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几点体会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dy57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尝试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于化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在教学中,应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和观察中,把抽象的化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从感受中获得正确认知。如可对Fe(OH)3的电池采用投影实验,使实验过程由“静”变“动”,学生能清楚看到红棕色Fe(OH)3胶团向阴极移动的现象。这样不仅活跃和丰富了实验教学,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由“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的尝试
  
  验证性实验是指先有结论,然后通过实验去验证结论。探究性实验是指知道实验结论再通过实验探索得出相应结论,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知。课本中的实验大部分是验证性实验,如果仅仅注重实验是否成功,不注重对新知识的探索,会抑制学生的创造能力。所以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把验证性实验的注意事项加以分析,变为可列出探索的实验。
  例如学习化肥时,分别取氯化铵(NH4Cl)和氢氧化钙[Ca(OH)2]各一药匙,放在纸片上,边用玻璃棒迅速搅拌均匀边让学生注意闻是否有气味产生,闻的时候让学生注意气味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采用什么方法来防止尾气的外逸?我们在用氯化铵(NH4Cl)、硝酸铵(NH4NO3)和硫酸铵[(NH4)2SO4]与氢氧化钠(NaOH)溶液反应时,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处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这些探索性的实验都可以实际操作。
  
  三、由“重结果,轻过程”转变为“轻结果,重过程”的尝试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老师总对能得出正确结果的学生加以表扬,从而给了学生错误的导向。不管是化学实验结论的得出,还是化学难题的解答,都往往注重了结果,而忽略了过程。
  所以在新课改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以往的观念,在做实验完毕后要求每位学生写出实验操作的过程或者口述实验过程,对没有得出正确结论的学生特别留意,从而总结出一些常规性的错误,并融入到解答化学题目过程中:遇到学生问问题,不正面说出答案,而是反方向提问题,你认为哪个结论是正确答案?你的做法是什么?为什么你做错了?而不是直接把课本的知识点统统罗列出来,然后得出答案。要真正了解学生错误的原因,提醒他们以后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四、创设探究情境,培养探究能力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达到最佳学习状态。因此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敢问、敢答”
  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自由、宽松、安全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行为,敢于质疑、敢于释答,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冲破思想牢笼,做到不唯书是从、不唯教参是从、不唯师长是从。教师要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从情感上缩短与学生的距离。教师应该牢固树立“学生无错”、“言者无罪”的意识。学生答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不明白的允许发问;没想好的允许再想;有不同意见的允许争论;教师有错允许提意见。教师在学生提问、作答时,尽量做到表情专注、态度和蔼,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作的解答,哪怕是十分的幼稚和肤浅,都应尽量给予肯定和鼓励,发掘其中可取的因素,防止从言行上伤害他们的自尊,挫伤其积极性。
  
  (二)激发兴趣,让学生“想问、想答”
  心理学认为,内发的动机是很重要的,而内发性的动机的中心是兴趣。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因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人人胜地、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去积极思考、作答。
  如在讲授“自来水”的知识时,教师课前布置学生按课本做好简易装置,上课时先让学生说出自己这样做的原因,每层的作用是什么,每层还可以用什么来代替。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按自己的思维态势进行推理、质疑,寻找答案,教师再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学生渴望得到正确答案時,教师给予启发、引导,让学生在解疑中,获得关于自来水的新知识。
  
  (三)传授方法,让学生“会问、寻答”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还重要。一个明确具体的问题,能为学生的思维之舟指明航向。因此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鼓励学生自我提问。一般来说,提出问题之后,学生都有一种急于知道答案的心理。对此,教师要采用“欲擒故纵”的方式,运用点拨的方法,启发学生如何正确分析、如何从整体上把握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教给学生分析、解答问题的方法。
  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列举大量事例:“绿色食品”、“腐烂食品的危害”,新疆的哈密瓜为何那么甜或者一些反面的现象,学生对这些热点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自然渴望依靠化学知识来了解这些问题,因此自然会提出一些问题,如“绿色食品是什么”、“食物腐烂会滋生那些病菌”等,这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知识,并补充学习新知识,使学生学有所用,培养学生通过身边的实例来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尊重个性,鼓励创新
  探究教学应分层次、把握度,面向全体学生。在实施探究性学习时,由于班级人数多,难管理,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以及教育背景不同,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水平也有层次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了解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在探究学习中,提出不同的要求:对思维活跃的学生,不仅要求掌握完成一般的探究过程,而且要求他们积极思维,开展有创造性的探究性学习;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求把握好探究活动的梯度。
  
  (六)评价激励,体验成功
  教师的评价应以激励为主,激励性评价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点滴的成功、微小的进步、努力的方向,从而产生奋发向上的学习动力。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应当放宽评价尺度,不必过于严格,只要学生积极地参与了探究,去尝试了,就应该得到表扬和肯定,而不论答案正确与否。因为不管是成功或失败,学生都会在探究尝试中有所收获。而评价的方式除了教师评,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评、互相评等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发现别人的优点,让学生学会相互欣赏,欣赏别人的学习成果,为别人的成功由衷地高兴,并以此激励自己取得成功。
其他文献
综合分析重庆市奉节县土地利用类型时空演变规律,为西南区县尺度的土地利用优化、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以研究区10aLandsat遥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
目的:采用脂肪组织工程技术在裸鼠动物皮下形成可控形状及尺寸的目的脂肪团块,用于临床上修复各种原因造成的软组织缺损和以局部或整体塑形为目的的软组织脂肪填充,以减少多次手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标准要求出台以及中考命题的变化,不难看出教育部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如何迎合新课改要求落实好数学教育,引发了教育者的思考。本文提出了新時期下数学教育应该朝着注重全面能力培养的教育方向的观点,进一步分析了落实素质教育中的几个要点。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数学 数学教育    在新的课改标准要求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教育部在引导教育者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在中考命题的变化中,可以看到试卷中
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互动是提高学生口语练习质量、促进学生提高口语训练效果的一个关键,也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提高与他人交流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互动的过
期刊
目的: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以弥漫性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多为主要特征。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并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本实验研究罗格列酮对大鼠系膜增生性肾炎的治
英语口语是英语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师在教学环节中经常忽视的地方.因为教授口语好像并不能“立竿见影”,甚至有些家长或老师觉得这是无用功.然而现实情况却是中国启蒙儿童在三
期刊
小学是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对小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实践教学中,很多小学并没有把英语口语教学和学生口语交际培养给予应有的重视,再加上教学方法上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育就是“发展儿童的心灵”,钱理群先生说语文教育就是给孩子一个“精神的底子”,也就是说语文教育就是让学生不断地得到良好的熏陶,潜移默化,日臻完善,帮助学生构建充实而高尚的精神世界,塑造健全的人格,培養丰富的感情,而这些承载于语文学习的课堂内和课堂外。吕叔湘先生在《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开幕式上的讲话》里谈到:“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