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F波潜伏期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价值

来源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199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标准化F波潜伏期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 ,收集神经传导检查正常的DPN患者48例,另选择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自愿者48名为对照组.采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测两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及腓总神经F波最短潜伏期(FLmin)、F波平均潜伏期(FLmean)、F波潜伏最长期(FLmax),并结合臂长和腿长计算标准化FLmin、标准化FLmean、标准化FLmax.比较两组间F波潜伏期及标准化F波潜伏期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不同F波潜伏期在DPN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除尺神经身高标准化FLmax外,DPN组4条神经的肢长和身高标准化F波潜伏期均较对照组延长(P<0.01或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除尺神经常规F波潜伏期及身高标准化FLmean和FLmax外,4条神经常规F波潜伏期、身高标准化F波潜伏期及肢长标准化F波潜伏期对DPN均有诊断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31~0.995(P<0.05),其中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肢长标准化FLmin的诊断价值最高,其AUC分别为0.995、0.934、0.940、0.969(均P<0.01).结论 针对神经传导检查正常的DPN患者,标准化F波潜伏期优于常规F波潜伏期,其中肢长标准化F波潜伏期的诊断价值优于身高标准化F波潜伏期.标准化F波潜伏期可作为临床诊断DPN的一个参考指标.
其他文献
目的 比较不同原理抗体检测试剂对新冠疑似病例诊断的准确性,对新冠疑似病例提出高效的排查方案,进一步为建立高风险人群的临床筛查路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76例由于IgM抗体初检阳性被转入定点医院隔离观察的新冠疑似病例,进行鼻咽拭子核酸检测,血清微量病毒中和抗体和3种市售不同原理抗体检测试剂检测,以及肺部CT检查,结合临床症状等信息,综合判断新冠确诊或排除情况,并将3种血清学抗体检测试剂与临床判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3种检测方法结果的差异.结果 通过综合判断,76例疑似病例中有3例为确诊病例,73例为排除病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短期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期间北京医院就诊的58例Osserman分型Ⅱb及以上的全身型MG患者.收集患者一般信息、入院诊断、治疗用药情况,采用许氏绝对与相对评分法(the absolute and relative score of MG,ARS-MG)评估患者IVIg治疗前及治疗后7、14 d临床症状的改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合并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 syndrome,RLS)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血液透析患者148例,其中合并RLS 40例,未合并RLS 108例.比较合并RLS组和未合并RLS组患者间临床特征及血清实验室检查指标之间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血液透析患者合并RLS的危险因素,对影响血液透析患者发生RLS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 与未合并RLS组比较,合并R
缺血缺氧微环境的形成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共同的病理基础.CircRNAs具有微调基因组与各种微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可通过调节代谢途径、血管生成、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等过程参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损伤与修复.现就CircRNAs在缺血缺氧微环境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揭示缺血缺氧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的共性以及潜在的治疗靶点.
目的 分析大脑皮层层状坏死(cortical laminar necrosis,CLN)的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影像学表现,并评估CLN是否含有出血成分.方法 收集作者医院2016年9月至2021年9月符合CLN诊断标准的患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1~86岁.分析患者临床病因以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18例CLN患者中,病因为脑梗死8例,脑外伤4例,脑肿瘤术后损伤4例,缺血缺氧脑病1例,病毒性脑炎1例.CLN区SWI像未见出
目的 探讨艾地苯醌(idebenone)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48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PD模型组、艾地苯醌低剂量组以及高剂量组,每组12只.按体重30 mg/kg给予小鼠腹腔注射MPTP(连续5 d)建立PD模型.PD造模前5 d分别按体重100、200 m g/kg给予艾地苯醌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小鼠艾地苯醌灌胃干预,连续11 d.采用爬杆实验和倒挂实验检测小鼠的运动能力;采用免