程内容设计与目标设定一致性的情况。研究中我们采用布鲁姆的六维目标,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来进行学习目标研究。
(2) 知识点呈现分析 本研究主要强调网络教育课程客观信息的真实再现,从知识点类型与信息类型两个方面对知识点呈现进行研究。在基于知识建模的课程分析研究中[11],研究者已经验证知识点类型具有一定的目标指向。
我们借鉴杨开城教授的知识分类,将网络教育课程的“知识点类型”主要分为:符号和名称、概念、原理公式、过程步骤、格式、目标策略。结合杨开城教授对知识分类的解释[12],我们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各知识点类型进行解释:
· 符号和名称:是概念的表征方式,它本身没有语义,比如网络教育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中的知识点“int”,代表整型的符号。
· 概念:是指符号的语义而不是符号本身,如“数组”、“指针”等。
· 原理公式:是指某些概念之间的关系,有时用命题的方式表达,有时使用公式表达,各种标准、规范、规则、某种事物的性质/功能等都属于原理公式。
· 过程步骤:是指事物的运动过程或者某种操作的步骤序列,如“链表的删除操作、文件的打开与关闭”。
· 格式:是指某种文体或者语言的组成结构,如“条件语句”、“break 语句”、“while循环语句”等。
· 认知策略:从形式上看属于过程步骤。
信息类型能够体现网络教育课程的教学性。知识点类型是稳定不变的,但网络教育中针对某个知识点类型的材料的信息类型在不同的网络教育课程中是可变的。我们结合杨开城教授的课堂信息分类将要研究的“信息类型”分为:知识语义、范例。其中知识语义主要包括解释性的文本、知识结构图等,范例包括案例、问题、例子及命题的推导过程或论证过程等,代表知识的运用及特定的现实。
根据知识点类型、信息类型,参考“知识技能领域目标分类的二维模型”,我们可以得到知识点的目标水平指向,从而进一步分析知识点呈现维度上的目标水平,探索网络课程所采取的这些设计能否与预设目标达成一致(如表2所示)。
表 2 知识点类型与信息类型的目标水平指向
[知识点类型\
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十余年来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精品课程建设成果显著,课程资源共享与学分互认进展突出,但仍存在一些不足。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所采取的一种手段,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目标。同时,课程内容、课程任务是课程目标的体现,好的课程应该是目标、内容、任务三者统一,最终实现学生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的提升。本文将以三所高校网院的“C语言程序设计”为例,从目标一致性的角度,研究如何从课程内容的层面,深入分析网络课程内部,探讨教学目标实际情况,并提出相关网络课程开发建议。
【关键词】 网络课程;学习目标;目标实现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3)07—0030—08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现代远程高等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和终身学习社会催生的产物,在实现继续教育目标及终身教育的过程中承担着重要角色。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十余年,现代高等远程教育稳步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精品课程建设成果显著,课程资源共享与学分互认进展突出。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与挑战,如课程设计不够重视,在线学习活动设计水平滞后;虽然部分课程开发已经有教学设计环节,但往往课程实现的教学目标与之前设定的目标水平有差异,在最终的网络课程中教学目标无法理想地实现。[1]
网络课程体现了网络教育的教学理念、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媒体呈现、教学活动等多项内容。课程内容是体现课程目标的一种方式,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目标,课程的质量与课程目标设定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同时,课程内容、课程任务是课程目标的体现,好的课程应该是目标、内容、任务三者统一,最终实现学生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的提升。
为了更好地探讨网络课程的建设,促进网络课程的发展,网络课程分析是很好的手段之一。目前,在网络课程研究领域,通过分析对课程进行的思考与研究大概可分为两类:要素分析、交互分析。要素分析是指以网络课程“要素”作为分析的类目,对已有的课程进行反思,如分析网络课程的表现形式以得到课程的分类,对精品课程整体结构设计与核心要素建设的研究,统计分析网络教育精品课程中的学习活动、学习评价情况,对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功能栏目调查研究等。交互分析主要是以网络课程“交互”作为分析的关注点,对课程的交互进行反思,包括对教学平台交互功能的研究,学习资源交互性的现状调查,学生学习过程交互的分析等[2][3][4][5][6][7][8][9][10]。
综观这两大类分析,主要是对网络课程的表层进行分析,而忽略了课程内容本身。关于课程内容,我们可以理解其包括知识点与课程中的学习任务。知识点是整个教学和学习过程的基本单元,知识点的类型、目标水平会影响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和活动任务的设计。要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在网络课程中,知识点也是信息组织与传递的基本单元,是影响网络学习质量的关键。学习任务是课程预期学习结果和评估的桥梁。在教学过程中,学习任务能够促使学生阐明他们在课程学习中的内容应用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发展达到学习结果所需要的绩效水平的能力。
如何从课程内容的层面深入分析网络课程内部,是目前网络课程分析亟待要做的研究,对探讨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提高网络课程质量,促进课程资源共享具有积极的意义。本研究从目标一致性的角度,对网络课程中的学习目标相关描述、知识点的教学设计、学习过程中的任务设计,分别从知识准备、信息呈现、任务活动等方面进行分析,试图挖掘目前网络课程内容设计与目标设定一致性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建议,以期促进网络课程资源设计与开发的发展。
二、网络课程目标一致性研究设计
本研究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三门“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课程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了解不同学校的同一门课程的目标水平、知识组织、任务设计的情况与差异,以及课程与目标一致性的情况。
1. 内容分析样本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具有内容枯燥但要求较高、实践性较强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也有利于对课程的学习任务进行分析。研究样本来自三所高校网络教育学院(以下简称“网院”),分别为理科(A)、工科(B)、文科师范(C)类院校,三所网院均具有较强的办学水平、丰富的网络教育经验、雄厚的师资力量和较强的教学资源建设能力,且均有课程被评为国家网络教育精品课程。
2 . 分析类目设计
在本研究中,我们以每一门课程网站作为基本分析单元,将网站上呈现的资源内容按设计好的分析类目进行内容分析。
在相关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网络课程、网上学习环境的相关分析框架和研究成果,以及《国家网络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中的评审分类,本研究确定从描述目标、知识点设计、学习过程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并得到研究分析的类目,如表1所示。
(1) 教学目标分析
课程预定目标,我们认为其主要是课程学习之前呈现的“课程目标”,以及每个章节中的“章节目标”,它们体现着教师(课程设计者)预想的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成果,即学生通过学习后要掌握的能力与达到的水平。至于实际网络课程中内容设计达到的目标水平,我们分析课程中知识点的呈现和任务设计,从而通过这三个方面来了解课程内容设计与目标设定一致性的情况。研究中我们采用布鲁姆的六维目标,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来进行学习目标研究。
(2) 知识点呈现分析 本研究主要强调网络教育课程客观信息的真实再现,从知识点类型与信息类型两个方面对知识点呈现进行研究。在基于知识建模的课程分析研究中[11],研究者已经验证知识点类型具有一定的目标指向。
我们借鉴杨开城教授的知识分类,将网络教育课程的“知识点类型”主要分为:符号和名称、概念、原理公式、过程步骤、格式、目标策略。结合杨开城教授对知识分类的解释[12],我们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各知识点类型进行解释:
· 符号和名称:是概念的表征方式,它本身没有语义,比如网络教育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中的知识点“int”,代表整型的符号。
· 概念:是指符号的语义而不是符号本身,如“数组”、“指针”等。
· 原理公式:是指某些概念之间的关系,有时用命题的方式表达,有时使用公式表达,各种标准、规范、规则、某种事物的性质/功能等都属于原理公式。
· 过程步骤:是指事物的运动过程或者某种操作的步骤序列,如“链表的删除操作、文件的打开与关闭”。
· 格式:是指某种文体或者语言的组成结构,如“条件语句”、“break 语句”、“while循环语句”等。
· 认知策略:从形式上看属于过程步骤。
信息类型能够体现网络教育课程的教学性。知识点类型是稳定不变的,但网络教育中针对某个知识点类型的材料的信息类型在不同的网络教育课程中是可变的。我们结合杨开城教授的课堂信息分类将要研究的“信息类型”分为:知识语义、范例。其中知识语义主要包括解释性的文本、知识结构图等,范例包括案例、问题、例子及命题的推导过程或论证过程等,代表知识的运用及特定的现实。
根据知识点类型、信息类型,参考“知识技能领域目标分类的二维模型”,我们可以得到知识点的目标水平指向,从而进一步分析知识点呈现维度上的目标水平,探索网络课程所采取的这些设计能否与预设目标达成一致(如表2所示)。
表 2 知识点类型与信息类型的目标水平指向
[知识点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